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怪胎 】我們是彼此的命中注定.....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怪胎》是一部於2020年上映的奇幻愛情電影,導演/編劇廖明毅,謝欣穎、林柏宏主演,是亞洲第一部以iPhone拍攝的長片。於8月7日全台上映。
以下無雷:
這是一部很有記憶點的電影,我個人很喜歡這部作品。
故事講述兩位患有OCD(神經性強迫症)的男女偶然巧遇,因為同病相憐而漸漸走在一起,發展出一段特殊又溫馨的關係,直到有天,一場突然其來的變化讓他們的生活徹底改變。
因為我是在連預告都沒看的情況下入場,因此電影裡的劇情轉折對我來說是很有感的,如果你還沒看過預告,可能要考慮一下你對劇情揭露的介意程度。
雖然《怪胎》預告的劇情揭露不像「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那般腦殘,但也是提早曝光一個重要的轉折設定,如果你偏好思緒放空跟著影像走,我建議怪胎的預告可以跳過,保留最大的觀影樂趣。
在電影前半段,觀眾會跟著男女主角一起走進強迫症患者的生活,在敘事上既保留了喜劇的節奏,也算是有深入探討重度強迫症患者的困擾。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強迫行為,只是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大小,也會因為小時候的一些遭遇而養成特定的習慣。大多數人即使有一些強迫行為,也不至於對生活造成什麼阻礙,更不會因為沒執行這些行為而產生精神上的困擾。
但對於重度強迫症患者來說,就不是如此。
根據研究指出,強迫症可分為「強迫性思考」與「強迫性行為」,75%的患者兩者都具備。以潔癖來舉例,先是有骯髒和被汙染的強迫性思考,接著衍生出反覆自我清潔的強迫行為。
如果強迫性思考沒有透過行為妥善處理,那份疙瘩是揮之不去,甚至影響作息睡眠,強迫症患者人生中的大半時間都在處理這些事情。
電影中呈現了停車、潔癖、規律飲食等行為,都是觀眾能自我帶入的情境。在有限的電影長度中,這些事情看起來不如實際中的嚴重,但透過男女主角的自我認知,還是能體會到強迫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有些強迫性思考是人與人互動的焦慮,像是不斷懷疑別人在談論自己,甚至強迫自己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如果沒有醫療協助,可能會走向憂鬱或自我毀滅。
在《怪胎》這部電影裡,觀眾的情緒完全被牽著走,彷彿真的走進強迫症患者的生活,反覆經歷相同的日子,本片的畫面構圖和音樂也非常精彩,我整個人的思緒是被抽離的。
電影後段的劇情算是急轉直下,帶有奇幻和魔幻的元素,敘事邏輯上是有一些跳躍,但是清楚傳達了本片的宗旨,這種敘事方式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我個人是覺得不錯,因為整個翻轉是有趣的,這也是《怪胎》這部片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
本片另一個行銷上的記憶點就是全片使用iPhone XS Max的4k錄影做拍攝,如果不刻意去提,其實看不太出差異,但我自己在觀影的時候,有注意到畫面上有時會出現一些底躁和雜點,不確定是因為光線不足還是後製有意為之,是有點小分心。
整體而言,我是很推薦大家進場看這部《怪胎》。
以下有雷:
關於後半段的翻轉,確實很值得玩味。
男女主角都經歷了一段「變正常的生活」,人生目標漸漸與另一半有了差異,最後變成「正常人」和強迫症患者相處。
這個反差是很有趣的,在劇情出現翻轉之前,觀眾已經習慣甚至享受他們的相處方式,當男主角開始外出上班,與人自然地交談,我的心情是五味雜陳,也算是體會到女主角陳靜的內心矛盾。
即使是一般的情侶,也會因為彼此的生涯發展出現變化而產生不同的認知差異,也許是金錢觀的改變,或是年紀使然,最後無法繼續走下去。
只是《怪胎》透過更具巧思的手法呈現出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感情問題。
關於「劇情回溯」的設計,可以解釋成,陳靜的強迫性思考使她預料到這些事情,不僅在腦內走完了男主角的人生,也在被治癒的瞬間走完了未來的人生。這個設計很有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就是了。
最後的開放式結局也給觀眾留下了思考的空間,究竟還相愛的兩個人該怎麼走下去,或是他們該怎麼好聚好散呢?在這個沒有標準的世界裡,究竟怎樣才算是正常呢?
avatar-img
53會員
132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鬼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部片的概念並不算高,甚至部分人物的塑造和對白在當年就已經以薄弱來形容,現在重看,確實有許多可改進之處,但這都不妨礙ID4在電影歷史上的成就。 儘管是商業市場導向的作品,本片的劇本非常完整紮實,甚至是電影劇本的優良典範。 電影劇情的時間軸從七月二號開始,緩慢鋪陳外星人的出現,透過不同階層的角色...
