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被背叛的恐懼│家靈 Relic (2020)

更新於 2021/08/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沒有了記憶便不再是自己,那麼現在所存在的空白意識究竟又是誰?對於人的主體性而言,這絕對是最大的惡夢,如同死後「自己」是否仍舊存在、又會去哪兒?永遠無法得知答案的必然未知,是能吞噬人的黑洞式恐懼。
理論上,在人類所能感知的世界裡,「失憶」否定人的自我認定、推翻了存在的價值,理應能成為恐怖片的終極主題,只是理論化的電影注定是得不到好評的,該以怎樣的情節領人深入未曾探索的心理領域?又是怎樣有別套路的手法能挖出失去主體性的深度恐懼?從理論落到實務的難度前所未有的高,而長久以來觀眾累積對於類型的期待反而也可能是突破的阻力,不只在乎引發恐懼感,確認大眾「看得懂」、「能接受」,便是這個挑戰需要背負的包袱。
而<家靈>甚至不是「失憶」那麼簡單,它更複雜的鎖定在長輩的阿茲海默症上,相較於老套橋段因意外而造成的失憶,病症侵蝕般的影響更像是命定的不可抗力,除卻自我認定的失去,人在清醒與混沌的交界,陌生的意識就像是闖空門的惡徒,搞不清楚自己對抗的人竟是自己,一點點地被蠶食鯨吞,就像一點點被自己背叛,直至遺忘成誰也不是,連意義都無力去在乎。
這對親人則是另一種折磨,特別是劇情安排三代母女關係都有著裂痕,所有可能殘存在記憶裡的母愛、可能謂之的愛的證明皆被單方面給「丟棄」,留下來的只是一個形似的軀殼,就像是毫無溫暖的房屋,失智母親性情上的殘酷更甚當年造成裂痕的冷漠,這全然又徹底的陌生,坐實隱性裂痕的強烈情緒,背離集體認知的親愛天性而帶來「反自然」的強烈違和感。
背叛自己的身體、背叛自己的記憶、背叛自己的親密關係,所有原該親近的,更放大了背叛的痛。對於患者如是、家屬如是,對於現在如是、過去亦如是,卻也是這麼多層次造成<家靈>的困境,暴露出編導對於主題拿捏失準同時放不開恐怖片慣性:我們只見艾德娜幫門戶加上重鎖,卻沒讓我們看見艾德娜徒然對抗病症加劇的矛盾掙扎;我們並不非得明白三代裂痕的前因後果,我們卻感受不到病症引爆關係的窒息張力;我們能意會房屋作為艾德娜大腦的明喻,卻仍以暗到幾不可見、持續莫名的聲響、潮溼發霉的情境、壓縮的空間等套路把恐懼演繹成表面的形式……最最可惜的是拋棄不了親情的溫馨路線,像是對觀眾提出了一個勇敢的主題自己卻沒有勇氣走到最後,沒有大膽表現失智不可逆的絕境,甚至可以逼向邏輯無法詮釋的超自然感、理智崩潰的邊緣,去把病症代表的終極恐懼推向能有反思後座力的表現手法,而竟選擇用保守溫情作結,正是這種失控的正向,讓人無法面對人性真實的脆弱與惡性,習慣宣洩流於表面的情緒以為滿足。
恐怖片的本質是極有深度的,但需要不去討好的勇氣。我們所討論的不是這樣的病症不需要溫柔、包容,在此阿茲海默症已成為一種恐懼的寓言,關於「我」的解體、關於親情的崩壞,以及在親人身上上演的殘酷可能是自己的未來預演那種遺傳式的宿命感。病症尚未有可解之道,對於「人」卻可以透過犀利的內容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思索;不論何者,我們需要大膽相信,突破的契機一直在那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5會員
226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論是我個人做的或是我辦公室執行的—都是美麗的事物。我不在意客戶是否理解這樣的價值,不論客戶是肯定的、或否定它不值得。對我來說就是值得。這是我成就自己人生的方式,我想做美麗的東西,即使沒人在意。--1977年紀錄短片,巴斯如是說。
當兩人躺在精心設計的旋轉床上,瑪戈親吻了維克多,他震驚的說:「妳這是在做什麼?我只是個糟老頭」,瑪戈毫不在乎的說:「我也是,我也老了」,這是一句多麼令人心碎的自白。她與安東的關係,是兩條勉強交集的平行線,雙方缺乏「情願為了彼此」的那個關鍵,無法被溝通的需求與渴望,扭曲成一條詭異的時間軸......
1965年(Bunny lake is missing)以手撕法呈現字幕,而2007年由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監製的(The orphanage)有激似的片頭,由於兩部片的主題有部分相似之處,合理推論後者肯定了借用索爾·巴斯的設計思考。此外,可以特別提出的是.....
家人永遠是最難的一道題目,因為每個你都涉入太多,擁有相似的基因、相同的記憶,有絕對去愛、絕對去恨對方的理由,是那麼地像你卻又不是你。是家人使我們真切明白自己力有未逮,心中始終有一種虧負感,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能做些什麼,而是在時間之流中不斷迴盪......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它長到無法細究時間的意義,又短到不足以承載生命的真相。影片原名架構出情節的時間軸,也懷疑著庸碌的人生:人們依循人生的進程賣命拼搏,社會僅能用一個節慶紀念這樣的辛勞;我們耳熟人人只是一根螺絲釘的說法,事實上是簡化了每個獨立生命的價值......
