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天參加講座,年輕的時尚雜誌編輯帶來一些範例,分析如何設計好看的版面。我年資比她長,但衷心佩服新一代的專業。
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突然大喊,她從不看時尚雜誌!當講者展示一張海報作反面教材,說明某種字體讓人聯想恐怖小說。她又喊:「我不覺得這字體恐怖囉,你都不考慮我的感受……」她一直挑機,干擾講座進行。
我忍不住挺身而出:「阿姐,請留待講座結束後再跟老師討論好嗎?」她竟惱羞成怒,拂袖而去:「你們都是同溫層……」

我無意指責這位「大媽」無禮、自私、思想封閉——這些都是結果,重要的是「源頭解決」。倚老賣老好比中年發福,是一種自然傾向,但當事人並不察覺,只會怪罪後輩「不分尊卑」。

所謂「優雅地老去」,不單來自保養身材和打扮適宜,更來自「健康」的心態。中年人必須接受長江後浪推前浪,培養一種「每個年代都有優秀人才,每個年齡層都有值得借鏡之處」的胸襟。唯有這樣,才會善用良機,從年輕人身上學到更多。
  1. 凡是不了解的事情,先不要急著批評,而是帶著好奇心一探究竟。
  2. 如想提出異議,請心平氣和討論,而不是擺出「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高姿態來欺壓對方。
  3. 跟年輕人分享人生經驗跟炫耀昔日光輝只是一線之差,請注意用詞和語氣。
有些人可能在家裡惡慣,連配偶兒女都退避三舍,不自覺把這種「霸氣」帶到辦公室或公眾場所。請勿忘記,在不同的場所轉換身分,是做人的基本功。
如果你覺得「大媽」或「維園阿伯」很討厭,請時刻警惕自己,不要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avatar-img
16會員
13內容數
在這兒分享我的寫作世界!歡迎留言,互動,指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海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一晚,十月十日,還在慶祝網球天王納達爾(Rafael Nadal)第十三次奪得法網冠軍,瘋狂按讚、轉發他的消息,怎知世事無常,第二天一覺醒來,臉書帳號無緣無故被封。 臉書發來冷冷的罐頭訊息,要求我傳送自拍照片來證明自己的身分。霎時衝動下我照做,正面、左面、右面,以為就此搞定。誰知臉書擺我一道,竟
唯有心平氣和認知、接受、容納一切,  包括不同生命階段的蛻變, 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不住強調心境年輕的人, 正正是最怕老的人。
十九歲,我剛考上多倫多大學,同時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 從小跟媽媽較親近,多聽了她說爸爸不是,也被她的淚水感染,我理所當然站在她一方,視爸爸為大壞蛋,我甚至「鼓勵」她提出離婚,重新出發云云。 當兩個大人在香港厮殺,我在異地要適應大學生活,照顧十一歲的雙生弟弟大B和小B,少年兼父母職,蠟燭兩頭燒。那
一年之內,香港文壇的代表人物劉以鬯,林燕妮都走了,何況是九十四歲高齡的金庸。時代更替,物換星移,都習慣了,再多的不捨,轉眼便是昨日黃花。 第一時間看網上新聞,我更著意搜尋鄭少秋、汪明荃的回應。四十年前,1978年,香港無線電視TVB播出《倚天屠龍記》。我只有七歲,忘不了鄭少秋的張無忌,汪明荃的趙敏
自媒體興起後,發表文章不再是報刊上知名作家的專利。專業知識也好、文藝創作也好,很多素人一邊上班,一邊寫作,想要把它當作「斜槓」。相對於大眾認識的成名作家,這類作者也算是「作家」嗎?下一步,有必要把寫作發展成為「全職工作」嗎? 英語裡,Writer泛指所有從事寫作的人(簡稱「寫作人」),曾經出
早陣子,臉書有個遊戲,叫人列出曾經做過的10種職業,讓朋友猜猜哪個是假的一一活在現代社會,我們習慣以職業去快速定義每一個人,以此推敲其階級、收入、教育水平,加上外貌,在心裡打分數。 回顧半輩子受薪工作生涯,包括全職、兼職和暑期工,我當過補習老師、賣魚檔員工、副刊記者、電台主持、婚禮司儀、出版社
前一晚,十月十日,還在慶祝網球天王納達爾(Rafael Nadal)第十三次奪得法網冠軍,瘋狂按讚、轉發他的消息,怎知世事無常,第二天一覺醒來,臉書帳號無緣無故被封。 臉書發來冷冷的罐頭訊息,要求我傳送自拍照片來證明自己的身分。霎時衝動下我照做,正面、左面、右面,以為就此搞定。誰知臉書擺我一道,竟
唯有心平氣和認知、接受、容納一切,  包括不同生命階段的蛻變, 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不住強調心境年輕的人, 正正是最怕老的人。
十九歲,我剛考上多倫多大學,同時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 從小跟媽媽較親近,多聽了她說爸爸不是,也被她的淚水感染,我理所當然站在她一方,視爸爸為大壞蛋,我甚至「鼓勵」她提出離婚,重新出發云云。 當兩個大人在香港厮殺,我在異地要適應大學生活,照顧十一歲的雙生弟弟大B和小B,少年兼父母職,蠟燭兩頭燒。那
一年之內,香港文壇的代表人物劉以鬯,林燕妮都走了,何況是九十四歲高齡的金庸。時代更替,物換星移,都習慣了,再多的不捨,轉眼便是昨日黃花。 第一時間看網上新聞,我更著意搜尋鄭少秋、汪明荃的回應。四十年前,1978年,香港無線電視TVB播出《倚天屠龍記》。我只有七歲,忘不了鄭少秋的張無忌,汪明荃的趙敏
