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入學似參加旅行團,校外自修似自由行,都是出路。
九月又是開學日,去年的今日,在投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學碩士。正當脫穎而出的七名學生踏上校園大道,沒考上的我剛讀完周芬伶的《散文課》。
周芬伶是台灣著名作家兼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不是該校學生,我仍有機會從周教授著作受益一二,怎不歡喜。
回想三月知道落榜後,我繼續參加坊間的文學班。耕莘文教基金會、台北市閱讀及寫作協會、幼獅文藝的短期課程,每堂講者不同,星光熠熠,師資不比大學的遜色呢。
重新愛上文學後,搜購絕版書是我的日常。沒有校方指定教科書,我便根據個人口味,編排自己的課綱。
每月一次,我跟幾個臉書認識的文學愛好者,利用DISCORD軟件在網上討論彼此作品,像有一群同班同學。
吃不到的葡萄是甜的一一我不敢輕視正規大學課程的優勢。想說的是,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即使沒有機會入學,你也可以在體制以外找到學習機會。
正式入學似參加旅行團,校外自修似自由行,各有優點。如果你本身喜歡自由行,在進修路上,何不也試試看?
目前,我就是自由行,免受考試壓力,不用寫閱讀報告。假設考上研究所,則是有專家精心設計課程,必須朝九晚五上課。兩年後,一紙畢業證書更添身價,但從未擁有未怕失去,尤其人到中年,還有什麼不能放手。
半年前,一名落榜的中年女子在臉書控訴收生辦法不公平,成為社會新聞,但願她已放下執著。如深愛文學,自修也是一條出路。
不然,海闊天空,人生路上還有其他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