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東西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
這幾年開始流行斷捨離、極簡生活的主題,身為一個從小連誠品紙袋都要蒐集的人,我也因此找了不少相關的書來看,從整理收納到生活風格設計,例如向巴黎夫人學品味、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我的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我決定簡單生活等等。
這些書看完的當下都覺得很有動力,也很佩服作者們的毅力,例如
#我的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 ,作者澀谷直人甚至一天只吃一餐,家裡不需要買冰箱,連飲食都極簡。這是一本
翻轉我想像跟打破我框架的書,原來可以這樣生活!雖然他們的境界距離我太遙遠,所以我總是維持一陣子就故態復萌,尤其書跟紙張是我的大敵......,不過我還是有試著從其他本書中,找出我可以實踐跟練習的部分!
我們的外在世界就是我們內在世界的投射,當你的東西堆積如山時,心也會跟著陷入混亂與糾結,導致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清理雜物同時也是了解自我很好的練習,透過整理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你生活的空間會塑造你的思想,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很難做出改變,是因為改變是一個過程,我們擁有的物品就是我們 個人的延伸,使用不同的物品會改變我們的心情,而透過建立物品的擺放秩序可以提升你的個人掌控感,讓人變得快樂!
.
作者為了怕大家太過害怕,認為極簡就是要把東西丟光於是特別說
人與物之間要建立有意義的關係,需要的物品數量及類型也因人而異,我們必須決定什麼最適合自己,而不是執著在自己擁有多少樣物品!
這個說法讓我放心許多哈哈哈
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概念,我們生活中的雜物會散發出訊息,他們很不希望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冗員,希望能夠有參與感,所以會不斷發出無聲的提醒讓我們注意到他們的存在,而我們為了要記住自己有哪些物品,往往也會需要耗費很大的能量。
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渴望被肯定、被認同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會透過物品來證明自己是怎樣的人,但我們不斷在改變,有很多東西早就不適合現在的自己,把過去的東西硬留在身邊反而變成包袱。
就像我記得每次整理房間都會整理鉛筆盒,雖然現在寫字的頻率很低,但我的鉛筆盒裡卻還是有五彩繽紛的原子筆,又或是很多手寫筆記或講義直到現在我還是捨不得丟。關於這個症狀,書中提到一個方法
當你無法下定決心丟掉某件東西時,請你用手觸摸自己丟不掉的物品,問自己為什麼丟不掉?
我心裡的回答是,這些筆記可以讓我想起過去努力的日子,原來我仰賴這些筆記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阿!於是我試著從裡面把現在覺得有用的部分拍照或整理成電子檔,放下腦中那永遠不會來的「總有一天」,畢竟我現在不需要的東西,未來也不會用到 就算真的會用到,也會在對的時間回到我身邊的吧!
最後分享一個有趣的小問題~~
(長跑人喜歡分次整理,短跑人喜歡找朋友來之前整理)
在開始整理之前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為什麼要清理這堆雜物?我的目的是什麼?
(知道目的可以幫助你更有動力開始整理)
2.我的雜物是在回首過去,還是前瞻未來?
(據說喜歡堆東西的人有逃避傾向,而經常整理的人較能表現出隨時都準備好的狀態)
3.我喜歡把所有的東西都展示出來,還是收納到置物櫃裡?
(右腦型人偏好將物品放在檯面上可以一目了然,左腦型人則偏好將物品收納進櫃子裡降低視覺噪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