自媒體興起後,發表文章不再是報刊上知名作家的專利。專業知識也好、文藝創作也好,很多素人一邊上班,一邊寫作,想要把它當作「斜槓」。相對於大眾認識的成名作家,這類作者也算是「作家」嗎?下一步,有必要把寫作發展成為「全職工作」嗎? 英語裡,Writer泛指所有從事寫作的人(簡稱「寫作人」),曾經出
早陣子,臉書有個遊戲,叫人列出曾經做過的10種職業,讓朋友猜猜哪個是假的一一活在現代社會,我們習慣以職業去快速定義每一個人,以此推敲其階級、收入、教育水平,加上外貌,在心裡打分數。 回顧半輩子受薪工作生涯,包括全職、兼職和暑期工,我當過補習老師、賣魚檔員工、副刊記者、電台主持、婚禮司儀、出版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以前一直覺得大人都是討厭的、對立的 而我逐漸長大之後 那些所謂的大人也轉變為老人了 可能接觸的範圍比以前廣 所以覺得那些老人可以相處 但我仍舊討厭他們的思維想灌入我腦中 所以很常轉個身~ 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的方式 維持我心中的美好 當然,排除我生存的主管和上司啦 畢竟拿人手短、
Thumbnail
這邊指的老人臭不是真的老人臭味,而是一種倚老賣老的說話方式;有些人人未老,心先老了,講話的時候充滿了一些他們自己覺得很正確的生活經驗,而你只要一旦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會被這樣的人懟回去,所以跟這樣的人講話真的很辛苦也很累。 中年人習氣跟年輕人的透明感 我有一些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朋友,和朋友們出去聊天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價值觀落差,容易導致彼此心生不滿,當「溝通無效」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回應?其中一篇名為【老人有害,年輕太菜】,主要探討在工作場合遇到的溝通與衝突,以極端又帶點諷刺幽默的方式展現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心理差異。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身為一個大人,你會是一個好大人嗎? 很多關係中,大人很多都不大人了。而漸漸變成大人的人,曾經抱怨大人總總,當自己也成為大人時,也逐漸變成那樣的大人。 還不是大人的時候,會企盼自己是怎樣的大人,而成為大人後,似乎忘記曾經的企盼,轉眼已消失在時間中。 大人很討厭,總是要我們他說什麼,我們就要做什麼
Thumbnail
中年人說的話年輕人都不愛聽。那是因為,因為生而為人在心裡內在對自我的質疑、對他人的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為那個「別人口中不好的自己」!而「年紀」是我們用來在時間裡尋找,尋找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然後在年紀中,尋找到好好成為自己的方式!
我以前一直覺得大人都是討厭的、對立的 而我逐漸長大之後 那些所謂的大人也轉變為老人了 可能接觸的範圍比以前廣 所以覺得那些老人可以相處 但我仍舊討厭他們的思維想灌入我腦中 所以很常轉個身~ 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的方式 維持我心中的美好 當然,排除我生存的主管和上司啦 畢竟拿人手短、
Thumbnail
這邊指的老人臭不是真的老人臭味,而是一種倚老賣老的說話方式;有些人人未老,心先老了,講話的時候充滿了一些他們自己覺得很正確的生活經驗,而你只要一旦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會被這樣的人懟回去,所以跟這樣的人講話真的很辛苦也很累。 中年人習氣跟年輕人的透明感 我有一些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朋友,和朋友們出去聊天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價值觀落差,容易導致彼此心生不滿,當「溝通無效」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回應?其中一篇名為【老人有害,年輕太菜】,主要探討在工作場合遇到的溝通與衝突,以極端又帶點諷刺幽默的方式展現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心理差異。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身為一個大人,你會是一個好大人嗎? 很多關係中,大人很多都不大人了。而漸漸變成大人的人,曾經抱怨大人總總,當自己也成為大人時,也逐漸變成那樣的大人。 還不是大人的時候,會企盼自己是怎樣的大人,而成為大人後,似乎忘記曾經的企盼,轉眼已消失在時間中。 大人很討厭,總是要我們他說什麼,我們就要做什麼
Thumbnail
中年人說的話年輕人都不愛聽。那是因為,因為生而為人在心裡內在對自我的質疑、對他人的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為那個「別人口中不好的自己」!而「年紀」是我們用來在時間裡尋找,尋找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然後在年紀中,尋找到好好成為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