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中的人生大哉問,生、老、病、死,離你稍微有點距離的時候,你可能鐵齒、可能事不關己、可能有很多的瀟灑以及滿不在乎。但當我們再老一點,有了工作、身邊的朋友再不是青春期的中二樣,可能真的有一天就走入墳中,才赫然驚覺,棺材不是裝老人而是裝死人這話如此的真切。
老實說讀這些心理治療的書,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心裡的抗拒,不太習慣窺視生命中的那些深刻的問題,打哈哈可能還是容易一些。雙親的亡故帶來的焦慮,有時深刻的讓人難以再抽離出來,甚至去正視這樣的焦慮來源。我們一旦成為孤兒,在我們與墳墓之間就沒有別人了。那種焦慮雖然似乎距離我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可以隱約的感覺他正在逼近。
當這些生命逝去的問題,在醫療進步的現在,衰老死亡和疾病導致死亡同樣讓人難以正視。
死亡的焦慮有時影響太大,以至於不知不覺的改變了生活、影響了整個人的平衡。沒錯,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希望別人勇敢,特別是罹患絕症時。但,罹患絕症並不是選擇,而且絕症的對抗向來是失敗收場。這些失敗跟勇敢能關係甚微,但面對這樣死亡進逼的情境,除了勇敢之類的廢話,大概也很難再說些什麼。有所得,有所失。減少遺憾和焦慮,也許是正視現實後,可能可以有的選擇。
而面對過去不愉快的經驗,書中的一個章節提到,別指望過去變好。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那些過去的影響,有時如影隨行,令人煩躁甚至沮喪。但,停止希望過去變好,也停止以現在苛責過去的自己,練習一個新的劇本,改變過去的經驗,是書裡提供的一種方法,而這個方法,也許真能有效改善過去的不良經驗。
說了這麼多,我想,這是一本值得希望良善與人互動的人讀的一本書,他提供了許多的案例,介紹了新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也提供反思的角度,讓我們可以試著過經過檢驗的生活,從而找到其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