《藍色恐懼》有一個議題我覺得很值得談談,就是純潔處女的迷思。以偶像出道的未麻被包裝成聖女一般的形象,天真浪漫純情可愛,她在螢幕前不屬於任何人,卻也默許屬於每一位粉絲,自然形成一個凝聚力極強的團體,同時也是一條具有經濟效益的關係鏈,各取所需......
《阿基拉》並不算主流的作品,大多數人頂多聽過這個名字但沒真正看過,但這部片卻被各國的電影界、動畫界視為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在美國也有十足的影響力,對日本動畫的影響更是不用多說,啟發了許多知名創作者。
這是一部非常注重氣氛和背景刻劃的劇情片,甚至可稱為科幻文藝片。片中花了非常多的鏡頭在刻劃當時的洛杉磯,不論是俯瞰的遠景還是人群的近景,每個細節都非常有趣值得玩味。 這是一座非常擁擠的城市,人口過剩在那個時代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主角走到哪都是摩肩擦踵,畫面裡的人群密集程度有時甚至令我難以呼吸...
《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是一個關於時裝設計的美國真人秀節目。每次挑戰設計師會接受不同任務的考驗,而同樣每次挑戰至少會淘汰一人,而最後留下的三強或四強能在紐約時裝周中較量,最後只有一個設計師能勝出。 先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會突然想分享這個節目的心得。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這部片的概念並不算高,甚至部分人物的塑造和對白在當年就已經以薄弱來形容,現在重看,確實有許多可改進之處,但這都不妨礙ID4在電影歷史上的成就。 儘管是商業市場導向的作品,本片的劇本非常完整紮實,甚至是電影劇本的優良典範。 電影劇情的時間軸從七月二號開始,緩慢鋪陳外星人的出現,透過不同階層的角色...
《藍色恐懼》有一個議題我覺得很值得談談,就是純潔處女的迷思。以偶像出道的未麻被包裝成聖女一般的形象,天真浪漫純情可愛,她在螢幕前不屬於任何人,卻也默許屬於每一位粉絲,自然形成一個凝聚力極強的團體,同時也是一條具有經濟效益的關係鏈,各取所需......
《阿基拉》並不算主流的作品,大多數人頂多聽過這個名字但沒真正看過,但這部片卻被各國的電影界、動畫界視為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在美國也有十足的影響力,對日本動畫的影響更是不用多說,啟發了許多知名創作者。
這是一部非常注重氣氛和背景刻劃的劇情片,甚至可稱為科幻文藝片。片中花了非常多的鏡頭在刻劃當時的洛杉磯,不論是俯瞰的遠景還是人群的近景,每個細節都非常有趣值得玩味。 這是一座非常擁擠的城市,人口過剩在那個時代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主角走到哪都是摩肩擦踵,畫面裡的人群密集程度有時甚至令我難以呼吸...
《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是一個關於時裝設計的美國真人秀節目。每次挑戰設計師會接受不同任務的考驗,而同樣每次挑戰至少會淘汰一人,而最後留下的三強或四強能在紐約時裝周中較量,最後只有一個設計師能勝出。 先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會突然想分享這個節目的心得。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結合同志、冥婚和辦案議題,平常鮮少在看國片的我,也被2023年上映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新穎的題材吸引。當然,我不會說這部電影毫無瑕疵,畢竟劇情確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若單純從輕鬆看喜劇的角度切入,個人覺得還是有可看性的。 電影劇情描述一名恐同男警吳明翰因一次執行任務,在地上撿到紅包,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與惡魔交合、嘔奶、吐血、地鐵流產等衝擊視覺畫面,包裝以成的婚姻故事。⠀沒什麼比看這一個大美人發瘋更令人著迷了,記得是在高中時看到法國國寶阿佳妮的神顏才(誤)點開過來看,原本以為是一部用犯罪和愛情的劇。
Thumbnail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既然近期寫了鬼修女2的心得,我就想著,那麼就再將電影《疾厄》的心得補上吧~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結合同志、冥婚和辦案議題,平常鮮少在看國片的我,也被2023年上映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新穎的題材吸引。當然,我不會說這部電影毫無瑕疵,畢竟劇情確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若單純從輕鬆看喜劇的角度切入,個人覺得還是有可看性的。 電影劇情描述一名恐同男警吳明翰因一次執行任務,在地上撿到紅包,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與惡魔交合、嘔奶、吐血、地鐵流產等衝擊視覺畫面,包裝以成的婚姻故事。⠀沒什麼比看這一個大美人發瘋更令人著迷了,記得是在高中時看到法國國寶阿佳妮的神顏才(誤)點開過來看,原本以為是一部用犯罪和愛情的劇。
Thumbnail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既然近期寫了鬼修女2的心得,我就想著,那麼就再將電影《疾厄》的心得補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