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判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區別真相與否的工具,用於科學或是哲學是非常強而有力,但如果用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物上,往往淪為一種傷害。
像是針對自己。過度批判自己,就是一種自我傷害,沒有實質幫助且反而造成反效果。
自責與自省的差別,就在於對自己的理解與否,自責是用很多應該來責怪自己行為不符合期待,自省是明白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裡。
我想犯錯是再正常不過的,並不需要那麼苛責自己,學著放過自己,讓更好的自己有機會從錯誤中發芽。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決定換指導教授之後,許多人抱持許多疑惑,認為為何你們待了五、六年,如果那個環境真的那麼差,為何還繼續待?本週簡單介紹一篇論文,文章作者以受壓迫者,也就是研究生的角度,來看教授與學生間的關係。此本論文完成於2009年,然今年是2024年,我們仍遭受許多相似的處境,故想帶大家一窺究竟。
Thumbnail
選擇愛的一天:從心靈到身體的接納與平靜 今天的一天,你決定以奇蹟課程中的教導為引導,每一刻都選擇用愛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放下小我的批判,並享受每一個當下。從清晨的起床到夜晚的入睡,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你都選擇用愛與寬恕來處理每一件事,並找到內心的平靜。 早晨:接受當下的簡單 當鬧鐘響起,你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以2006年不丹國王宣佈將民主制度引入不丹為背景,故事描述一個偏僻小村莊中,由於民主制度的出現造成的連鎖反應。故事主要分為喇嘛的法會、槍枝走私和模擬選舉三條故事線。電影通過槍枝等象徵,探討民主制度帶來的動盪和人們對於差異的處理。最後透過放下過往、學習和接納,探討了民主制度的意義。
Thumbnail
伴侶說什麼,我總是會臆測他背後真實的想法。例如,「我要去山上」,我就會解讀成「他想要逃離我,一個人靜一靜」。其實這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過去曾經有類似的經驗,他不開心的時候上山去,之後跟我說他其實想去山上散散心靜一靜。後來「腦袋的聲音」就會自動連結:上山=不開心想逃離。這時我就會感到有千萬種情緒升起。
Thumbnail
🌳奇蹟課程第72課:心懷怨尤,無異於打擊宇宙的救恩計畫 (心懷批判,讓我看不見表象之下的本質) "宇宙,離苦得樂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請告訴我,讓我明白吧。"
在這個我們可以獨立思考、批判思考的社會與年代
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沒有真正的完美醜陋,沒有所謂的成功失敗, 批判,取決於個人當下的意識狀態,視野與心態,角度與立場,觀點與感受; 你能夠從缺陷中看見美,在絕境中看見希望,從經驗裡得出智慧, 你具有從混沌裡看見光明的潛力, 而那起始於你對自己的無分別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決定換指導教授之後,許多人抱持許多疑惑,認為為何你們待了五、六年,如果那個環境真的那麼差,為何還繼續待?本週簡單介紹一篇論文,文章作者以受壓迫者,也就是研究生的角度,來看教授與學生間的關係。此本論文完成於2009年,然今年是2024年,我們仍遭受許多相似的處境,故想帶大家一窺究竟。
Thumbnail
選擇愛的一天:從心靈到身體的接納與平靜 今天的一天,你決定以奇蹟課程中的教導為引導,每一刻都選擇用愛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放下小我的批判,並享受每一個當下。從清晨的起床到夜晚的入睡,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你都選擇用愛與寬恕來處理每一件事,並找到內心的平靜。 早晨:接受當下的簡單 當鬧鐘響起,你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以2006年不丹國王宣佈將民主制度引入不丹為背景,故事描述一個偏僻小村莊中,由於民主制度的出現造成的連鎖反應。故事主要分為喇嘛的法會、槍枝走私和模擬選舉三條故事線。電影通過槍枝等象徵,探討民主制度帶來的動盪和人們對於差異的處理。最後透過放下過往、學習和接納,探討了民主制度的意義。
Thumbnail
伴侶說什麼,我總是會臆測他背後真實的想法。例如,「我要去山上」,我就會解讀成「他想要逃離我,一個人靜一靜」。其實這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過去曾經有類似的經驗,他不開心的時候上山去,之後跟我說他其實想去山上散散心靜一靜。後來「腦袋的聲音」就會自動連結:上山=不開心想逃離。這時我就會感到有千萬種情緒升起。
Thumbnail
🌳奇蹟課程第72課:心懷怨尤,無異於打擊宇宙的救恩計畫 (心懷批判,讓我看不見表象之下的本質) "宇宙,離苦得樂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請告訴我,讓我明白吧。"
在這個我們可以獨立思考、批判思考的社會與年代
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沒有真正的完美醜陋,沒有所謂的成功失敗, 批判,取決於個人當下的意識狀態,視野與心態,角度與立場,觀點與感受; 你能夠從缺陷中看見美,在絕境中看見希望,從經驗裡得出智慧, 你具有從混沌裡看見光明的潛力, 而那起始於你對自己的無分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