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的真實生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聽了無數友人對「隔離」這件事情的「幻想」。其實也是挺有意思的!
大多數人,都認為「隔離」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總認為像是被關在監牢裡一般,彷彿沒了自由,就成了個沒有靈魂的個體。但事實上,經過一番描述後,大家又開始喘一口氣感覺好像也沒那麼嚴重嘛......
這趟回台,是今年的第二次在台隔離。對於有關當局的積極防疫政策,個人是舉雙手贊成並且積極配合。況且在台還可以選擇在自家隔離,前提是居家檢疫者需要有獨立生活起居空間,尤其是要有獨立的衛浴空間,才能避免與其他家人交叉感染之不必要風險。
所以在家中的隔離,嚴格來說就是「宅在家」15天的政策強制版本。多了一個政策限制令,且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關懷電話」。自己所在區域是由區公所的負責人員電話聯繫,每天上下午充滿活力的電話,比上半年隔離時的另一位而言算是熱情許多。(也有可能其實是同一位,但經過這半年來的磨練之後,現在已經懂得怎麼跟電話另一頭的陌生人用熱情的方式感染對方了!?)
除了每日定期的關懷者外,頭一天還有指揮中心的關懷電話與短信息。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大致就是說一些基本注意事項,雖然知道是盡量用口語的方式傳遞信息,但感覺起來還是有點為了工作不得不作宣導的匆忙倉促感受。短信息則像是機器人在做問券一般,大抵上就是一切正常請回傳1,有疫情相關體癥請回傳2,有其他狀況請回傳3。因為身體很正常,所以沒機會試試看傳2或3會有什麼回覆。回傳了1,得到一句謝謝與有狀況請打防疫專線一類的制式回覆。
於是就開始思索著要忙哪些事情了~
趁著這時間,捲起袖子把家裡的網路路由器做了更新與設定,儘管平常用的少,但一直荒廢不去理他的情況下,三不五時還是會忽然自己當機。趁機更換升級一下,畢竟這時代來說,陽光空氣水之外的生活要素排行第一名者,應該非網路末屬了吧?
接著又整理一下 小K 的行走輔助器。小K 半年多前因為意外導致後半身癱瘓,這一下子就半年去了。(詳見:https://matters.news/@jerome/失能毛小孩照護的心路歷程)這段日子有了行走輔助器之後,每天只要不下雨,他一定開心的滾著輪子往外繼續探索與體驗這個世界,堅強的繼續過生活。
而當時緊張倉促買的行走輔助器,有一邊輪子也因為長久磨損開始滾動不順暢。基本上變成 小K 要自己使力讓一邊的輪子跟上他的腳步。這時候也只能重新跟賣方重新討論有沒有辦法更換零件。母親則因為鄰居有位醫師的毛小孩在離世前也使用過行走輔助輪,所以想說要不然也可以考慮是不是整組一起更換。
一邊忙這些事情,一邊又趁著第二次電商促銷,開始幫 小K 買些日常照護用品,加上連月來的雨水讓整個屋子幾乎是可以擰出水來的狀態,又買了一台除濕機。
這隔離的生活,你說單調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數個月前 P醬 返台也中途轉機上海,當時聽他說到最有畫面的一幕,就是整個機場空蕩蕩,當他正盤算著要到美人魚咖啡去吃點輕食、喝杯咖啡時,才發現整個空蕩蕩的國際航線區根本就跟荒廢之城一般。看著像是倉皇逃生覆蓋的攤位區,覺得有點歷劫餘生之錯覺。 此番路過 D77 登機口附近,猛一抬頭才發現這裡不正是間美人
第一篇:大致寫的是對於核酸檢測受限於兩岸之間各自立場,儘管彼此都用更嚴格標準來檢驗對疫情來說都是好事,且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願意積極配合的。但還是充滿了不少無奈之處。詳見:(https://matters.news/@jerome/遙遙返家路) 第二篇:描述最終還是沒有買到較為便利的方式返家,原因是 A
等待著取核酸檢驗的報告,路上途經成都著名的大慈寺。旁邊是潮流男女的聖地 太古里 與 IFS,夾在其中的大慈寺,一直香火鼎盛。這裡是唐三藏正式受戒之處,原本建築體恢宏壯闊,受到蘇東坡盛讚為「精妙冠世」。後來在明朝數次大火中嚴重損傷。在清朝才重新逐步重新修繕起來,留存至今。 除了重要的佛教文化歷史之外,
第一篇:大致寫的是對於核酸檢測受限於兩岸之間各自立場,儘管彼此都用更嚴格標準來檢驗對疫情來說都是好事,且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願意積極配合的。但還是充滿了不少無奈之處。詳見:(https://matters.news/@jerome/遙遙返家路) 與 AI(?)的抗爭 從上篇發了之後,基本上就鎖定了幾種
週末時間,寫點悠閒輕鬆的也讓大家看得嘴饞一饞!哈哈~ 成都除了昨天說的特色冬至食物 - 羊肉湯(https://matters.news/@jerome/成都的冬至應景食物,不是湯圓也不是餃子~)之外,其實琳瑯滿目的小吃,也是不可錯過的特色。 打個尖 有句地方諺語 - 打個尖,指的是在正餐與正餐之
距離今年的冬至,還有數週時光。而氣溫卻是驟降了讓人不得不把後重的冬衣都給搬出來抵抗凜冽的寒風。 每到冬季,除了衣著上的羽絨外套、毛衣、圍巾、毛線帽...等等之外,應該就屬食物最讓人充滿了記憶點吧?(其實套用到無論是哪個季節其實都一樣,畢竟要吃的話,怎麼可能會缺藉口呢?) 而只要到了此時,不免俗的網路
