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看《午夜巴黎》—以電影呈現的自大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413
即使不知道伍迪艾倫的性醜聞,這部片著實沒辦法讓我感到小確幸。伍式的電影以這部作為參照不會失準太多,輕快的配樂與鬆軟的劇情,小品似地襯托出愛情,如果太認真看就好像會失去了樂趣,但這部電影讓我輕鬆不起來的並不是呈現文學作家、藝術家的各種方式,而是主角的吉爾(Gil Pender) 儼然就是伍迪自己的化身。
  故事劇情並不複雜,甚至是非常直白的,一個有些憤世忌俗的作家,原先是個好萊塢劇本寫手,每個劇本都暢銷,但是想轉換跑道成為文學家,開始寫了一個以復古商店為主角的故事。他是個浪漫的人,他的未婚妻認為為何需要被雨淋濕?但他卻覺得在下著雨的巴黎散步是一種浪漫;他的岳父是保守右派,他卻覺得這些人都是瘋子(畢竟左翼被貼上理想主義的標籤也不是第一天的事);當他坐在石階上被二〇年代的馬車給帶往過去,未婚妻卻只願意陪他瞎鬧須臾就坐上計程車返回飯店。
  他也是個憤世忌俗的人,當他未婚妻與男性友人 保羅近乎不遮掩地情意來往,他認為對方是個偽學者,在導覽員說到羅丹又或者看到畢卡索的畫作,他總不服輸地想要爭個一兩口氣,無論是引用遇到葛楚史坦的見解,又或者是逞一時之快順著導覽員的解說,都只想給保羅難堪。當然,未婚妻伊內茲( Inez) 的表現由瑞秋麥亞當斯詮釋得如同她在《辣妹過招》的角色一樣地討人厭,我會說她是全片唯一成功的地方。
  讓人不悅地並不是海明威、費茲傑羅還是T‧S‧艾略特被呈現的樣子有點刻意矯造,卻是劇情中遊走在畢卡索與海明威之間的風情女人艾德里亞娜(Adriana)竟然在與海明威私奔去非洲打獵完後,在舞會等著吉爾 。而吉爾 對於海明威、柯爾波特這些人的崇尚當然無疑地表現在電影之中,但他的作品也獲得葛楚史坦的肯定,甚至艾德里亞娜不愛特別的畢卡索,也不愛迷人的海明威,卻奔向了來自加州(原先設定是來自於紐約,這與伍迪艾倫出身自布朗克斯不又是個不偶然地巧合嗎?)的吉爾 ,一個無名卻待成為的作家。
  這無疑地是種自戀,甚至自大把自己縮作為電影的主角,說著自己的浪漫無法被俗世理解,所以特寫出了岳母那樣注重金錢以及未婚妻的勢利現實,選在巴黎也正是因為這裡是浪漫的代名詞,更不用說必須要讓自己在影像中淋著雨,最後解除婚約,而邂逅了攤販的法國女人蓋比列爾(Gabrielle) ,尤其她也在片尾與吉爾走在雨中的巴黎,似乎巴黎才是吉爾──或說伍迪艾倫──的歸屬,因為他太浪漫了,不懂他的一概都是庸俗。
  當然,裡頭說著的是對於過去的緬懷,似乎又是自己的心聲表白,當然劇情上也有讓 保羅作出了(偽)學術分析,對於這種懷舊的心理解剖,但保羅這個角色明顯地就是要拿來當作箭靶,一個不懂浪漫以及裝懂掉書袋的傻瓜。而被歌頌的是這種懷舊風情,對於過往時代緬懷以及對那時美好的詠嘆。本片傳達出了一個訊息,每個時代都會是將來的黃金過往,是以活在當下以及珍惜它是個能從後見之明──或說穿越到過往之後──的觀點中領悟的道理。然而這是個廢話,因為電影出品的2011年已經對這種勵志語句不太陌生。終究,這部電影只是伍迪艾倫的憤世忌俗在電影中的隱晦輕蔑,因為他如果能活在過去、回到過去,連海明威、費茲傑羅都會與他打交道,甚至女人也會選擇他而非大文豪。多麼自以為是,而讓人難以卒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