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無聲勝有聲—聲音療癒與自我紓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聽覺,是人類所有知覺中,第一個開啟、也是最後一個結束的感官。懷胎時,我們用耳朵聽到母親的心跳,也聽到這個世界第一種愛;臨終前,我們用耳朵聽見親人的呼喊,也聽見這個世界最後一種愛。如果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耳朵,勢必就是靈魂之門。

壓力與身體

黃庭監「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的勸言下,從國中開始「壓力」便不知不覺地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與壓力共存亡了這麼多個日子,你可知道它怎麼影響著我們的心情跟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壓力的來源大致上可分成外在跟內在,外在來源包括生活瑣事(如搞丟學生證、違停被開罰單)造成的煩躁,以及大型生活事件(如喪親、分手)造成的改變或創傷;內在來源則是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己的慾望相互衝突所造成的困擾,例如當薪水有限但想買的東西太多時,就會產生壓力。當我們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身體會經歷三個過程。第一階段,警覺期,也就是剛接收到壓力刺激時,生理機能會因受到打擊或者驚嚇而下降,為了應付壓力刺激,身體會開始對壓力進行緊急反應,調度身體資源;第二階段,抵抗期,身體會高度動員可使用的資源(如脂肪),焦慮的程度暫時下降,身體開始適應壓力源;第三階段,衰竭期,身體高度動員後開始產生副作用,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等都開始衰竭,最終導致崩潰死亡。由此可知,適當的壓力激勵我們成長,但過度過時過量的壓力,卻很容易造成個體的崩潰。

聲音療癒的原理

相信大家對於「共振」都不陌生。從物理學上做解釋,共振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的振動頻率相同,當一個物體開始振動,會引起其他物體一起振動的現象。人體70%以上是由水組成的,甚至骨頭、骨髓的25%也是水。當外界的音頻與我們體內的水達到共振時,人體的內臟、器官、生理機能、乃至情緒,都會受到影響。聲音療癒領域的權威-強納森高曼將人體視為一個交響樂團,每個器官、骨頭、生理系統都有他自己的振動頻率,只要身體的一部分振動不和諧,身體就會出狀況。聲音療癒主要就是透過生理、心理兩個途徑來達到療癒的效果。在生理反應上,透過適當地調整或選擇聲音的頻率,讓聲波與體內的器官達到和諧的共振現象,使失衡部位的振動頻率逐漸恢復到平衡狀態,直接影響人體的心律、呼吸、或者腦波。在心理反應上,和諧的聲音能刺激大腦皮質興奮,改善個體的情緒、振奮精神,有助於消除心理壓力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鬱等狀態。

生活中的聲音療癒

在北藝大與學生工作的經驗中,許多學生會因課業壓力、作品進度而失眠。在討論失眠的事發過程中,經常發現學生會透過「聽歌」來助眠,但大多數學生也反映,聽歌不但無助於入睡,反而讓精神更亢奮。從聲音療癒的觀點作解釋,之所以不稱作「音樂」治療,正是因為有旋律的音樂經過不同人的解讀,可能會有不同的情緒。有旋律的音樂,就像素描畫,在欣賞畫家想要傳達的意境時,難免會注意到繪畫的技巧、比例。沒旋律的聲音,就像抽象畫,重視感覺和意境,而非技巧。能產生療癒效果的聲音不一定好聽,聲音有時候不是給耳朵聽的,而是給身體聽的。聲音的悅耳與否,是主觀的判斷;但聲音的頻率,則是客觀的科學測量。所以能引起身體部位共鳴的聲音,是因為其頻率相似,而非好聽。

至於什麼樣的「聲音」最能達到療癒的效果呢?答案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大地之母給予我們的資源-大自然的聲音。(1)蟲鳴鳥叫聲:從祖先的經驗中得知,如果聽到鳥鳴聲,代表沒有暴風雨、沒有敵人。因此在我們的基模中,會將鳥鳴聲視為安全的象徵,讓人放鬆。(2)海浪聲:海浪的聲波頻率大約是12赫茲,這個頻率正好與人類平靜的腦波(alpha波)頻率近似。因此當雙耳聆聽海浪聲時,我們的腦波會與浪潮聲產生共振,進而達到穩定身心狀態的效果。除此之外,人造的器具如「西藏頌缽」也能達到療癒的效果。頌缽通常是由喜馬拉雅山區隕石所煉取而成的七種貴金屬為原料製作而成,用於聲音療癒的頌缽都是經過專業的測音儀器測試過,測試到它對應人體的哪一個臟器和脈輪的振動頻率。

