2020-08-0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ep19 婊子養的⁣

⁣前幾天是 #母親節。維基百科話,母親節是一個「為感謝母親而慶祝的節日」。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載了他媽的照片,盛讚這個女人是如何的聰明勤力含辛茹苦犧牲自我成全大我無限量支持鼓勵,如何成了她們的人生之光和女性榜樣。 ⁣⁣⁣
懂性後,我第一部認真看的外國劇集是明珠台的《Prison Break 逃》(主角 Michael Scofield aka 演員 Wentworth Miller 實在是太靚仔太好看,角色為愛無私又聰明絕頂又殘忍痕絕的設定完全 hit 中我的少女心),從中學到很多英文詞語、俗語和粗口。印象最深刻是監獄罪犯們常放在口邊罵人的話。原來用來罵女人的是「Bitch」,字幕翻譯成「婊子」,而 equivalent 用來罵男人的,是「Son of a bitch」,中譯「#婊子養的」。 ⁣⁣⁣
十四歲的我不禁在想,如果 bitch 是在辱罵女性生性下賤淫蕩,而罵男人卻是以「他是他媽這婊子的兒子」這原因,那即是無論罵男女,不還是在罵女的?講起他媽,普通話「他媽的 TMD 」、「你媽死了 NMSL」無啦啦又鬧我媽,廣東話「屌你老母」又屌我媽。這樣難怪媽媽們會很疲勞,難怪要個節日歌頌她們一下。 ⁣⁣⁣
似乎古今中外,最受歡迎的罵人方法就是罵其生母,而非其父。是否因是女人懷胎生出你我所有人類,所以 the origin of sin 一定追溯到那個將你從胚胎養大,十級痛楚痾出你後肚子留下一圈圈肥膏疤痕的老母,而非僅僅高潮時射了粒精就完事的老豆?人類是哺乳動物,顧名思義,就是可因「用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後代幼體」(from wiki)的動物。人奶來自母親,而非父親,所以不論 evolutionarily 或 biologically,人與其母的關係可是深切到不得而知。 ⁣⁣⁣
話說回來,今年母親節,我給母親大人親手選了花,是繽紛美豔的橙色荷蘭百合,然後和姐一起請她吃了頓晚飯。她很開心,我也開心。 ⁣⁣⁣
我很愛我母親,她為人聰明積極、伶牙俐齒、爽直率性,性格我行我素但可愛獨特;對生命有著奇特熱誠,總是不厭其煩去好奇去理解;又不辭勞苦地關心別人,極度考順父母;人生遇上困難,最終能夠走出困境,堅強不屈;一生人自給自足,自力更生,I’m so proud of her。她從不介意我的天馬行空,不插手主導我人生方向,亦不伸手問我索求金錢物質。雖她從不主動為我人生舖路,因她堅信,要我成長就是讓我放膽嘗試再跌碰,她的角色就是默默身後支持,用她的方法看護著我。I am very blessed,in a way。 ⁣⁣⁣
不過儘管如此,我亦不得不說,天使與惡魔只有一線之差。She can be a REAL FXCKING PAIN IN THE ASS,有時非常討厭野蠻惡毒惡頂!(Does 在社交媒體上批評母親大人 make me an ungrateful bitch?不過 sorry mom 我要 expose 你的惡行 😂) ⁣⁣⁣
無論理解與否,我媽對凡事總有意見,並必須將其發表,尋求 airtime 認同。你膽敢露出絲毫厭煩之意,她會突然發爛,繼而離場;她脾氣超差,下班回家後常將工作壓力和脾氣發在家人身上,不健康地以大吵大鬧,一哭二鬧來表達情緒。像踩地雷一樣,不能預測,無辜中招就情緒氾濫;她比較自我中心,加上杞人憂天,對孩子的情感需求毫不敏感;她甚少主動解決紛爭,莫講道歉;而她有雞蛋裡挑骨頭的陋習,在她眼裡,我做好一件大事,從不及做錯一件小事般嚴重。在她眼裡,一句略帶情感的說話都可被看作挑戰其人格權威,然後她會 120% 全力反擊。雖然隨年月過去,情況雖有改善,但情緒爆發問題仍在。每次我只好原諒她的無理,讓時間沖淡情緒。 ⁣⁣⁣
她對我造成的影響?十分深遠。我從小習慣自省內疚,壓抑情緒,對親人朋友愛人盡量逆來順受,無限量容納他人的錯,無限量往自己身上綑綁道德責任,偽裝沒所謂以承受傷痛,對自己人格品德行為極之挑剔。因小孩總覺得錯在自己,而不在那應該是完美,應該要愛惜你的母親。我學了她的情緒爆炸,因為不到爆炸一刻,原來也不知道存在長期被壓抑的情緒。長大後,我須花力氣重新學習與他人設立界線,並時刻看守情緒。現在才知道自己有權表達訴求,表達憤怒哀傷,不需要事事體諒忍讓,原來我是可以完全接納和愛充滿缺點的自己(雖然我現在 over compensate 到 to another extreme,eh-hem)。 ⁣⁣⁣
所以母親不一定偉大無私,有媽的孩子不一定像個寶。那完美母親形象是 socially constructed 的理想,而非大多數人的現實。我身邊不少朋友的媽媽更是極度自戀自私,奸險惡毒的控制狂,不但嫉妒,更不斷情緒金錢勒索,讓已長大成年的孩子仍深陷自咎的泥沼裡,需要慢慢走出陰霾,影響生活態度與人生抉擇。 ⁣⁣⁣
最可怕莫非是,生在被家長極端傷害的家庭,如疏忽、暴打甚至性虐待。受到創傷,孩子從小的腦袋結構變得不一樣,一生將被完全改寫。創傷後遺症、人格分裂、甚至很多變態連環殺人狂魔如 #Charles #Manson,背後故事總是缺乏母愛(和父愛)。酒鬼母親 18 歲生下他,把他拋給一個又一個朋友和親戚照顧,自己酗酒度日,更坐了牢。連親母都不理自己,孩子又有怎會相信人間有愛?同樣我們不難發現,社會大多較早就獲得世俗成功的人,都有個完全無私奉獻,愛孩子甚於自己的偉大母親, ⁣⁣⁣
人大了,我越能看見自己像母親的各個方面,並明白到,我媽的習性情緒思想,大部分還是受其 #原生家庭 的重男輕女的情感虐待,尤其是從我外婆那處學會。聽過一句說話:「有人用童年治愈自己,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真實得讓人感概。原生家庭是每人人生首個社會化對象,定必帶來好壞影響,只是程度大小。雖然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絕對有需要和責任去反思習慣,outgrow 原生家庭的陋習,但講就容易,那需要極大自我認知、勇氣和堅強的精神。 ⁣⁣⁣
做人難,做女人更難。下回再講。 ⁣ ⁣⁣⁣
Image from Pinteres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熟悉四肢節奏,卻難明海波掠動。 追尋光影、放逐情感、流離自我、忘記別緒。 囉嗦世界患得患失,聽說開朗的人都暗自憂鬱。 所以留戀於蒙法爾科內的流行樂徒, 借通俗歌影字人,醉難言千頭萬緒。 Facebook/instagram @leftinmonfalcone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