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當他告訴你:「我想死。」

作者:吳政勳 諮商心理師 粉專:吳・聊
你會怎麼猜—自殺的現況
關於車禍身亡自殺身亡的人數,讀者朋友猜猜哪個多?據107年的統計顯示,我國自殺身亡的人數高達3,865人,是車禍身亡人數的將近三倍之多,但每年花費在道路整復及違規取締的人力及心力成本,卻遠高於提倡與預防自殺危險。其中,特別是青少年在身心理發展皆處於劇烈變化的時期,容易因外在刺激而產生負向自我認同,進而引發自殺的想法及行為。107年超過7,000餘名青少年因企圖自殺被通報,自殺身亡已成為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二名。如果我們身邊,也出現了這樣的朋友,甚至親人,告訴你:「我想死。」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
你會怎麼想—自殺的迷思
東西方宗教都將自殺視為十惡不赦的罪孽;在本土社會文化中,也將自殺視為不可外揚的家醜。久而久之,大家便把這種結束生命的方式當作眼不見為淨的穢物,避之唯恐不及,進而強化了許多錯誤的刻板印象。
  • 迷思1『把自殺掛在嘴邊的人,不敢真的自殺』:60%自殺者都曾口述自殺的念頭,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求救的訊號,無論其真實性,我們都可以主動給予關心。
  • 迷思2『自殺是情緒失控下的衝動行為』:除嚴重的精神疾患外,很多時候自殺事件是發生在當事人深思熟慮後,包括寫遺書、突如其來的告別等,都可能是當事人在籌備自殺的過程。
  • 迷思3『自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大部分自殺者不是非死不可,而是生活中承受著長期的痛苦卻束手無策,或者是面臨突發的劇變卻求助無援,才選擇自殺的方式來結束困擾。
你會怎麼看—自殺的辨識
80%的當事人在自殺前曾透過任何形式來傳達自己想要結束生命的念頭,若我們能即時辨識自殺者的求救訊號,或許可以挽救一些需要幫助的生命。常見的自殺警訊與徵兆包括:
  1. 用不同的形式提及自殺,例如在展示自殘後的傷疤。
  2. 社交行為的明顯變化,例如退出LINE群組。
  3. 生活習慣的明顯變化,例如睡眠時間明顯縮短或延長。
  4. 對平常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例如球隊隊員持續缺席練球。
  5. 近期生活面臨重大的困難,例如家人死亡、遭到霸凌。
除了上述可能出現的自殺警訊外,通常在執行自殺行為前,當事人會經歷三個階段的狀態改變,這三個階段是專業人員在評估當事人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1. 自殺意念:腦中重複性地出現想死、想要離開世界的想法或聲音。
  2. 自殺計畫:已有具體自殺計畫,例如跳樓的地點與時間、準備好自殺的工具。
  3. 自殺行動:出現自殺傷的實際行動,例如割腕、服藥。
你會怎麼做—自殺的處遇
心跳停止的當事人,並非停止的瞬間即刻死亡,通常都有四至六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自殺」亦然,在當事人釋出自殺訊號時,若能獲得及時且適當的處遇,也還是有機會成功救援。若你感覺到身邊的親友,正在釋放求救訊號,最立即地是盡可能移除危險工具,不要讓他落單,並且立即聯絡專業的醫療、輔導機構或警消單位。接著,你也可以這樣做:
  1. 不責備他的自殺想法,但持續的陪伴與支持
  2. 不鼓勵他的自殺行為,但接受他的憂鬱情緒
  3. 不附加我的潛在要求,但多聽他的希望期待
你必須知道的社區心理專業資源
  1. 安心專線:1925 (24小時)
  2. 生命線:1995 (24小時)
  3. 張老師專線:1980 (週一至週六0900-2100;週日0900-1700)
  4. 臺北市自殺防治中心:https://reurl.cc/8nR7bM
今日點播《你在煩惱什麼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