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古老面貌│燈塔The Lighthouse(201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習慣操作恐怖的元素,甚至享受驚嚇的感覺;當我們步出影院,彷彿藉著恐懼洗滌了感官,但我們的本質卻沒有被那些刺激而啟發。
恐懼,可能是人類最真實的情緒,我們卻知之甚少,總是隔靴搔癢般複製它的表面。
當然所有分類都是粗略的,電影類型也不例外。<活死人之夜>和<鬼店>都能被歸類為恐怖片,但我們能輕易分辨出它們的不同,只是我們容許自己細膩的情感隨同被簡化為當下的直覺反應。
燈塔,並不是這樣,當下的沉悶並不是熟悉、被期待的恐怖片節奏,摸不著頭腦的敘事也拒絕讓觀眾參與(或反倒是過度開放讓人失去答「對」的興趣)?很有可能那些令你無感甚至討厭這部片的原因,卻正是它的優異之處:用一種說不上來而非套用公式的方式使你不悅,是它所採取的接近本質的方式。
但燈塔,仍在形式與內容上操弄滿滿的符號:近乎正方的侷限式景框、黑白粗顆粒的影像質感、如古典派油畫的構圖、沉鬱低頻的持續效果音,每一個選擇都在和世故的觀眾對幹,引發你對觀看的不滿足、對現實與精神難辨的挫敗感,而又藉著營造藝術形式允許觀眾自行腦補曾經觀看過的古典風景畫—在狂暴大自然中,人類瘋狂、猙獰、扭曲的臉龐—如果你真的夠世故才能接下這個挑戰。
同時,燈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符號。影史上有不少以此為題材、為背景的電影,更多是利用它的邊陲性,加深事件的爆點。而在這個版本裡,燈塔本身就是個衝突,為了指引方向而必須設立於迷途中,成為往來水手們絕對精確的唯一正解。物理上,這樣的存在或許成立,心理上,卻只能是虛構的,與其是劇情事件中的設定,更是被精神分析的對象,一如年輕的守燈人為了構築一個不過是平實的未來,依然得先步上迷失的過程。
很大的層面上,燈塔又是如此典型,典型到可以想像佛洛伊德的分析「無意識的慾望」主宰主角的行為,夢的解析打破幾乎到手的全身而退(結束合約順利展開未來),亦如同佛洛伊德無法提出「治癒」,某種自毀的傾向根植於人的內在而蒙上宿命式的陰影。
導演流暢地操弄符號,把觀眾拉回深層的迷茫裡,進行這場19世紀的精神分析,因為濃濃的古典復興而喚起久違的親近感,激起人在科學不足(現在仍是)的狀態下,亟欲探索人類宇宙般心靈的興奮感。你可以說它借用了克蘇魯宇宙的暗黑,又或者是兩位一體的個人瘋狂秀,對於人類的心靈來說,沒有答案是最好的答案,在擁戴唯一正解的慣性之中能容許其他解答的Bug,反倒給了這層暗黑真正的亮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9會員
237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這個後設寓言必然是個宗教故事。宗教與科幻本是雙生同源(科學則是兩方的巫者),就像是聖經的充滿了難以想像、理解的科幻情節,縱然聖經象徵的宗教性如此亙古,它內在的深層奧秘仍舊新穎、仍舊不是人類智慧所能破譯......
姓名之於人是種「自我」的初相遇,它不只寄予了厚望,每次呼喊都再次確認人的存在或不存在,姓名作為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符碼,卻在灰色地帶裡允許它斷裂—婚姻中冠夫姓的習俗,女人即使保留了名,姓氏轉移的形式強烈指明了從屬性,主角Dolores Claiborne......
人們極度匱乏的是,面對複雜的人生能明白生命的真相、在生活中重挫時能重掌事物的控制權,我們想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來到這世上,那是我們對造物主丟出的終極大哉問,事實上,那也是我們期待「模範父親」能給予的答案。但就像是萊斯特也需要一個「模範父親」,造物者卻從來不按著人的選項給出回應,人們只能以更嚴格...
