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界的崩壞與重構與限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不依靠現代傳媒與交通工具的幫助,人類所能認識到的環境範圍大抵不會超過半徑十公里以上,這也是最原始的人類以自身為中心認識世界的方式。然而,十八世紀以後隨著科技與商業的發展,人類幾乎能夠輕而易舉地知曉地球另一端的消息,凡是擁有足夠科技資本及開放社會條件的地方無不被整合到現今人們所說的「地球村」之內。二十世紀以後的現進國家人民總是沾沾自喜於「世界大同」的實現,卻沒有發覺自己的生活早已和認知分離,成為了「比例感失衡的行動者」。
從常識的角度來看,人知道一件事情該如何恰如其分的完成它多半是因為自己有過執行同樣事情的經驗,旁人的七嘴八舌在自己親身試驗之下便有辦法知道其可行性。但是當代人在資訊的接收上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能夠親身體驗的範圍,可能因為交通距離的限制、可能因為財富地位的落差,甚至可能因為現實生活的文化差異,種種都成了人們在資訊過剩的時代仍會產生隔閡的因素。這些分隔了人類肉體的因素,由於無法阻止精神上的共享,而使得人們要不是對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疑惑,要不就是欺騙自己只是還沒能力去實踐根本不屬於自己的想像標的,只能終日惶惶不安過日子,各個都成了自己與他人眼中的生活白癡。
這一切由於科技與交通突破所造成的副作用,不可能期待哪天突然消失,只能依靠人類自己的努力才能克服。要怎麼做?或許只有先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生活和慾望才能辦法從過剩的資訊中組織起與自身生命意識相符合的認知世界,也唯有擁有一個健康的認知世界才有辦法指導自己該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完美。唯有如此,人們才有資格說自己懂得生活、懂得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人們所說的「人民」( People)指的往往是受到特定憲法權利保障的公民。然而,嘗試追溯人民這一詞彙被使用的歷史時,卻能感受這其所意指的是一群積極的政治行動者,而不是泛指一個民族國家中的所有人口。
現今人們所經歷的全民普選與參政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產物,為了彌補在戰爭中所動員的全國人口而實行的權力制度。當大眾民主的概念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一部份之後,伴隨而來的並非啟蒙運動知識份子所設想的以理性方式來實踐國家政治發展策略,相反的大眾民主正以相當的破壞力顛覆了十九世紀時期中產階級所假設的一切價值觀
當民族國家佔滿了世界上最後一塊陸地以後,人們便不再擁有宣稱他們已獲得上帝所賜與的「奶與蜜之地」的特權,強權所維繫的國際政治環境壟斷著大地上的人們自我主宰的權利,弱小民族只能等待著以強權碰撞所散落的權力碎片拚揍出自己的容顏。
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往往假設領土內的公民屬於個人、同質且平等的存在,但在實際的政治場域中權力的分布經常是由國家組成以前便已存在的權力分布來決定的,其中又以族群間的權力差異最為明顯。
現代政治往往被學者們稱呼為「巨靈」(Leviathan),用來形容國家政治的力量無遠弗屆,且鉅細靡遺,當渺小的個人面對國家政府時,彷彿無所遁形,一切都在這頭怪物的控制之中。
人類在其短暫生命過程之中所承受的那些痛苦根源總是隱藏在超越其認知能力本身的結構或自然因素。然而,如果將宗教視為人類排解痛苦的結果,那必然會發現人類的存在本身就相伴著痛苦,因為痛苦存在,因此人類必須要預設或想像一個「不痛苦」的情境來緩解或解決當下面臨的痛苦。
今天人們所說的「人民」( People)指的往往是受到特定憲法權利保障的公民。然而,嘗試追溯人民這一詞彙被使用的歷史時,卻能感受這其所意指的是一群積極的政治行動者,而不是泛指一個民族國家中的所有人口。
現今人們所經歷的全民普選與參政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產物,為了彌補在戰爭中所動員的全國人口而實行的權力制度。當大眾民主的概念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一部份之後,伴隨而來的並非啟蒙運動知識份子所設想的以理性方式來實踐國家政治發展策略,相反的大眾民主正以相當的破壞力顛覆了十九世紀時期中產階級所假設的一切價值觀
當民族國家佔滿了世界上最後一塊陸地以後,人們便不再擁有宣稱他們已獲得上帝所賜與的「奶與蜜之地」的特權,強權所維繫的國際政治環境壟斷著大地上的人們自我主宰的權利,弱小民族只能等待著以強權碰撞所散落的權力碎片拚揍出自己的容顏。
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往往假設領土內的公民屬於個人、同質且平等的存在,但在實際的政治場域中權力的分布經常是由國家組成以前便已存在的權力分布來決定的,其中又以族群間的權力差異最為明顯。