Life雜誌曾經提到:「電影標題變得相當重要,甚至凌駕於電影本身之上,如:1962年的(Walk on the wild side)的標題廣受讚譽、引人注目,至於影片說些什麼?幾乎沒有什麼人記得了」平心而論,這支片頭呈現的是索爾巴斯精準設計的成熟階段,充滿魅力的貓明星......
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論是我個人做的或是我辦公室執行的—都是美麗的事物。我不在意客戶是否理解這樣的價值,不論客戶是肯定的、或否定它不值得。對我來說就是值得。這是我成就自己人生的方式,我想做美麗的東西,即使沒人在意。--1977年紀錄短片,巴斯如是說。
當兩人躺在精心設計的旋轉床上,瑪戈親吻了維克多,他震驚的說:「妳這是在做什麼?我只是個糟老頭」,瑪戈毫不在乎的說:「我也是,我也老了」,這是一句多麼令人心碎的自白。她與安東的關係,是兩條勉強交集的平行線,雙方缺乏「情願為了彼此」的那個關鍵,無法被溝通的需求與渴望,扭曲成一條詭異的時間軸......
1965年(Bunny lake is missing)以手撕法呈現字幕,而2007年由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監製的(The orphanage)有激似的片頭,由於兩部片的主題有部分相似之處,合理推論後者肯定了借用索爾·巴斯的設計思考。此外,可以特別提出的是.....
家人永遠是最難的一道題目,因為每個你都涉入太多,擁有相似的基因、相同的記憶,有絕對去愛、絕對去恨對方的理由,是那麼地像你卻又不是你。是家人使我們真切明白自己力有未逮,心中始終有一種虧負感,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能做些什麼,而是在時間之流中不斷迴盪......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它長到無法細究時間的意義,又短到不足以承載生命的真相。影片原名架構出情節的時間軸,也懷疑著庸碌的人生:人們依循人生的進程賣命拼搏,社會僅能用一個節慶紀念這樣的辛勞;我們耳熟人人只是一根螺絲釘的說法,事實上是簡化了每個獨立生命的價值......
Life雜誌曾經提到:「電影標題變得相當重要,甚至凌駕於電影本身之上,如:1962年的(Walk on the wild side)的標題廣受讚譽、引人注目,至於影片說些什麼?幾乎沒有什麼人記得了」平心而論,這支片頭呈現的是索爾巴斯精準設計的成熟階段,充滿魅力的貓明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Thumbnail
2月19日的一個晚上,內心的恐懼再一次湧上來,感覺自己被我的好朋友拋棄了,卻沒有辦法告訴她知道我的感覺,或許她不想去知道我現在的內心恐懼。今晚我要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
Thumbnail
《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的綁架人生》 敢愛敢恨、能夠無話不說、控制慾又超強,你身邊有沒有這樣子的人呢?那他們就有可能是這次要討論的主題 ─ 邊緣型人格疾患的患者! 還不知道這是什麼嗎?那就跟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Thumbnail
  面談後,珊蒂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   一個三歲小孩,喉嚨被割傷,在媽媽四肢遭到反綁、血淋淋與冰冷的屍體旁啜泣,試著安慰媽媽,同時又期待媽媽能醒過來安慰她。當時,她一定非常無助、困惑與恐懼! 
Thumbnail
是的,沒錯,我們都有被大人嫌「麻煩」的經驗。不是被說「要懂事」,就是被期待「要少惹事」,然後盡量表現出:聽話、沒意見、好配合、沒關係。於是,在這種凡事都別問別說的習慣下,我們漸漸地就自己看、自己想、自己猜、自己判斷了。不管事實是什麼,也不需要真的和外界確認,反正就是「我想的這樣」就對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Thumbnail
2月19日的一個晚上,內心的恐懼再一次湧上來,感覺自己被我的好朋友拋棄了,卻沒有辦法告訴她知道我的感覺,或許她不想去知道我現在的內心恐懼。今晚我要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
Thumbnail
《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的綁架人生》 敢愛敢恨、能夠無話不說、控制慾又超強,你身邊有沒有這樣子的人呢?那他們就有可能是這次要討論的主題 ─ 邊緣型人格疾患的患者! 還不知道這是什麼嗎?那就跟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Thumbnail
  面談後,珊蒂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   一個三歲小孩,喉嚨被割傷,在媽媽四肢遭到反綁、血淋淋與冰冷的屍體旁啜泣,試著安慰媽媽,同時又期待媽媽能醒過來安慰她。當時,她一定非常無助、困惑與恐懼! 
Thumbnail
是的,沒錯,我們都有被大人嫌「麻煩」的經驗。不是被說「要懂事」,就是被期待「要少惹事」,然後盡量表現出:聽話、沒意見、好配合、沒關係。於是,在這種凡事都別問別說的習慣下,我們漸漸地就自己看、自己想、自己猜、自己判斷了。不管事實是什麼,也不需要真的和外界確認,反正就是「我想的這樣」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