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不全然只有優點,除了起床瓶頸與永遠無法真正下班這兩個難題外,還有兩個更可能的困擾,一個是工作、家事一把抓的「主婦困境」,另一個是孩子來亂;徐豫除了對此給了建議外,也透過多個章節說明在家工作時,儀式感與專業形象的營造、高效率生產力如何維持,以及視訊會議與打造居家辦公室時要注意的眉角......
2020進入倒數,你今年的計畫,完成度如何?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對自己有沒有新的想法?徐豫的著作《在家工作》,或許能給你一些刺激與想像。
關於徐豫,她前一個筆名「御姊愛」可能更為大家所熟知;而「徐豫」是她的第二個筆名,更確切的講法是,「徐豫」是她第二個品牌;我其實對「御姊愛」這個名字的印象很模糊,或許是因為這個名字太性感,對於比較性感的、極度女性的資訊,我向來興趣缺缺;然而,約莫是十月份吧,因為聽了中廣流行網吳淡如小姐的節目專訪徐豫,我開始接觸「徐豫」發表的文章與pocast之後,就被她圈粉了,現在更是她的pocast「徐豫切入點」的忠實聽眾,每周一到五早餐時間,都會邊用餐邊聽她的節目。
《在家工作》這本書在今年出版,非常切合時勢,疫情讓我的同事與很多很多人,開啟了過去我們從未有過的在家工作模式,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在家工作,我有一位現任外商金融機構高層主管的同事,就曾在facebook上抱怨,在家工作失去很多樂趣,她想念在辦公室裡上班,想念跟同事互動的感覺。
我則非常喜歡在家工作,在有孩子之前就很喜歡;我喜歡安靜的工作空間、不喜歡辦公室政治,在工作上,我很目標導向,我喜歡主管直接告訴我工作要的結果、截止時間等等大標的,除了定時的工作報告之外,不喜歡在工作過程中有太多細節的干預;我的工作性質,大部分以產出文字內容為主,工作的彈性跟空間,對我來說是必要的;十幾年的職涯裡,碰過幾位主管,彼此之間信任度夠,工作起來就很愉快;但不是每位主管都能跟自己合拍,有些主管,就非常「認真」〈咳~〉,會頻繁緊盯同仁是否時時刻刻在努力工作,或頻率很高的對過程中的細節給意見,合作起來就很累,增加很多我在工作上的「情緒成本」。
家有幼兒又沒有後援的小家庭 特別需要彈性的上班地點與時間
在有了孩子之後,在家工作就不只是「想要」,更是已經升級為「需要」的程度,尤其對像我這樣孩子年幼又沒有親友後援的小家庭更是;再怎麼健康的幼兒,都難免會有生病需要照顧的時候,如果能在家工作,或許能一邊兼顧工作,一邊照顧孩子;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若一個班級有兩位(含兩位)以上的小朋友罹患腸病毒、流感等傳染性疾病,就得全班停課七天,遇到這種狀況時,若是可以在家工作,就可以減少跟老闆請假的尷尬;舉一個比較極端的真實案例,一個朋友,她在她的老二滿兩歲,育嬰假結束後回公司上班,復職不到半年,她的老大就因病必須住院,這一住就是兩個月,在沒有後援下,她跟她先生只好輪流請假照顧孩子,這周她請三天假,她老公請兩天,下周倒過來,就這樣持續到孩子出院,還好她跟她先生都是他們各自公司的資深員工,主管也還算寬容,多數人如果年資不夠深,或是主管較嚴厲,遇到這種狀況,就會非常難處理。
除了前述兩種情況外,有時學校也會在平日舉辦活動,鼓勵家長一同參與,今年因為疫情,我家小朋友的學校停辦此類活動,但在此之前兩年,學校舉辦的聖誕趴、校外教學、小一新生訓練......等等都在平日,若工作的時間可以有一些彈性,能允許員工在確保工作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可以不在辦公室工作,對於有孩子的員工來說,真的是很大的福利。
可以選擇在家工作 員工績效提升兩倍
2019年初,我去專業財金雜誌社應徵採訪編輯的工作時,就曾在面試時跟總編輯反映,希望可以有彈性的在家工作,我認為採訪跟寫稿的工作,在網路時代,其實大多數時候是不需要一定要進辦公室的;只要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產出有品質的內容,在家工作反而可以增加時間安排的彈性,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就如同徐豫在《在家工作》這本書裡提到的,由史丹佛教授
尼可拉斯ㆍ布倫〈Nicholas Bloom〉的研究指出,在家工作的員工成效比在辦公室工作高出13%;讓員工主動選擇要在辦公室或在家工作後,績效提升為兩倍;而公司實施輪流在家工作後,離職率下降50%。
以上的數據適不適用於台灣,經過一整年的實驗,老闆們應該心裡有數;以目前這個時間點的國際疫情情勢看來,儘管歐美各國已經開始施打疫苗,但英國又出現變種且傳染力更強的病毒,「在家工作」有很大的可能,不只是2020迫於情勢的權宜之計,緊接著的2021年及以後,更有可能成為常態。
在家工作 孩子來亂 怎麼辦?
