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漫畫心療系-個體心理學篇》

      這本漫畫是漫畫心療系的番外,單獨介紹了個體心理學。我其實沒看過本傳,所以並不清楚外傳是否延續了本傳的敘事風格。作者用漫畫的方式來描述心理學,可能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輕鬆地了解。也因為如此,這部漫畫中的氛圍一直都是比較輕鬆,甚至嬉鬧的感覺。也因為內容並不是日常生活的對話,所以資訊量其實蠻大的。(覺得作者已經很盡力,基本上畫面完全就是被角色跟文字平分了)以入門來說,這本漫畫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漫畫的確能提高人們想了解的意願,人們也比較不會懷著害怕自己看不懂的心情翻開這本書。以下跟大家分享幾個漫畫提到的論點,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也許你會跟我一樣開始對個體心理學產生興趣。
    §人沒有"理性與感性"的分別§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那種"理智上知道不行但還是被情感左右"的情況是不存在的。身為一個無法分割的個體,人是無法把自己劃分成不同區塊的。無論最後做了什麼事情,都只是因為「想要這麼做」,跟理智或情感都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那些原因都只是藉口,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這麼做而已。我剛看到這個說法的時候,覺得好新奇。因為這個概念真的很常出現,關於理智和情感在拔河的場景。我覺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狀況吧!"理智告訴我不要原諒這個渣男,但情感讓我離不開他"、"理智上知道不該這麼小題大作,但是就是沒辦法壓抑我的情緒",仔細想想,以上的場景其實根本就不是理智與情感在拔河,而是兩個選項在拔河。最後作出選擇的只會是本人,推給理智或情感都只是在合理化自己的行動而已。舉一個最近生活上遇到的例子,最近鬼滅之刃劇場版非常受歡迎,代理商不停呼籲觀眾不要在播放影片時拍照、錄影,結果有網友提出了「你越強調不要做,人們就越想做。」的說法。但如果這個邏輯真的成立,有人開始鼓吹「絕對不要吃屎」的時候,這些人是否真的會產生想吃屎的慾望呢?歸根究柢,那些盜錄者、偷拍者本來就想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人家反對他才想這麼做的。
    §重點不是原因而是目的§
      阿德勒希望人們不要被「心理創傷」這個字眼困住了,應該直接行動。過度探究原因是沒有意義的,應該多思考目的是什麼。與其一直想著因為什麼原因我才變成現在這樣,不如想想我如果想改變現況該怎麼做。我剛看見這個論點時也被嚇得不輕啊!(是有多膽小被嚇成這樣)一般人如果心裡受傷了,肯定會去探究為什麼受傷吧!希望能了解原因,然後找到療傷的方法。我從以前到現在,也總是在受傷之後思考自己為什麼會被傷害。不停地回想那些被傷害的過程,一次又一次沉浸在那些悲傷裡。直到我覺得眼淚都流光了,回到日常後才逐漸振作。仔細想想,我找到受傷的原因,好像只是想避免下次再被同樣的理由傷害。不管是什麼原因而受傷,最後還是要接受治療,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目的論"吧!因為"我想好起來",所以開始做能讓我感到快樂的事情。專注在我想做什麼,而不要聚焦在已經受傷的事情上,我就能往前走。(以我的理解來說是這樣啦!)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阿德勒的理論非常重視實踐?想法怎麼樣並不重要,原因無須探究,甚至情緒也不是重點,後面的"行動"才是關鍵。應該認清自己的目的,然後起身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現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個體心理學,因為裡面有很多觀念與我現有的認知不同,讓我受到很大的衝擊。但是反覆思考後,其實多少能理解阿德勒這麼說的原因。我不是心理學家,不敢說自己有沒有過度解讀或理解錯誤,但這本漫畫確實讓我想要更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而"被討厭的勇氣"這幾年也不斷地被討論,我倒是後知後覺直到現在才想接觸。)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知道個體心理學在說什麼,想要找本輕鬆一點的讀物來入門,可以試試看這部漫畫。也許你會跟我一樣開啟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