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戰略學基礎:預測與計畫(6)

上篇

規劃、推動計畫會遇到的狀況
c. 討論計畫,切記要弄清楚,我們是在規劃還是在檢討,究竟是在研究還是詛咒?
筆者舉一個例子來解釋,就拿台灣預計要購買M1A2主戰坦克,做一個大致的流程跟簡化的思維,便於我們討論。再強調一次,筆者只是拿來教學,不是說這流程表就涵蓋一切想法,包羅所有條件與當時的狀況。
假設流程如上圖,上半部表示正常遇到的情況,我們要推動戰車的換新與提升,會經歷過這些階段。這已經簡化過了,筆者再把中間會遇到的A、B、C、D小專案計畫,放到下面額外補充解釋。
總之,當你進入到編列預算的階段,由於買M1還是把M60升級,都有現貨與前例可循,具有說服力可以拿去立法院。但正常來說,編列預算很難全部做到,尤其依照國軍所有戰車部隊的情況,想要全數翻新預算鐵定不夠,這時候就會進入先求有再求好的階段,也就是先換一部分。
而更換也是要看當年度預算而定,假設一開始只能編列50億,那就只能先換1個單位,但從軍火買賣的談判到下單,中間的折衝時間可能一年過去,甲乙兩組人一樣再爭取預算,所以新年度就追加到100億。多了50億當然可以多1個單位,故原本進行戰力評估,決定要外購還升級的評估案,就得重新再跑一次,假設這個流程又過了1年、2年,預算又追加到300、500億呢?這會產生很多不同的戰略假想,筆者在後面將時程表中的1、2、3、4計畫也額外列出。

為何會出現多案併陳
先就ABCD來解釋。
之所以做出兩案併陳,都要研究跟徵詢的原因,出在A的戰略評估計畫中,最後得到兩案都來得及的結果。倘若我們發現外購來不及,或是升級的時間與數量不足,那麼整個大計畫就會少掉其中一條。
徵詢國內相關單位或是廠商,我們可能得到上圖的狀況,自製做不到,升級是可以,但考量到零件外夠或是國造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以及最重要的時間,短期內是做不到的。故從這邊,我們就可以斷掉自製的可能,至少在這個大專案中,與我們的戰略規劃不一致,所以不考慮國產問題。
所以讀者就可以理解,為何有一些人的批評是沒道理的,因為不是說放棄國造,而是在這個版本的戰略下,自製達不到我們的目標。
看來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的流程,報價不是你把需求送給廠商,廠商過幾天就email給你。軍火交易涉及國際政治與外交,價格可能還內含很多其他要求,從最基本的佣金,到參議員可能希望你一次買幾年份,外加多少服務項目,以便增加就業,或是單純的一次買1打就送1台這種折價,這談好都幾個月到幾年去了。
所以我們才會覺得,軍火很多都是暗盤,似乎早早就先喬好,筆者不能說這是錯的,但有些狀況是,人家知道這需要漫長的時間,但台灣軍隊的規格就擺在那,戰車就是時間到了要更換,那自然相關廠商就會花精力去研究,反正早就曉得你有需求,甚至來台灣佈線多年,就為了爭取最佳訂單。
一樣,超簡單的過程,實際上跟立委協調是很麻煩的,除了立委選區利益,他會想要談法案交換,還有預算排擠的問題,國防預算編太多,其他的就會變少。怎樣一個個說服立委,這不是國家政策訂了,或是黨主席同意了大家就會照辦,立委有自己的獨立意志,預算編列得太扯,或是讓立委覺得不符合他的政治利益,就會反對下去。

跑流程與執行都要面對動態變化
總之,到了執行面,也不是一切照劇本走,因為時間不等人,最常出現你預算總算好了,結果世界變了,人家不想賣你或是漲價等等,或者是兩岸局勢變化,今年政府突然變強硬,額外增列預算要你多買。軍火商遇到多買,很少會說跟去年怎麼不一樣,計畫取消不賣了,而是會很開心的趕快修正案子,越早啟動越好,有錢賺為何不要。
所以,1、2、3、4的流程順序,大致上我們會遇到的情況是這樣。舉一種假想的例子跟流程讓讀者看就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單純,任何問題到了執行面後,都會出現很多突發狀況,故筆者才不斷強調,現場經驗跟時間的預置量很重要。讓我們把下半部拆成另兩種狀況,讀者會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差異性,跟為何需要變來變去。
第一種,假設50億通通不變,那麼戰力評估會去想,若我軍只能換裝1個單位的M1,那我們應該設置在哪,效力又會怎樣?若有2個單位的M60可以換,那又應該放在哪,嚇阻力多少?評估後,可能得出結論是,M1放1支部隊在北部效果超大,M60改裝後放南北各一支,效果反而薄弱,兩支都放在北部又太超過。那不如只買1個單位的M1,多的錢可以買一些支援設備跟耗材。
第二種,編列50億下去,照上面的去評估後,突然傳來立院願意追加預算到500億。此時換算可以買的,該買的都可以買齊,也都可以換裝完畢,戰力重新評估後,不管哪一案都能滿足戰略需求,但M60要等3年,M1說馬上可以去伊拉克領現貨回家。OK,那就不用再想了,直接去買庫存。
回到上面最初的大圖,各位想像一下,假設建案5年,每年編預算時,各方人馬各顯神通,去立院到處遊說預算,所以先後編列數量不同。有些人遊說P立委,希望外購就好,Q立委則是支持國內升級,R立委認為一部分外購,另一部分可以國造。來回拉鋸最後的結果就很難說一定會是哪一樣,更不要提國內外情勢若有變化,數量跟相對應的部署就會有變。
而這更可能遇到,整個戰略情勢都改變,那就只好全部改掉,整套打掉重練。那我們該怎麼辦?不怎麼辦,隨時更改計畫,思考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累積越多資料,就能因應遇到的狀況,隨時應變,提出最佳的戰略選擇。
這才叫做專業,不懂的人會認為,這種人沒有中心思想。很抱歉,筆者必須說,對於某種戰略或是指定武器有迷戀的,才是有問題,誰都曉得國際與國內情勢變化萬千,你怎麼會認為一套標準可以一直用下去。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