數個月前 P醬 返台也中途轉機上海,當時聽他說到最有畫面的一幕,就是整個機場空蕩蕩,當他正盤算著要到美人魚咖啡去吃點輕食、喝杯咖啡時,才發現整個空蕩蕩的國際航線區根本就跟荒廢之城一般。看著像是倉皇逃生覆蓋的攤位區,覺得有點歷劫餘生之錯覺。 此番路過 D77 登機口附近,猛一抬頭才發現這裡不正是間美人
第一篇:大致寫的是對於核酸檢測受限於兩岸之間各自立場,儘管彼此都用更嚴格標準來檢驗對疫情來說都是好事,且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願意積極配合的。但還是充滿了不少無奈之處。詳見:(https://matters.news/@jerome/遙遙返家路) 第二篇:描述最終還是沒有買到較為便利的方式返家,原因是 A
等待著取核酸檢驗的報告,路上途經成都著名的大慈寺。旁邊是潮流男女的聖地 太古里 與 IFS,夾在其中的大慈寺,一直香火鼎盛。這裡是唐三藏正式受戒之處,原本建築體恢宏壯闊,受到蘇東坡盛讚為「精妙冠世」。後來在明朝數次大火中嚴重損傷。在清朝才重新逐步重新修繕起來,留存至今。 除了重要的佛教文化歷史之外,
第一篇:大致寫的是對於核酸檢測受限於兩岸之間各自立場,儘管彼此都用更嚴格標準來檢驗對疫情來說都是好事,且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願意積極配合的。但還是充滿了不少無奈之處。詳見:(https://matters.news/@jerome/遙遙返家路) 與 AI(?)的抗爭 從上篇發了之後,基本上就鎖定了幾種
週末時間,寫點悠閒輕鬆的也讓大家看得嘴饞一饞!哈哈~ 成都除了昨天說的特色冬至食物 - 羊肉湯(https://matters.news/@jerome/成都的冬至應景食物,不是湯圓也不是餃子~)之外,其實琳瑯滿目的小吃,也是不可錯過的特色。 打個尖 有句地方諺語 - 打個尖,指的是在正餐與正餐之
距離今年的冬至,還有數週時光。而氣溫卻是驟降了讓人不得不把後重的冬衣都給搬出來抵抗凜冽的寒風。 每到冬季,除了衣著上的羽絨外套、毛衣、圍巾、毛線帽...等等之外,應該就屬食物最讓人充滿了記憶點吧?(其實套用到無論是哪個季節其實都一樣,畢竟要吃的話,怎麼可能會缺藉口呢?) 而只要到了此時,不免俗的網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美好的生活不是昂貴的。 月底放了颱風假,忙碌的日常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 颱風的第一天,風雨未來,爸媽擔心我不懂得好好吃飯,特地來我租屋處送了一鍋補湯,我和他們叮嚀要小心頂樓淹水,在雨還沒變大之前揮手道別互祝平安,被記在心裡的感覺真的很溫暖。 我和伴侶就這麼一起宅在家,把日子過得很慢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回家生活了幾天下來,有幾個不適。 雖然每天持助行器移動的動線是固定的,但每天這條動線上都有不同的東西擋在移動的路上,ㄧ下是椅子ㄧ下是電風扇,ㄧ下是亂丟的鞋ㄧ下是臉盆髒衣,ㄧ下是小板凳一下是紙箱,每天移來移去煩不勝煩的生活習慣,家人東西都喜歡落地放,
Thumbnail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Thumbnail
我在心理醫護團體 才遠離手機 才發現真的差異很大 我目前在心理醫護協進會,一天到晚就是參與活動和代工,手機…只有回家和早上時間,其餘時間就是做代工。 我看手機,從還沒有進去協進會前,相比差異 我在家裡斜槓的時候,大概一天用手機有長達16小時,每天這種模式;進去協進會,我每天使用手機有簡短時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美好的生活不是昂貴的。 月底放了颱風假,忙碌的日常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 颱風的第一天,風雨未來,爸媽擔心我不懂得好好吃飯,特地來我租屋處送了一鍋補湯,我和他們叮嚀要小心頂樓淹水,在雨還沒變大之前揮手道別互祝平安,被記在心裡的感覺真的很溫暖。 我和伴侶就這麼一起宅在家,把日子過得很慢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回家生活了幾天下來,有幾個不適。 雖然每天持助行器移動的動線是固定的,但每天這條動線上都有不同的東西擋在移動的路上,ㄧ下是椅子ㄧ下是電風扇,ㄧ下是亂丟的鞋ㄧ下是臉盆髒衣,ㄧ下是小板凳一下是紙箱,每天移來移去煩不勝煩的生活習慣,家人東西都喜歡落地放,
Thumbnail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Thumbnail
我在心理醫護團體 才遠離手機 才發現真的差異很大 我目前在心理醫護協進會,一天到晚就是參與活動和代工,手機…只有回家和早上時間,其餘時間就是做代工。 我看手機,從還沒有進去協進會前,相比差異 我在家裡斜槓的時候,大概一天用手機有長達16小時,每天這種模式;進去協進會,我每天使用手機有簡短時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