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三)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再一次運用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一)的案例,將它模擬成你自己一個人的主動學習的歷程,你的故事與內在的內容可能和這個案例很不一樣,但是過程很可能會有類似之處,請用你理解到類似的部分,代入自己的情況,或許會對這樣的歷程更有體會。

在工作坊中當別人發言時,自己感覺到不太舒服,又認為自己在學習上好像沒有進展,這時已經有所「覺察」,但是,你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想要先努力看看會不會有進展。過了一、兩天,逐漸累積了複雜的情緒,終於忍不住而轉回內在、面對自己的狀態。
這時,你感覺到胸口的悶,然後用手接觸自己的胸口,跟胸口悶的感覺說:「我感覺到你了!」、「我承認你的存在...你是我的一部分...謝謝你想要告訴我一些訊息,雖然我還不太明白。」。你閉上了眼睛,和胸口悶的感覺在一起,僅僅覺察而不評斷內在發生的任何情況...,開始聽到內在責備自己的聲音「你很糟耶!別人都有很大的進展,你怎麼都學不會?」,感覺到自己的焦慮...,再次的,選擇「接納」自己此刻有自責與焦慮,謝謝它們所帶來的訊息,專注的體驗它們,與它們同在。
這時,你可能感覺舒服多了,能接納通常會讓自己放鬆許多,胸口悶和焦慮的感覺減輕了。此刻,可以帶著一種正向、「好奇」的心情,問問自己「這樣的感覺從何而來?和什麼事件和想法有關?...」,然後你逐漸清晰了自己習慣和他人比較,來要求自己做得比別人更好,做不到時會不斷的責罵自己,然後想要自己趕快做到而焦慮不已。另一方向則是問自己「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嗎?我從哪時候學會的?...」,也許你回想到過去成長的經驗,明白當年的你想要常常吵架的父母開心或放心,而對自己有高標準的要求,形成這樣的應對模式...,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需要對當年的自己有很多的理解與疼惜。
走到這個階段,你可能會運用「冰山」的隱喻,增添新的、正向的觀點,或是更加明白與調整自己的期待,連結與體驗渴望,更加的看重自己這個人的價值...。又或者,進行「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帶著疼惜的心情對當年的自己說「對於你當年的擔心和害怕,我很心疼...」、「我現在長大了,可以回來陪伴很擔心焦慮、自責的你...」、「我很欣賞你當年想要幫父母的用心...」,用成年人的狀態去陪伴幼年的自己,讓當年的情感經驗得到滋養,進而讓此刻的自己感受到更加整合、更有力量,或是更加的認可自己。這個「轉化」的過程,一開始需要透過別人的協助,後來可以有更多的練習,運用這樣的體驗來自我療癒。
回到此時此刻,將上述的學習放回實際生活中「練習」。若是再次感覺到焦慮和自責的類似情況發生時,可以提醒自己和過去不同了,你可以選擇更加的放鬆、更正向的看待自己已經努力做到的部份。或是,在內心裡告訴那個當年的自己,你會陪伴他、欣賞他的努力...。也許,你有時還是會回到焦慮和自責,但你知道這樣的反覆是很正常的,需要有更多的練習和堅持,就會逐漸成為自己所喜歡的狀態。
最後,不管你做到前述的哪一步,也包括此刻看完前述的文字理解了多少,都邀請你「欣賞感謝」你自己,欣賞自己願意花這樣了時間和心力去理解和學習,而且也有一些心得或收穫,謝謝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這麼專注的閱讀和體會。

不知上述這樣的描述,是否可以讓你更加了解「主動學習的歷程」?我的建議是,請先聚焦在目前可以瞭解的部份,暫時擱置感覺模糊或困惑的地方,後續會有更多的篇幅來說明相關的概念與學習方法。
最後,主動學習的歷程除了之前的圖示外,馬公高中的曾明鴻老師在課後給我回饋,他認為「欣賞感謝」移到中心畫成下圖的形式更好,更能凸顯「欣賞感謝」的重要性,我非常同意,覺得這是很棒的想法與呈現,也一併提供給大家,你可以選擇自己覺得比較適合或喜歡的方式來使用。
主動學習的歷程2
曾老師在其臉書回應如下:
天安老師在這篇分享裡,提到了他和我在工作坊的一個互動。我想在此說說自己當時的發現,以及是什麼樣的歷程讓我向天安老師提出了我對「主動學習的歷程」一圖的看法。
在學習和體驗薩提爾的這幾年中,我一直學習安頓自己。五年前我在崇建老師的「心教」一書中見到了5A後,我開始試著照5A流程來安頓自己,並在最後告訴自己欣賞感謝自己,我當時對這樣的運作最大的認知和感覺是:這是一個過程,同時也是我的選擇和決定,的確起了安頓自己的作用。 薩提爾的核心概念之一:「自我價值」,以「成長」來看待自己。我常自問:「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了嗎?我如何告訴自己是有價值的呢?」
在天安老師的工作坊中,我見到了主動學習歷程一圖,我發現「欣賞感謝自己」不是流程的終點,而是伴隨在歷程中我看見了自己每一次的努力和願意,我看見了自己的價值。 接著,我發現圖上只有「行動」這一環節是單一箭頭,箭頭先指向「欣賞感謝」後,才進到下一環節「覺察」,這樣的指向與其它「覺察」、「接納」、「好奇」、「轉化」的同時雙箭頭流向不一樣。這引發我的好奇和思考,我覺得這樣的視覺影像對我來說代表:「先有欣賞感謝,才能進入覺察。」或者說:「沒有欣賞感謝,就無法繼續覺察。」而我覺得「欣賞感謝」是過程中每一步都可能相伴而生的,欣賞感謝不是兩個步驟間的介質。
所以,我在自己的心得筆記裡改繪了主動學習歷程一圖,將我的想法表達在圖上,也與天安老師說了我的想法。 謝謝天安老師這些文章的分享,讓我再次回顧自己過去在薩提爾工作坊的學習,每一次的學習和之後的生活體驗,讓我都有新的發現。第一次從瑤華老師的工作坊聽到:「練習,練習,再練習。」好像只是一種勉勵,而現在,我覺得這是生命的一部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9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天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有很多朋友在學習心理學的技能,將其應用在改變自己、改善人際關係、進行親子教養或是班級經營時,常常會說:「這個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另一句常常聽到的是:「這個很難,我試過了,但是我做不到!」,或是:「上完課感覺能量滿滿、可以控制情緒一陣子,但是不久之後,又回到原來的狀態了!」...怎會這樣呢?
以下這個故事以多種方式被傳頌,用來說明薩提爾女士發展出「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的開端。 薩提爾女士在1951年會晤了一位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治療進行了六個月之後,一切進展相當好。而後,薩提爾卻接到這位女孩母親的電話,表示她要提出告訴,控告薩提爾離間他們母女情感。
1937年,薩提爾女士在芝加哥大學的社會服務行政管理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有一次,她得了一個「D」的分數,有個教授告訴她:「很顯然你不是做社工的料。」但她沒有聽從指導教授的建議...
我打算用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分享我自己的學習給其他有興趣學習薩提爾模式的朋友,透過這一系列的文字,說明我整合出來的方法與概念。但也請閱讀的朋友明白的是,這樣的分享比較是在邏輯、思維上的理解,後續還需要在情感、情緒裡的體驗與轉化,以及之後的不斷的在身體與行動上的練習與實踐!
這個主動學習的歷程,最早是在「關係花園」這本書談到關於處理情緒的步驟4A:Awareness(覺察)、Acknowledgment(向人承認)、Acceptance(接納)、Action(行動),後來香港的沈明瑩老師在薩提爾的工作坊中分享,補充了更多薩提爾的精神...
在我帶領的薩提爾工作坊當中,有時會感覺到(尤其是首次)來參加的朋友,帶著聽演講或上課的心情,想要聽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或是解決方案。 當你用聽演講的方式在工作坊中聽著講師或是其他學員的分享時,你可能聚焦在觀念的理解與思索層面,但同時你的身體或情緒已經產生某種變化,比如:頭疼、胃部緊繃的感覺、肩膀僵硬..
