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業是行銷,Clubhouse爆紅的第一波就收到邀請碼順利加入,(目前僅限iOS使用),現在大部份被簡稱為CH,雖然現在邊工作邊帶嫩嬰有些忙碌,但追蹤網路世界的瞬息萬變是我的工作應有的態度,所以也就逼自己去了解、認識,不過說真的,就算是超大咖開的房,你要花多久的聆聽時間才能獲得對你有用的養分?想經營人脈或維繫關係那可能比較實際,真的想要「乾貨」,勸你不要浪費時間。
當然還是有很不錯的房,例如前天「林氏璧 x 黃瑽寧,感染科醫師帶你看新冠病毒疫情」的那場,有設定時間長度、明確主題內容,讓我覺得醫生腦袋還是不一樣,思緒很清楚,不管遇到什麼奇怪的問題,都能立即整理一套邏輯後回答得宜,值得學習。
創作繞一圈,又回到「賣聲」
不管你對Clubhouse的正負評,切入正題,我想說得是「資訊的面貌」,真的蠻有意思的,整個大致上「文字→圖像→影音→音檔」的無限循環,單一功能或重組新創,線上平台隨之興起:痞客邦、微博、medium、方格子→Pinterest、Instagram→Youtube、抖音→Podcast、Clubhouse,對應線下的平台:書→雜誌→電視→廣播,你比較喜歡哪一種形式了,資訊爆炸的時代,以各種面貌鋪天蓋地的壟罩你的生活,廣告也如影隨形,無處可逃了吧!說穿了無法變現,經營要幹麻,誰像我無聊建心酸。
寫作是最基本也是最大眾的創作形式,字裡行間給讀者最大的想像空間,常常寫者有意、讀者無心,哈哈哈!也因此發明了「表情符號」,不過有些情感是很細膩的,也因此才有圖像的輔助,但也有人覺得是純文字太無聊,會嗎?是現代人時間太寶貴,都想要閱讀重點、懶人包,可以我沒有要溝通什麼,只是希望有個說話平台,類似公開的日誌,而且不受廣告干擾,很棒! 要繼續保持喲~
音檔看似第二好開發的形式,有口就能說,才不是呢!就像文案必須「根據特定溝通目的,撰寫出讓人心動與行動」,也不是人人有手就能寫,別再自以為誰寫都一樣(趁機發聲一下)。不過聲音有趣的是將情緒浮上台面,比起文字更能主觀感受到說話者的狀態,而Clubhouse有如線下的電台,直播Call in就是這樣,只是更隨性,在自家就可以開房啦!但就缺乏企劃,品質難以掌控。
名人與陌生人,其實你想跟誰聊
Clubhouse簡單說就是個「線上聊天室App」,好一點有主題的就變成「小型座談會」,恰巧發生在全球疫情爆發期,先是吸引創業大佬掏乾貨,再來是藝人、名人的加入,因為半開放的模式,導致門口站了一堆排隊的人(求邀請碼),各種文字、影音的創作者開搶SEO的排名,你加入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還有一群人是沉浸在以聲會友,與世界上任何人社交的機會,雙向互動是最大的特色,而走過不留下痕跡,背後象徵可以不用負責的心態,但也可更輕鬆、恣肆的參與,也算是另一大特點。
同場加映:手機大小的趨勢,善變的人類都依你啦!
這也很有意思,還記得手機剛出來的無敵大黑金剛,我沒拿到…在這世界沒這麼資深,慢慢一直研發,出現滑蓋、掀蓋的設計,後來印象最深刻的周杰倫代言,史上最小Panasonic GD55,接著出現一段停滯期,各家往聽音樂、拍照兩個主軸訴求發展。
1994 年世界上第一支智慧型手機 IBM Simon開賣,開始強調觸控式螢幕,期間還有一部份商務人士的首選「黑莓機」、經典的QWERTY鍵盤。而手機趨勢又從小雙開始慢慢越出越大隻,現在我都覺得iphone10之後很難一手掌握,大拇哥快按不到最邊邊了啦!也有人跟我一樣的困擾嗎?或也發現什麼有趣的循環,快跟我分享,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