隨著近期「白噪音」的話題火熱,愈來愈多人開始接觸聲音療癒。對於生活在鋼鐵叢林裡的都會人,或許很難得有機會可以接觸到這些大自然的聲音。透過APP(如無印良品出品的MUJI to Relax)或者自製錄音檔案,讓這些資源隨時隨處可以取得。只要戴上耳機,整個城市都是你的舒壓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聊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吳.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10
東京奧運在上個週末閉幕了,不曉得讀者朋友是否也跟小編一樣,感受到身邊特別多人關注這次的奧運賽事?其中,不乏在自己的社群媒體發佈觀賽文、打氣文的網友。但讀者朋友是否發現,有些讚美看起來感覺很激勵,有些卻感覺有壓力。小編幫大家整理了「讚美」的三大地雷以及三大秘訣,教你如何讓讚美,可以讚到心坎裡!
Thumbnail
2021/08/10
東京奧運在上個週末閉幕了,不曉得讀者朋友是否也跟小編一樣,感受到身邊特別多人關注這次的奧運賽事?其中,不乏在自己的社群媒體發佈觀賽文、打氣文的網友。但讀者朋友是否發現,有些讚美看起來感覺很激勵,有些卻感覺有壓力。小編幫大家整理了「讚美」的三大地雷以及三大秘訣,教你如何讓讚美,可以讚到心坎裡!
Thumbnail
2021/07/12
從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實施三級警戒至今,邁入第九個星期。智慧型手機在這段日子,彷彿扮演了負責食衣住行育樂的全能母親,正用小小的螢幕,餵食著嗷嗷待哺的我們。然而隨著與這位母親的依存關係愈來愈緊密,讀者朋友是否也發現,生活已不再是自己能控制的樣子?
Thumbnail
2021/07/12
從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實施三級警戒至今,邁入第九個星期。智慧型手機在這段日子,彷彿扮演了負責食衣住行育樂的全能母親,正用小小的螢幕,餵食著嗷嗷待哺的我們。然而隨著與這位母親的依存關係愈來愈緊密,讀者朋友是否也發現,生活已不再是自己能控制的樣子?
Thumbnail
2021/06/09
從疫情前大家滿心好奇「分流上班」這種特別的工作模式,到現在甚至有朋友主動請求主管,讓他回到辦公室上班。對於居家辦公的想像,不到三週,就從風和日麗,變成了斷垣殘壁。是家裡沒有公司舒服嗎?是工作量因為疫情而變多嗎?我想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因為那道隱形的「心理界限」,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失……
Thumbnail
2021/06/09
從疫情前大家滿心好奇「分流上班」這種特別的工作模式,到現在甚至有朋友主動請求主管,讓他回到辦公室上班。對於居家辦公的想像,不到三週,就從風和日麗,變成了斷垣殘壁。是家裡沒有公司舒服嗎?是工作量因為疫情而變多嗎?我想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因為那道隱形的「心理界限」,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更健康、更快樂、更有創造力的身心靈自然療癒 不管信或不信,自然都會療為我們,寂靜的空氣不甜,只有充滿低沉流動的聲音-鳥聲喳喳,蟲鳴唧唧-才是甜的。 親生命效應,想像森林浴時,可以放鬆,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我們大多數是坐在辦公室的城市人,森林浴是日本創造的術語,讓大自然通過五感進入身體,品茶屬於味
Thumbnail
更健康、更快樂、更有創造力的身心靈自然療癒 不管信或不信,自然都會療為我們,寂靜的空氣不甜,只有充滿低沉流動的聲音-鳥聲喳喳,蟲鳴唧唧-才是甜的。 親生命效應,想像森林浴時,可以放鬆,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我們大多數是坐在辦公室的城市人,森林浴是日本創造的術語,讓大自然通過五感進入身體,品茶屬於味
Thumbnail
作者:許家源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於聲音的重視程度漸漸被忽略。然而,聲音作為一種能量,擁有深遠的影響力,不僅反映人的性格和情緒,還能觸動情感和心靈層面。透過溝通、音樂和日常聆聽,我們可以利用聲音來提升靈魂的能量,促進身心健康和心靈成長。透過森林中的沉浸式體驗來緩解壓力、釋放情緒、提升身心健康。而森林
Thumbnail
作者:許家源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於聲音的重視程度漸漸被忽略。然而,聲音作為一種能量,擁有深遠的影響力,不僅反映人的性格和情緒,還能觸動情感和心靈層面。透過溝通、音樂和日常聆聽,我們可以利用聲音來提升靈魂的能量,促進身心健康和心靈成長。透過森林中的沉浸式體驗來緩解壓力、釋放情緒、提升身心健康。而森林
Thumbnail