人沒有了記憶便不再是自己,那麼現在所存在的空白意識究竟又是誰?對於人的主體性而言,這絕對是最大的惡夢,如同死後「自己」是否仍舊存在、又會去哪兒?永遠無法得知答案的必然未知,是能吞噬人的黑洞式恐懼。 理論上,在人類所能感知的世界裡,「失憶」否定人的自我認定、推翻了存在的價值......
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論是我個人做的或是我辦公室執行的—都是美麗的事物。我不在意客戶是否理解這樣的價值,不論客戶是肯定的、或否定它不值得。對我來說就是值得。這是我成就自己人生的方式,我想做美麗的東西,即使沒人在意。--1977年紀錄短片,巴斯如是說。
當兩人躺在精心設計的旋轉床上,瑪戈親吻了維克多,他震驚的說:「妳這是在做什麼?我只是個糟老頭」,瑪戈毫不在乎的說:「我也是,我也老了」,這是一句多麼令人心碎的自白。她與安東的關係,是兩條勉強交集的平行線,雙方缺乏「情願為了彼此」的那個關鍵,無法被溝通的需求與渴望,扭曲成一條詭異的時間軸......
這個後設寓言必然是個宗教故事。宗教與科幻本是雙生同源(科學則是兩方的巫者),就像是聖經的充滿了難以想像、理解的科幻情節,縱然聖經象徵的宗教性如此亙古,它內在的深層奧秘仍舊新穎、仍舊不是人類智慧所能破譯......
姓名之於人是種「自我」的初相遇,它不只寄予了厚望,每次呼喊都再次確認人的存在或不存在,姓名作為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符碼,卻在灰色地帶裡允許它斷裂—婚姻中冠夫姓的習俗,女人即使保留了名,姓氏轉移的形式強烈指明了從屬性,主角Dolores Claiborne......
人們極度匱乏的是,面對複雜的人生能明白生命的真相、在生活中重挫時能重掌事物的控制權,我們想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來到這世上,那是我們對造物主丟出的終極大哉問,事實上,那也是我們期待「模範父親」能給予的答案。但就像是萊斯特也需要一個「模範父親」,造物者卻從來不按著人的選項給出回應,人們只能以更嚴格...
人沒有了記憶便不再是自己,那麼現在所存在的空白意識究竟又是誰?對於人的主體性而言,這絕對是最大的惡夢,如同死後「自己」是否仍舊存在、又會去哪兒?永遠無法得知答案的必然未知,是能吞噬人的黑洞式恐懼。 理論上,在人類所能感知的世界裡,「失憶」否定人的自我認定、推翻了存在的價值......
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論是我個人做的或是我辦公室執行的—都是美麗的事物。我不在意客戶是否理解這樣的價值,不論客戶是肯定的、或否定它不值得。對我來說就是值得。這是我成就自己人生的方式,我想做美麗的東西,即使沒人在意。--1977年紀錄短片,巴斯如是說。
當兩人躺在精心設計的旋轉床上,瑪戈親吻了維克多,他震驚的說:「妳這是在做什麼?我只是個糟老頭」,瑪戈毫不在乎的說:「我也是,我也老了」,這是一句多麼令人心碎的自白。她與安東的關係,是兩條勉強交集的平行線,雙方缺乏「情願為了彼此」的那個關鍵,無法被溝通的需求與渴望,扭曲成一條詭異的時間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相信大家都有過想要把電視給蓋起來的陰影吧!這是關於我以前曾有長期蓋住自己電視的心理恐怖陰影。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看過恐怖片,而因為恐怖片對鬼產生一定的恐懼,但實際上鬼並不可怕,而是它們唯一可以與你溝通的方式就是驚嚇,而讓我們印象深刻知道「我在!拜託你理一下我」 為什麼鬼不可怕?反而人可怕 當初你怎麼求怎麼讓它們幫助你,達到目的卻沒有履行你該給的東西,是人也不會爽。 相反的人,當你跟對方請求一些
Thumbnail
在觀看《鬼才之道》時,我確實在觀影過程中感到恐懼,我的小心翼翼不是為了閃避哪個突如其來的驚嚇,而是鬼界運行的強烈既視感讓我害怕,我無法逃開自問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鬼?我上道了嗎?還是偏離航道?這些問題恐怕還會糾纏我一陣子。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會喜歡與恐懼近距離相處呢?通常說到恐懼之物,大多數人都是能閃多遠閃多遠,偏偏有人就是樂於給自己製造驚嚇。想要知道為什麼有人會喜歡去高空彈跳、看鬼片、逛鬼屋……就得先瞭解,恐懼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Thumbnail
台灣鬼屋/凶宅傳說再度搬上大螢幕。不過「這系列」似乎都有重重拿起卻輕輕放下的缺點存在。有道師、有怨念、有鬼、有遺憾,所有恐怖片該有的元素都有了,《鬼天廈》仍然成為了一部淪為形式的恐怖電影。嚇人的部分僅音效及畫面上的Jump scary,
Thumbnail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黑暗之所以讓人感到可怕,也許是因為它讓我們看不見想看見與期待的人事物,所以加深了未知的恐懼,那如果世界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光亮呢?難道我們就從此不再害怕了嗎?
