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老年生活,該怎麼規劃人生呢?一張圖總整理檢視自己的老年生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感到身體老化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還有更多有趣的人體知識內容,趕緊入手這本書吧!
Readmoo讀墨電子書:《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Amazon Kindle 電子書:《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健康醫療福利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有趣的科普冷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感到身體老化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為什麼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父母,脾氣忽然變差?行為模式也出現了變化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生活中的老化現象:36個陪伴父母你該了解的事》
人體平均正常體溫為攝氏37ºC,這個數據的起源是1851年由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收集2萬5千名病人的腋下體溫後得到的結論。但根據2020年高達67萬筆統計的數據顯示,現代人的平均體溫已降至攝氏36.6ºC。
小腦位於大腦後下方的後大腦處,大小約是大腦的10分之1,跟大腦一樣表面為灰白質神經元,內部由白質所構成。小腦神經元數量高達1000億以上,遠超過大腦皮質的140億個。
人體的微血管網絡是用來運輸養分和交換代謝廢棄物的地方,直接與組織細胞連接。但大腦中的微血管沒有直接與神經元連接,只能透過神經膠細胞幫助傳遞。
人類的大腦是由神經元和神經膠細胞所組成的。其中具有訊號傳遞功能的神經元僅佔10%左右,約140億個;剩下的90%是神經膠細胞,專門用來支撐神經元細胞的細長纖維結構,並且提供神經元養分。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感到身體老化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從老化到臨終:從檢視老年生活到面對臨終,回顧只有一次的人生》
為什麼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父母,脾氣忽然變差?行為模式也出現了變化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張圖!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生活中的老化現象:36個陪伴父母你該了解的事》
人體平均正常體溫為攝氏37ºC,這個數據的起源是1851年由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收集2萬5千名病人的腋下體溫後得到的結論。但根據2020年高達67萬筆統計的數據顯示,現代人的平均體溫已降至攝氏36.6ºC。
小腦位於大腦後下方的後大腦處,大小約是大腦的10分之1,跟大腦一樣表面為灰白質神經元,內部由白質所構成。小腦神經元數量高達1000億以上,遠超過大腦皮質的140億個。
人體的微血管網絡是用來運輸養分和交換代謝廢棄物的地方,直接與組織細胞連接。但大腦中的微血管沒有直接與神經元連接,只能透過神經膠細胞幫助傳遞。
人類的大腦是由神經元和神經膠細胞所組成的。其中具有訊號傳遞功能的神經元僅佔10%左右,約140億個;剩下的90%是神經膠細胞,專門用來支撐神經元細胞的細長纖維結構,並且提供神經元養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你聽過『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嗎?」醫師問診完隨口問我。我回,這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的嗎?他轉頭過去看電腦螢幕上的個人資料,面無表情的說,你也差不多了啊!像這樣的情境,突然發現自己又被歲月往前推了一把。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人,終究要步入中年的,終究面對老, 瞿欣怡49歲這年,踏入初老門內,心臟出現小問題, 開始定期跑醫院,檢查、回診拿藥,服用心血管藥, 讓身體好好運轉,可以如期參加鐵人三項。 她的伴侶(後來的太太,臉書所寫的老爺),笑說:歡迎來到老人俱樂部。 她在心裡啐道:靠,人,原來真的會老。 來到人生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你聽過『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嗎?」醫師問診完隨口問我。我回,這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的嗎?他轉頭過去看電腦螢幕上的個人資料,面無表情的說,你也差不多了啊!像這樣的情境,突然發現自己又被歲月往前推了一把。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人,終究要步入中年的,終究面對老, 瞿欣怡49歲這年,踏入初老門內,心臟出現小問題, 開始定期跑醫院,檢查、回診拿藥,服用心血管藥, 讓身體好好運轉,可以如期參加鐵人三項。 她的伴侶(後來的太太,臉書所寫的老爺),笑說:歡迎來到老人俱樂部。 她在心裡啐道:靠,人,原來真的會老。 來到人生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