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愛」是把飯吃光光嗎?

要求孩子以愛為名把飯吃光光; 不如教導:請你在合理範圍內(營養、經濟)與媽媽討論 你想吃什麼?你能吃什麼?
一直相信「愛是把飯吃光光」,從我是小女孩直到成為一個母親,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句話。兩年前當我邊狼狽收拾廚房,邊轉頭向七歲大兒子喊話,把媽媽我準備的晚餐吃盡,脫口而出這句話時,突然浮現荒謬感——我並非擅長把餐食弄得好好吃的媽媽啊。如果飢餓度不足加上食物根本不好吃,為什麼硬要吃完它?
女主人不要廚房 十年前新婚成家,我堅持屋子裡不需要廚房。一來倆人皆不擅廚藝,二來,置書已空間不足,如何放鍋具呢?幸好在有心人士鼓勵下,屋子保留廚房,朋友陸續送來廚房小家電,零星使用著遂也理解了食衣住行四個字,「食」擺在第一個字的原因。
我確實不計較飲食;但不表示屋簷下人人如此。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之後,我逐漸注意食物安全與多樣化, 認真閱讀食譜、偶爾做菜。也許天賦不足(我可以提出甚多關於自己廚藝不精的理由),幾年下來除了烘焙麵包、蛋糕稍有把握,其餘料理皆興趣缺缺湊合完成。那麼,我還好意思對孩子說:「愛是把飯吃光光嗎?」
以「愛」為名的勒索 當然,另有一種可能是,父母在有限條件下仍費心為孩子備餐,因此期待孩子學會體恤、珍惜、不浪費;如是則理由充足,不妨直接說明,或許得耗費些時間舉例說故事才能讓孩子明白,但這就是教養的一部分。
我感覺不妥之處在,連飲食也訴諸「愛」,是否淪為以愛為名的勒索?由此延伸,那麼萬般「都是為你好」將成為親子之間莫名的牽絆,諸如才藝學習、科系選擇。孩子的個別特質在愛之中消失,父母的主觀侷限則無限放大,那麼孩子將看不見愛,只看見一層籠罩在迷霧中的規定。
親子溝通的可能性,建議與選擇 你不能餐餐吃洋芋片、炸雞排、棉花糖。媽媽我也做不到頓頓皆準備童話般浮誇造型食物來吸引人。那麼我們嘗試在合理價格與均衡營養內討論:想吃什麼?能吃什麼?食量之多寡?以及吃完什麼才能吃什麼之食物優劣順序。
如果孩子說不出想吃哪些食物,大人可以提供選項並給予時間等待(孩子必須承受自己任性後的肚子飢餓)。儘量克制自己不要說出,我辛苦煮那麼久你都不吃!——畢竟是自己廚藝不精才站在廚房一二小時,別人可能三兩下就弄好。
橫向看來,飲食存在區域文化差異,然而從縱向切面來分辨,飲食之時代差異也必然發生。揭櫫一例,我覺得菜脯圃雞蛋煎得香噴噴真好吃,但是我父親不喜蘿蔔乾讓他憶起四五零年代那一段飲食匱乏的童年。再談一例,學生時期,職業婦女的母親習慣前一晚為我家姊妹準備鐵盒便當,方便明日帶到學校蒸熱食用,有時候晚餐菜色欠豐富,母親就特別騎摩托車到隔街「香雞城」買幾條美式大熱狗,安放在我們便當盒。或許別人指責熱狗不營養,但是對仍然是孩子的我家姊妹來說,吃起來油膩香噴又非常流行,實在很喜歡喲。飲食上給彼此一些彈性吧。
*緣起* 大概是家中兩個孩子站在光譜兩端,一個好吃好養,一個飲食高敏感;只要帶孩子與親友聚餐圓桌吃飯,就要被好奇「那一個怎麼都不吃?這樣沒有營養,長不大。」、「飲食習慣很差耶,現在不吃等一下又說餓。」反之,好吃好養的孩子就會獲得讚美。長輩是好意關心,媽媽我始終心平氣和看待一切。
以前期待飲食高敏感的孩子多吃些,試過非洲兒童沒有東西吃這一招,但是不管用,因為孩子看過電影螢火蟲之墓其中的妹妹節子在二戰末期因吃土與營養不良而死去。孩子反倒變成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所謂「旁觀他人之痛苦」那樣底被災難影像所震懾所著迷。
後來,我被圖書館架某本非虛構翻譯書吸引山姆和我的幸福冒險 閱讀後我覺得英文原書名A Boy Made of Blocks更恰當。書中描述母親為山姆備餐,只要三明治和濃湯的溫度無法精準如山姆所習慣,山姆就一口都不願意嘗試。心有戚戚焉,一如我所面對的狀況, 逐漸底我接受為飲食高敏感孩子準備餐食就是這麼麻煩的事情。
在這件事情中,我退一步想想什麼是愛?那一句曾經深信不疑的話,我決定自己來推翻它。孩子不需要吃光光這天所準備的餐食,我也能感覺幸福(雖然偶爾也灰心沮喪麻木),因為倆小經常無來由底抱著媽媽說愛。如果有一天,孩子吃光光餐桌上(或者便當盒裡)的食物,我大概會謙虛底體會到幸運日子的降臨,可能是猜對孩子想吃的食物,也可能是自己廚藝進步了。
與孩子討論飲食,耗時費神,卻是教養過程的一環,更進一步說,自己選的食物自己吃,家中廚餘不也可以減省一些。身為一個天天出現在廚房的角色,時不時要想想剩餘食材怎麼辦?閱讀過上百本食譜的我,曾經冒出一個念頭:世界各地知名菜餚,竟然不少是掌廚者將剩餘食材的盡情發揮啊!例如○○和○○還有○○〔註〕
※ 下一篇文章,我再把這星期因年關將近而清冰箱食材,烘焙成兩項小點心介紹於此剩餘食材再利用:香蕉巧克力戚風蛋糕、奶香雪Q餅 〔註〕韓式拌飯,韓國拌飯有二百多年歷史,當時打仗很窮,剩菜剩飯拿出來與辣椒醬、麻油拌一拌,就成了一餐。參《財訊》訪王宜安報導。
❤ 延伸閱讀(內附六個戚風蛋糕食譜,一定要收藏) 南瓜戚風蛋糕Pumpkim Chiffon Cake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幫我拍拍手,並且追蹤訂閱「陪孩子看看書」喔!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