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漫無目的的想像-空間機能

精神醫療空間分析與探討
空間往往是一種環境因子,牽動著人類的觀感,伴隨著精神層面有著重大的感受,近幾年來台灣精神醫療的進步,各地精神醫療院亦呈現高度成長且多元化,但我們卻很難從實際的環境與空間層面做檢視,各階層專業領域也很難結合探討。

環境治療(李選博士1996)
我主要想做的是環境治療,「環境」(Milieu)兩字由法文與演化而來,在十八世紀末,法國精神科醫師Pine首先提倡改善精神病患治療性的環境,之後經歷百餘年,在精神醫學及心理學家的努力下,除重視醫療環境、藝術性與人性化安排外,強調藉由治療性活動與治療性氣氛之加強,以促使環境中病患能經由互動,達到學習、成長與治療之目標。二次世界大戰後,「環境治療」的理念逐漸受到精神科醫療界之重視。
「城市像一個有機體,它會因現代新的需求而不斷地成長」(建築師,1995;104-107)
馬克思(2009)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提到:「人作為物件性的、感性的存在……所以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物件的本質力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與物質之間存在情感聯繫,切兩者具有情感互動。
唐納德。A。諾曼(2015)在《設計心理學-情感設計》提到:「一件產品的成功與否,設計的情感要素也許比使用要素更為關鍵。」現代社會中人們更加重視建築的精神感受,因此情感因素對建築設計而言成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元素,使用者對設計產生共鳴,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滿足。情感設計的出現不僅滿足了人們的情感需求,同時也大大推動了設計發展。 情感設計的概念最初來自於產品設計,是一種可以使人與產品進行交流的設計方法,以提升使用者的舒適感與愉悅感,以此可以套用在建築上,使人在空間有機能以外的舒適性,藉由空間帶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從情感設計的角度探討精神醫療場所,由情感設計與精神病院兩個方向構成了議題,探討精神醫療場所的空間因素,如何結合精神病的設計風格,同時加入情感的三層元素,使整個空間更為合理,又不喪失其原有的醫療機能。
空間機能的探討

空間設施(法規方面)
社會工作空間:個別談話室、團體治療室、家族治療室、演劇治療室。 職能治療空間:職能治療活動室、康樂室、烹飪室、產品加工廠、園藝區、運動場、復健農(牧)場等。 心理治療空間;心理測量室、個別談話室、團體治療室、家族治療室、演劇治療室、生理回饋治療等等。 病房單元:病室、診療室、護理站、衛生設備、儲藏室、保護室(急性病房)等空間。 護理站設備;準備室、工作臺、治療車、藥櫃、急救車、依用氣體及抽吸設備、推床或擔架、污物處理設備。 其他尚有藥局、供應室、及病人日常活動空間、會談及康樂活動場所。
病房尺寸與空間需求 1. 每床最小面積達6m2 以上(不含浴廁) 2. 床尾與牆壁間之距離至少達1.2m 3. 床邊與鄰床或牆壁間距至少達0.4m 4. 每床應設有櫥櫃或床頭櫃 5. 應有自然採光、通風、明亮及安全窗戶

空間需求分析
患者行為空間需求 1、去除身體監禁:肢體釋放、活動、自由、安全......。 2、生命保護:遮蔽、避雞、居住、社會矛盾接觸......。 3、情感:兩性吸引、愛情、友情、親情......。 4、日常盥洗:清潔、洗衣、曬衣、盥洗......。 5、飲食:吃、喝、餐廳・聚餐、餵食......。 6、儲識:置物櫃、書體、衣櫃、書桌椅......。 7、遊戲:角色扮演、創造、領導、成就......。 8、運動:行為治療、團體治療、身心舒展......。 9、溝通:交誼、心理諮商、聚會、聊天、會議......。 10、工作:學習、製造、創造、產業治療、職能治療......。
醫療與服務行為空間需求 1、行政空間:院長室、秘書室、主任室、護理部、醫節辦公室......。 2、門診空間:診療室、病人追蹤室、等候大廳、掛號室、藥局......。 3、設備空間:機道、水電、空調、垃圾間、醫療儲職室......。 4、醫療空間:電療室、諮商室、治療室、心理回饋室、值班室......。 5、病室:急性與慢性病房、日間病房、大廳、寢室、會談室......。 6、護理站:會議室、藥品間、護理長室、值班室、更衣室、庫房......。 7、活動空間:團體活動、餐题功能、休閉功能、教室功能......。 8、保護與約束室:監視觀察、醫療照護、保護、鹽洗設備......。 9、職能治療空間:治療數室、戶外活動場、廚房、聚會場所......。 10、復健設廠:庇護工廠、復健中心、愛心復健商店......。
社會性興文化性行為空間需求 1、信仰:佛堂、教堂......。 2、展示:作品與畫作展示、院中展示藝廊、院外聯展......。 3、回歸社會:社區中心、社區鄰里互動、人文活動參與......。

論文範例: 台灣地區精神醫療院所之空間分析與探討(鄧有偉2005) 精神醫療機構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巫管明郎1996) 台灣慢性精神醫療設施的歷史變遷研究(沈獻程2003) 台灣慢性精神醫院建築現況調查(胡銘珊2003)
問題 1. 精神醫療是否具體落實精神醫療空間? 2. 精神醫療空間是否已隨著精神醫療的突破而成長? 3. 隨著理論、時代變遷、立法的設置、政策推動後,是否已衍生出獨特的空間形式與空間指標?
論述與探討 1. 醫療空間氣氛營造使用行為模式 。 2. 醫療空間單元的性質與空間組織安排配置,以共往後動線規劃。 3. 精神療養空間參考,並期許精神醫療場所達到治癒、回歸社會的目標。

最後介紹一個在講強迫症患者的愛情片,這部電影很有趣,在1:11秒的時候可以看見強迫症患者的思想轉換,與他們看世界的角度,推薦給大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