我沒當過老闆,不知道老闆的想法,但以一個工作者的立場,《在家工作》第四章提到的,在家工作的兩大難題:起床瓶頸與永遠無法真正下班;我幾乎沒有起床瓶頸的問題,但無法真正下班的問題就很嚴重;不管是我早期在金融業,每天朝七晚十沒有假日,還是2019年在雜誌社時沒日沒夜沒假日的寫稿,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一旦投入工作,若沒有把事情完成到我預定的段落,心裡就會很不爽;而且,我幾乎是大學剛畢業進職場,就一直待在責任制的外商,對我來說,何時下班從來都不是個問題,怎麼把工作在規定的期限內做好,才是我真正關注的重點;我知道有些工作的確是一定要到特定地點才能執行,比方說我家人所在的醫療產業,但以我過去金融業寫研究報告,或專業財金雜誌社寫稿的工作經驗,在社交媒體、線上開會軟體如此發達的現在,讓員工可以有選擇在辦公室或家裡上班的彈性,相信可以增加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
當然,在家工作對工作者來說,也不全然只有優點,除了起床瓶頸與永遠無法真正下班這兩個難題以外,《在家工作》這本書,還有提到,尤其對女性工作者來說,兩個更可能的困擾,一個是工作、家事一把抓的「主婦困境」,另一個則是孩子來亂;關於「主婦困境」,徐豫給的建議是主動建立被尊重的身分:在家工作也還是在工作,大腦的專注狀態跟在辦公室裡並無二異,不應期待在家工作的人就要完成家裡的瑣碎雜事;至於孩子來亂,徐豫則給出五點建議:
- 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讓孩子理解爸爸媽媽正在工作,沒辦法陪他們玩
- 建立親友的協助系統
- 設定離峰時段個人時間
- 練習短時間專注的能力
- 改變看待自己的視角,換個角度看待自己的身分定位,在孩子還幼小時,不要要求自己一定要跟還有孩子時的自己一樣富有競爭力,等到孩子漸漸長大之後,原本可以盡情在工作上衝刺的時間會逐漸回來。
除此之外,徐豫也透過多個章節說明在家工作時,如何建立自己的儀式感、如何由內到外營造自己的專業形象、高效率生產力如何維持,以及視訊會議與打造居家辦公室時要注意的眉角,還有,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家小公司的負責人,遠端工作時如何建立合作團隊、遠端在家工作的員工如何管理,書裡都有她自己的切身經驗談,對於有興趣的人來說,相信會是很好的參考。
在家工作 打造個人品牌
整本書裡,我最有興趣的是第十二章:在家工作六年,海外玩遍三十趟的秘密;這章的標題非常吸睛,其實,談的就是近幾年也很熱門的主題——打造個人品牌。徐豫說她並不是一開始就參透個人品牌的重要性,是在她在家工作的第一年時,留意到某位知名美妝部落客的新聞,說這位部落客一則業配文要價八萬元,對當時接案有一搭沒一搭的徐豫來說,這根本就是天文數字,她因此認真研究了這位美妝部落客跟其他同類型的貼文之後發現,讓這位部落客一篇八萬,其他人以字計費的最大差異,就在於這位部落客是知名網路部落客,也就是說,她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
徐豫開始思考建立她自己的個人品牌,後來也果真很成功地打造了「御姊愛」;而之後,為了能讓她的領域擴展得更全面,也更貼近真實的自己,她也策略性的逐步將「御姊愛」這個品牌轉型為「徐豫」。
對我來說,今年度「徐豫」對我影響很大,因為聽了她的pocast,讓我開始認真思考打造個人品牌,在11月起正式開啟我的pocast頻道
「力麗安的心靈食堂」,並以此為名,開了屬於這個品牌的IG與twitter。
其實十幾年前,部落格時代還很昌盛時,我就已經斷斷續續在「天空部落」寫了好多年,尤其剛從金融業離職那段時間,我人雖然不在職場,卻每日朝八晚五勤奮的寫,但那時沒有個人品牌的概念,寫的東西雜七雜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像是公開的日記,有時抱怨這個人那個人,抱怨生活.....,但更多是遊記、食記,還有一些勉強或可稱之為創作的文字。
天空部落即將結束的那段時間,我剛好非常忙碌,幾乎沒有可以好好坐在電腦前的餘裕,累積十幾年的文字,也就消失在天空;大部分瑣瑣碎碎的心情紀錄,丟了倒不可惜,比較遺憾的是,曾經寫的一部幾萬字的金融業小說,還有我在尼泊爾擔任志工的生活紀錄,因為沒有留底稿,也全部化為烏有,但也讓我從此養成習慣,正式文章,必在雲端留備份。
這麼辛苦還這麼喜歡 是真愛無誤!