當我們閉上雙眼,體會一下耳裡聽到的聲音 聲音會帶你走到很遠很遠的某處,也會帶你認識那些距離最近卻陌生的地方。 你是否靜靜得聽環境的聲音,或是否認真地聽別人說話的聲音!? 早晨的安靜也是一種聲音,因為那單純、純粹,比起日常習慣的喧囂,那是一種幸福的聲音。 有些聲音則是有年代的,有溫度的,有記憶的。
Thumbnail
當我們閉上雙眼,體會一下耳裡聽到的聲音 聲音會帶你走到很遠很遠的某處,也會帶你認識那些距離最近卻陌生的地方。 你是否靜靜得聽環境的聲音,或是否認真地聽別人說話的聲音!? 早晨的安靜也是一種聲音,因為那單純、純粹,比起日常習慣的喧囂,那是一種幸福的聲音。 有些聲音則是有年代的,有溫度的,有記憶的。
Thumbnail
歷經這二年的種種壓抑,覺得自己像快壞掉了,很少發自內心的笑、腸胃不好、腦袋渾沌、視力變差加上睡不好… 看了身邊好友分享的音療經驗,好奇心驅使下,於是去嘗試經脈音療,蠻妙的,第一次見識到各種大大小小色彩繽紛的音叉、頌缽… 只有拍到音叉 附上療癒師的yt頻道,清洗耳朵和心靈
Thumbnail
歷經這二年的種種壓抑,覺得自己像快壞掉了,很少發自內心的笑、腸胃不好、腦袋渾沌、視力變差加上睡不好… 看了身邊好友分享的音療經驗,好奇心驅使下,於是去嘗試經脈音療,蠻妙的,第一次見識到各種大大小小色彩繽紛的音叉、頌缽… 只有拍到音叉 附上療癒師的yt頻道,清洗耳朵和心靈
Thumbnail
動物溝通也是打開耳朵聽的感覺,彷彿耳朵是天線,能夠接收訊息。然而,「聽」到的卻不一定僅是話語聲音,也會接收到畫面、感受,甚至是一段經驗。
Thumbnail
動物溝通也是打開耳朵聽的感覺,彷彿耳朵是天線,能夠接收訊息。然而,「聽」到的卻不一定僅是話語聲音,也會接收到畫面、感受,甚至是一段經驗。
Thumbnail
講師:陳永宏臨床心理師 助理:張凱宴諮商心理師 這天,我進入弘光科技大學參加大專校院輔導人員的研習,而今天的主題是「正念頌缽音療」。 永宏心理師是一位喜歡音樂的人,從小也是在樂團及搖滾樂中成長,後來因為生命遭遇困難,而走上學習「心理專業」的道路。而此次研習的助理凱宴心理師,其實就是永宏心理師的妻子
Thumbnail
講師:陳永宏臨床心理師 助理:張凱宴諮商心理師 這天,我進入弘光科技大學參加大專校院輔導人員的研習,而今天的主題是「正念頌缽音療」。 永宏心理師是一位喜歡音樂的人,從小也是在樂團及搖滾樂中成長,後來因為生命遭遇困難,而走上學習「心理專業」的道路。而此次研習的助理凱宴心理師,其實就是永宏心理師的妻子
Thumbnail
#表達性藝術這陣子開始流行了起來 許多人開始注意起溝通、察覺,以及身體、心理的變化,在現代人壓力高漲情況下,不得不開始面對以前所忽略過的細節:最常見的像是感到腰酸背痛、緊繃,頭暈、慢性症候疲憊、焦慮、睡不好,下班後沒有多餘的精力...等。 當中有些人選擇上健身房,也開始喜歡閱讀心理方面的書,買下書店
Thumbnail
#表達性藝術這陣子開始流行了起來 許多人開始注意起溝通、察覺,以及身體、心理的變化,在現代人壓力高漲情況下,不得不開始面對以前所忽略過的細節:最常見的像是感到腰酸背痛、緊繃,頭暈、慢性症候疲憊、焦慮、睡不好,下班後沒有多餘的精力...等。 當中有些人選擇上健身房,也開始喜歡閱讀心理方面的書,買下書店
Thumbnail
在認識頌缽之前,其實我是先從「聲音療癒」的探索開始的。去年的我參加了一門生涯設計工作坊,在心智圖與人生歷程工具的探索下,發現過往的自己和「聲音」及「療癒」有所連結,加上有買過相關的書籍,只是遲遲沒有看完,於是當時自己設定的結業資格之一,便是要閱讀完一本很久以前買的《人聲,奇蹟的治癒力》。 說來也奇妙
Thumbnail
在認識頌缽之前,其實我是先從「聲音療癒」的探索開始的。去年的我參加了一門生涯設計工作坊,在心智圖與人生歷程工具的探索下,發現過往的自己和「聲音」及「療癒」有所連結,加上有買過相關的書籍,只是遲遲沒有看完,於是當時自己設定的結業資格之一,便是要閱讀完一本很久以前買的《人聲,奇蹟的治癒力》。 說來也奇妙
Thumbnail
前陣子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打一句有聲音的句子》,我覺得很有趣,因為人真的是透過聽覺來對這個世界留下印象的,聲音會牽動相關的生命回憶感受。 我們會因為聽到某一首歌的旋律,回想起某一段感情或是某一個人,而引動了內心的情緒 透過聽覺,反而召喚我們思考、去想像及詮釋。
Thumbnail
前陣子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打一句有聲音的句子》,我覺得很有趣,因為人真的是透過聽覺來對這個世界留下印象的,聲音會牽動相關的生命回憶感受。 我們會因為聽到某一首歌的旋律,回想起某一段感情或是某一個人,而引動了內心的情緒 透過聽覺,反而召喚我們思考、去想像及詮釋。
Thumbnail
聽覺,是人類所有知覺中,第一個開啟、也是最後一個結束的感官。如果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耳朵,勢必就是靈魂之門。
Thumbnail
聽覺,是人類所有知覺中,第一個開啟、也是最後一個結束的感官。如果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耳朵,勢必就是靈魂之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