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for relax / reset。放鬆/重新出發。遇到困頓時,急切於尋找出口或答案的過程,不但令人緊張,甚至不時讓人感到挫折、灰心。越是用力、越是緊繃,反而讓自己越是沮喪而無力。通過產道初到人世的嬰兒,第一件大事便是啼哭,因此,relax / reset 也意味著效法依賴自己本能的嬰兒,專心的只做好一件事--呼吸--唯一人體能依意識控制、也能在無意識下自行運作的自律神經。從「屏氣凝神」到「鬆一口氣」,還有什麼事比好好呼吸重要呢?
O for objectively observe。客觀。溺水之際,必是身體緊繃慌張打水,殊不知這反而讓自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終至沒頂。放鬆,才有餘裕好好的觀看目前處境為何、困境為何,進而能保持客觀。
U for utterance / unwind。描述 / 解困。客觀描述自己的困境。最好是找人談,而不光是腦子裡想。想是一回事,因為腦子隨時都在運作都在想,然而對著人述說,有助於暫時中斷喋喋不休的腦袋、專注於眼前這個人。
T for trajectory。軌跡。眼前的困頓,有跡可循嗎?曾遇到什麼轉折點嗎?
「MIT研究員Deb Roy想了解他襁褓中的兒子如何學習語言,因此在家裡裝設了攝影機,以便了解他兒子在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包含例外),然後分析了九萬個小時的家庭影片,觀察『gaga』慢慢地轉變為『water』的過程。」《The Birth of a Word》
O for objects。兩點構成一線,拋物線也是由點所構成的。眼前的困頓軌跡,和哪些個物體/客體有關呢?腦袋裡出現的種種念頭,無論是關係到 who / whom / when / what / where,皆是 objects(客體),至於這些客體出現的順序、相互的關連,都是屬於歷程 how 的範疇。一旦這些客體,特別是和「人」有關的客體,彼此間輕重緩急的關係逐漸釐清後,無意識的歷程 how 慢慢清晰,centering 再度浮現,見山還是山。
N for networking / nature。串連 / 本質。困頓仍然是困頓,斷裂的、破裂的、離開的…依然存在絲毫不改,然而他人的眼光、所有的客體,最後都一一聯結回到自己身上,而困頓的意義,是由己身出發、自己所定義的。不再由他人掌握,見水還是水。
後記。
2/27上星期六中午,吃完飯後肚子覺得好飽,想到開春至今都還沒有去覺修宮以及保安宮走走,便從中山站開始慢慢向著覺修宮前進,兩個目的一口氣達成,也挺不錯的。經過大同圖書館時想上廁所,便進了圖書館。瞄了一下還書架上的書本,《黃金花的秘密》吸引了我的目光。本書作者榮格,正巧是我年初、去年底,以及幾年出任助教工作坊的主題。從廁所出來,我順手借了這本書。由於是星期六,照例要為「烤箱裡的人生」寫一篇短文,便開始努力產生文字,也在湊字數時,crouton這幾個字剛好在文章中出現。這個英文字母其實頗為突兀,也為了自圓其說而起了另外一篇,也就是各位現在看到的這篇。有趣的是,crouton第一個英文字C for centering出現我的腦海,也是我在工作坊聽到老師說的榮格講究centering這件事情。隔天在星期天晚上,我繼續著手要把centering這個字查個清楚,google了老半天到是沒找到和它特別有關的項目,反而桌上《黃金花的秘密》,其中文原書「太乙金華要旨」,乃後人托稱為呂洞賓所寫的書,而覺修宮主祭的神,正是孚佑帝君呂洞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