Thumbnail
你所害怕的,是你沒見過的。人對未知充滿了好奇,所以才一直不斷前行。人言可謂,眾口鑠金。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三叉路下的大樹下擺晚市,這個路口的燈光被大樹遮蔽住,光線無法完全照射下來,透過樹葉間隙撤藻的燈光,都泛著矇矓的氣份,讓這個位置顯得燈光特別的幽暗。   天色昏暗的街道上"哢
Thumbnail
與一般人接觸不到的太空相比,本片霧氣的設定貼近生活,安全的日常元素被翻轉導致恐怖,熟悉而輕忽的結果是致命的。源自於克蘇魯的傳統,面對未知的心態,本片與《異形1》相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相信大家都有過想要把電視給蓋起來的陰影吧!這是關於我以前曾有長期蓋住自己電視的心理恐怖陰影。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看過恐怖片,而因為恐怖片對鬼產生一定的恐懼,但實際上鬼並不可怕,而是它們唯一可以與你溝通的方式就是驚嚇,而讓我們印象深刻知道「我在!拜託你理一下我」 為什麼鬼不可怕?反而人可怕 當初你怎麼求怎麼讓它們幫助你,達到目的卻沒有履行你該給的東西,是人也不會爽。 相反的人,當你跟對方請求一些
Thumbnail
在觀看《鬼才之道》時,我確實在觀影過程中感到恐懼,我的小心翼翼不是為了閃避哪個突如其來的驚嚇,而是鬼界運行的強烈既視感讓我害怕,我無法逃開自問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鬼?我上道了嗎?還是偏離航道?這些問題恐怕還會糾纏我一陣子。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會喜歡與恐懼近距離相處呢?通常說到恐懼之物,大多數人都是能閃多遠閃多遠,偏偏有人就是樂於給自己製造驚嚇。想要知道為什麼有人會喜歡去高空彈跳、看鬼片、逛鬼屋……就得先瞭解,恐懼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Thumbnail
台灣鬼屋/凶宅傳說再度搬上大螢幕。不過「這系列」似乎都有重重拿起卻輕輕放下的缺點存在。有道師、有怨念、有鬼、有遺憾,所有恐怖片該有的元素都有了,《鬼天廈》仍然成為了一部淪為形式的恐怖電影。嚇人的部分僅音效及畫面上的Jump scary,
Thumbnail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黑暗之所以讓人感到可怕,也許是因為它讓我們看不見想看見與期待的人事物,所以加深了未知的恐懼,那如果世界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光亮呢?難道我們就從此不再害怕了嗎?
Thumbnail
你所害怕的,是你沒見過的。人對未知充滿了好奇,所以才一直不斷前行。人言可謂,眾口鑠金。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三叉路下的大樹下擺晚市,這個路口的燈光被大樹遮蔽住,光線無法完全照射下來,透過樹葉間隙撤藻的燈光,都泛著矇矓的氣份,讓這個位置顯得燈光特別的幽暗。   天色昏暗的街道上"哢
Thumbnail
與一般人接觸不到的太空相比,本片霧氣的設定貼近生活,安全的日常元素被翻轉導致恐怖,熟悉而輕忽的結果是致命的。源自於克蘇魯的傳統,面對未知的心態,本片與《異形1》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