2019年第4季起,我開始計畫性的在方格子平台產出文章,模模糊糊朝著個人品牌的方向在走,其實最初的發想很單純,只是想針對喜愛的特定主題,固定頻率發文,透過像方格子這樣對作者與讀者都很友善的平台,練筆並累積自己的作品量,以便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除了能有過往工作的產出以外,還有更多的作品,供雇主或案主評估適不適合。
到現在一年多的文章發表,文章愈寫愈長,2019年年底時,我就在思考,有沒有辦法讓這些文字也有聲音版,讓懶得閱讀長文的人,能夠有一個更舒適的方式,以耳朵來閱讀內容,就像我在今年初開始跟著朋友讀易經,常常一邊做家事一邊用耳機接著手機的youtube,聽劉君祖老師或傅佩榮老師講易經課程;正好2020年,台灣pocast大爆發,網路上很多製作pocast的分享文,除了內容的產出無可替代之外,從硬體到聲音剪接的know how,網路上應有盡有;做過相關功課與評估之後,我也就正式開始了屬於我個人品牌的第一個節目
「力麗安的心靈食堂」。
從在方格子平台固定頻率產出文字,到每周更新pocast,並開始布建屬於自己品牌的社交平台,我的自有品牌之路才剛開始,目前仍是邊走邊看,邊調整邊學習,這個品牌未來會走到哪裡,會有甚麼發展,我不知道,但至少目前,我還是充滿熱情的。
我寫文章的速度很慢,在方格子的每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都至少是八到十六小時以上的推敲琢磨,每一集的pocast必然都有一篇三千到七千字完整的腳本;這還只是產出的過程;在這之前的資料整理:看電影、讀書,也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做電影筆記或書摘,才會進行到文字撰寫;內容產出對我來說,真的是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工作,但我依然做得歡喜,目前看來,這是真愛無誤啊!
經營個人品牌 適合每一個人?
不過,也就由於這辛苦的內容產出過程,讓我看到,建立個人品牌之路,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尤其個人品牌之路要走得長久,一定要持續產出質量兼具的內容,這需要強大的內在動力去支撐馬拉松式的自律;當然,一開始好玩去測試一下水溫是OK的,但若真的打算有計畫的去「經營」一個品牌,內在是否有持續的動能去支撐、這個自我品牌,是不是長久的真愛,就非常非常重要。
以「江振誠」這個個人品牌來說,這是他幾十年努力經營,一天工作超過十五個小時的辛苦換來的,而即使他現在已經國際知名,依然熱情不輟的持續創作;而《在家工作》的作者徐豫也是,她曾經努力到身體承受不住生病;她經營的pocast《徐豫切入點》每日更新,到現在已經一百多集,並同時在開發課程與電商,在我看來,她根本就是超級努力的女超人,讓我非常佩服。
《在家工作》提到,遠端工作是內向型人格的解答,或許是因為我就是極端內向的人,不善社交,但是高敏感、高感性,因此對於同類型的人,比方說《在家工作》的作者徐豫,就會特別容易有共鳴;感謝她在空中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順帶,藉著這篇文章,我也要謝謝二十幾年來,支持著我所有事情的好朋友,以及方格子平台的編輯、工作同仁與方格子裡互相給予鼓勵打氣的創作者們,謝謝你們給予我的信心與力量,在方格子的創作者交流群組裡,雖然我都是低調的潛水著,但大家彼此交流的信息與給予的資訊,讓我有被同溫層支持著與被了解的感覺,謝謝你們。
更要謝謝正在閱讀的你,讓我用心製作的內容有了閱讀受眾,這是非常實質的支持,謝謝你。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所有好的願望,都能心想事成。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youtube聽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