有很多朋友在學習心理學的技能,將其應用在改變自己、改善人際關係、進行親子教養或是班級經營時,常常會說:「這個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另一句常常聽到的是:「這個很難,我試過了,但是我做不到!」,或是:「上完課感覺能量滿滿、可以控制情緒一陣子,但是不久之後,又回到原來的狀態了!」...怎會這樣呢?
以下這個故事以多種方式被傳頌,用來說明薩提爾女士發展出「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的開端。 薩提爾女士在1951年會晤了一位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治療進行了六個月之後,一切進展相當好。而後,薩提爾卻接到這位女孩母親的電話,表示她要提出告訴,控告薩提爾離間他們母女情感。
1937年,薩提爾女士在芝加哥大學的社會服務行政管理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有一次,她得了一個「D」的分數,有個教授告訴她:「很顯然你不是做社工的料。」但她沒有聽從指導教授的建議...
我打算用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分享我自己的學習給其他有興趣學習薩提爾模式的朋友,透過這一系列的文字,說明我整合出來的方法與概念。但也請閱讀的朋友明白的是,這樣的分享比較是在邏輯、思維上的理解,後續還需要在情感、情緒裡的體驗與轉化,以及之後的不斷的在身體與行動上的練習與實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你將能獲得遠程工作者如何替自己維持心理健康,邁入不惑之年後重新定義快樂與滿足滿的心得,以及薩提爾對工作與自我價值的影響。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能感動自己的才能感動他人,比起這一路是如何成為一位講師,更多的是成為自己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邀請薩提爾夥伴分享自我覺察的過程,以及薩提爾教練模式的運用。夥伴 Jack 在異鄉求學的經歷成為他探索自我的催化劑,並描述了在自我覺察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和啟發。並介紹了『課題分離』的概念來源和其在自我成長和人際關係中的作用。
Thumbnail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是一本幫助我們通過自我探索、發現內在情緒和價值觀盲點的指南。本書充滿了實用的方法和案例,讓我們更瞭解自己,並採取積極的改變行動。
Thumbnail
在工作坊中的療癒過程可以幫助人們觸動內在的議題,並為生命注入更多的能量。重要的是要確立參加工作坊的目標,並專注於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內在相處,而非追尋療癒的效果。
Thumbnail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有一個特別的能力,就是對人品頭論足、百般挑剔(內心的)。 想當然爾,這樣的個性對自己也不會太友善,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自己也過得很辛苦。 2016年開始接觸學習薩提爾後也開始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原來只是這個關鍵的,卻讓自己的生命有很大的改變。 薩提爾女士說:問題不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你將能獲得遠程工作者如何替自己維持心理健康,邁入不惑之年後重新定義快樂與滿足滿的心得,以及薩提爾對工作與自我價值的影響。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能感動自己的才能感動他人,比起這一路是如何成為一位講師,更多的是成為自己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邀請薩提爾夥伴分享自我覺察的過程,以及薩提爾教練模式的運用。夥伴 Jack 在異鄉求學的經歷成為他探索自我的催化劑,並描述了在自我覺察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和啟發。並介紹了『課題分離』的概念來源和其在自我成長和人際關係中的作用。
Thumbnail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是一本幫助我們通過自我探索、發現內在情緒和價值觀盲點的指南。本書充滿了實用的方法和案例,讓我們更瞭解自己,並採取積極的改變行動。
Thumbnail
在工作坊中的療癒過程可以幫助人們觸動內在的議題,並為生命注入更多的能量。重要的是要確立參加工作坊的目標,並專注於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內在相處,而非追尋療癒的效果。
Thumbnail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有一個特別的能力,就是對人品頭論足、百般挑剔(內心的)。 想當然爾,這樣的個性對自己也不會太友善,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自己也過得很辛苦。 2016年開始接觸學習薩提爾後也開始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原來只是這個關鍵的,卻讓自己的生命有很大的改變。 薩提爾女士說:問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