現代政治往往被學者們稱呼為「巨靈」(Leviathan),用來形容國家政治的力量無遠弗屆,且鉅細靡遺,當渺小的個人面對國家政府時,彷彿無所遁形,一切都在這頭怪物的控制之中。
人類在其短暫生命過程之中所承受的那些痛苦根源總是隱藏在超越其認知能力本身的結構或自然因素。然而,如果將宗教視為人類排解痛苦的結果,那必然會發現人類的存在本身就相伴著痛苦,因為痛苦存在,因此人類必須要預設或想像一個「不痛苦」的情境來緩解或解決當下面臨的痛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2180年,地球不再是過去那樣的一個星球。人類已經將意識的本質完全解構、分析並重新定義,徹底打破了肉體與精神之間的疆界。物理世界與數位宇宙已經完全融合,稱之為「現實」的概念在這個時代顯得模糊而過時。人類不再受限於軀殼,甚至不再受限於行星、宇宙的物理法則。只要意識能夠投射,任何地方都可以存在,任何形式
Thumbnail
在未來的「理解之城」,對錯的界限變得模糊,社會不再以「錯誤」來簡單判斷個人的行為。人類創造了一個名為「生活背景調解系統」的技術,通過深入分析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心理狀況等因素,來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從自身的問題中,看到全人類的問題。 就是因為我以整體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個人的煩惱也是全體的煩惱。 因為系統的任何一個零件有故障,整個系統都存在崩潰的風險,因為環環相扣就是系統的定義。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經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多工運作,不管在辦公室裡,或高速公路上,我們坐在椅子上一邊滑手機、一邊與旁人交談,這種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NASA心理研究人員Stephen Casner研究數十起重大空難事件後發現:「這種亂七八糟的局面(空難),百分之百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一開始,人類有創意
Thumbnail
現代生活讓我們與周遭的環境是分離的,雖然人跟人在同個環境,但心卻在不同的地方,當我們放下手機開始感受你所處的空間、環境,你會發現周遭人的一舉一動跟你的所思所想,竟然在不同的地方有相似之處。 如果你細細品讀你的環境要給你的訊息,你會發現你心中的疑問都在生活中有所解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2180年,地球不再是過去那樣的一個星球。人類已經將意識的本質完全解構、分析並重新定義,徹底打破了肉體與精神之間的疆界。物理世界與數位宇宙已經完全融合,稱之為「現實」的概念在這個時代顯得模糊而過時。人類不再受限於軀殼,甚至不再受限於行星、宇宙的物理法則。只要意識能夠投射,任何地方都可以存在,任何形式
Thumbnail
在未來的「理解之城」,對錯的界限變得模糊,社會不再以「錯誤」來簡單判斷個人的行為。人類創造了一個名為「生活背景調解系統」的技術,通過深入分析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心理狀況等因素,來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從自身的問題中,看到全人類的問題。 就是因為我以整體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個人的煩惱也是全體的煩惱。 因為系統的任何一個零件有故障,整個系統都存在崩潰的風險,因為環環相扣就是系統的定義。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經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多工運作,不管在辦公室裡,或高速公路上,我們坐在椅子上一邊滑手機、一邊與旁人交談,這種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NASA心理研究人員Stephen Casner研究數十起重大空難事件後發現:「這種亂七八糟的局面(空難),百分之百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一開始,人類有創意
Thumbnail
現代生活讓我們與周遭的環境是分離的,雖然人跟人在同個環境,但心卻在不同的地方,當我們放下手機開始感受你所處的空間、環境,你會發現周遭人的一舉一動跟你的所思所想,竟然在不同的地方有相似之處。 如果你細細品讀你的環境要給你的訊息,你會發現你心中的疑問都在生活中有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