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心靈的帝王|試解「莊子」成書背後的哲學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華夏文化史上,成書於戰國時代的莊子,因為不算是儒家經典,所以在清代以前,只能算是本可有可無的「課外讀物」,自然也就不是家長老師們會鼓勵或強迫學子精讀或背誦的「經典讀物」。然而,就像所有以名門大派自居的家長所不欣賞的文章或書本一樣,「莊子」的文章一直受到許多「靈性人」的喜愛,甚至在華文世界以外找到許多知音,因此本文以「外聖內王」的架構為大家解讀「莊子」成書的思想脈絡。
首先,「莊子」和「孔子」一樣是個尊稱,不過,孔子有三千弟子,是個「大佈道家」,莊子在他的時代既無顯赫聲名,又無傲人資歷、更是厭惡交際應酬,所以既沒有什麼粉絲,也沒有什麼信眾,在沒有什麼宣傳的情況下,會被他的文章所吸引的讀者,基本上就是真心覺得這位先生的文章有意思的人。
如果用金庸先生的武俠體系來說,「莊子」就是「內力深厚」的「靈性人」。
其次,「莊子」雖在後世與「老子」連在一起並稱,影響中國美學甚巨,但是「老子」其實還是追求理想國度的政治哲學家,而「莊子」看待世事的態度比「老子」更「物外」一點,他比較像是一個看透世情的局外人。
老子是個離不開帝王的史官,莊子則把自己那個小小「蒙國」的漆吏當做「可有可無」的職務。換句話說,老子是很有意識的希望自己的學說成為史家的經典,但(成熟期後的)莊子則無此抱負,只是單純的把自己的經歷和所見所聞轉化成各式各樣的寓言,藉以啟發自己的讀者和學生。不過,可能是因為司馬遷本身的史官背景,所以他傾向認為莊子「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
關於這點,莊子其實可能比較像金庸筆下的「王語嫣」,對於武學經典無所不窺,但卻絲毫沒有下場比武的意思。莊子被歸於道家,是後人的分類,非他的本意。
接下來,談談「莊子」與「孟子」的關係。
莊子和孟子應該算是同代人,但是,莊子顯然無意與「好辯」的孟子一較長短,孟子以「正人心、息邪說」為己任,嚮往「逍遙自在」的莊子卻顯然沒打算做遊說帝王的階下臣。
從這點看,莊子應該也沒什麼意思入「儒門」,所以,雖然「內聖外王」是莊子天下篇提出的概念,也被儒家所採用,但是莊子本人對此大概會說:「其實,我覺得在此亂世,做個『外聖內王』之人,到處聽聽各家各派的說法,然後學著做自己心靈的帝王,行心靈的王道,才是我心所願。」
如果要以金庸先生的武俠體系觀察,莊子所嚮往的心靈帝王,就是「神雕大俠」和「獨孤求敗」吧!
上面這段影片介紹金庸小說中的神雕大俠和獨孤求敗,略識莊子的讀者應該都可以辨識出其與莊子逍遙遊的神秘連結。「北冥有魚、其名曰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綜觀金庸先生的寫作年表,雖說「天龍八部」一開始是想寫佛理,但是寫作期間的金庸先生顯然也開始受「莊子」的影響,展現出與早期「書劍恩仇錄」的儒俠風格迥然不同的俠情。
最後,談談「莊子」與「惠施」的關係。
在諸子百家的分類中,惠施屬於名家人物,他和莊子是否真的是密友,以莊子的寫作風格來看,令人懷疑,但這並不是「靈性人」需要追究的題目。畢竟,(成熟期後的)莊子是看淡名利之人。然而,惠施顯然是莊子講故事時非常喜歡的「對照人物」,不喜歡辯論的莊子,在與惠施辯論時,卻似乎相當認真,而且激發出很多有意思的火花。
比如說,著名的「濠梁之辯」,到底人可不可以知道魚快不快樂呢? 關於這個問題,對實用取向的腦迴路可能會覺得有點無聊,何必爭論這種問題,但在數千年後的現在卻是很多神經學家很有興趣回答的問題。或者,到底葫蘆是大的好還是小的好呢?這種問題也是乍看很無聊,但在現在卻是有慧心的設計師很想了解的問題 。看似殺時間的清談,看似誰也不服誰的辯論,卻總能讓跨越時空的局外人產生各式各樣的哲思和洞見。
這種結辯的方式,其實也是現代戲劇和實驗理論的基本精神,讓主角有一位旗鼓相當的對手,就可以源源不絕的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話題和戲劇。
關於莊子,我們現在可以閱讀的版本,共有三十三篇,由晉代郭象所刪編,並分為「內篇」、「外篇」、和 「雜篇」,其中「內篇」被視為莊子思想的核心所在,雖然歷來經過各式各樣的解讀與轉譯,已經滲透到華夏文化的各個層面,但是,莊子是個很有「戲」的哲學家,所以對於不喜正經高論的心靈探索者,如果可以「自己的莊子自己讀」,想必會和金庸先生一樣深有所獲。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煜雖然以近乎「藝術全才」的形象開創了詞的新境界,但身為「亡國之君」在華夏世界獲得的歷史評價並不高。究竟,李煜犯了什麼錯而不見容於大宋趙家?本文從唐末與宋初的大舞台出發,為各位讀者解析「問君能有幾多愁」為何會成為李煜的「絕命詞」。
從世界史的角度觀之,馬可波羅的見聞也是歷史愛好者可以互相比對的重要資料,只是,馬可波羅遊記最初設定的讀者應該是歐洲的王公貴族,而且他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應該也非平鋪直敘。另一方面,華夏世界的讀者也多半會納悶強盛一時的「大元帝國」為何國祚遠遠不如「大唐帝國」呢?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三大男主角 —— 段譽、喬峰、虛竹,其中只有蕭峰在劇中自盡而死,為何蕭峰必須自盡?一起從蕭峰的角色設定,來看金庸先生為何覺得「蕭峰必須死」吧!
「天龍八部」應該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第一部根據西方戲劇理論所設計出來的小說,其創作理念應該是以故事形式,詮釋生活中的佛理。金庸先生是如何設定段譽這個角色的呢?也許我們可以從最開始的無量玉洞找到一點頭緒。
希波戰爭在西方經常被比為『大衛與巨人歌利亞』的局面,開啟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東西戰爭」。至於戰爭的起因,則為希臘人為了自身的「自由民主」體制對抗「貪婪擴張」的大國。這種觀點的源頭可溯自希羅多德的歷史,但什麼才是「波希歷史」背後的大歷史呢?
伊里亞德相傳是古代盲詩人荷馬所做,內容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與大將阿基里斯的爭吵為開端,集中描寫了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城市特洛伊的戰爭結束前五十天所發生的事。這首史詩對西方影響深遠,但是解讀總是因人而異,本篇試由戰爭的開始與結束解讀雅典娜的戰爭智慧。
李煜雖然以近乎「藝術全才」的形象開創了詞的新境界,但身為「亡國之君」在華夏世界獲得的歷史評價並不高。究竟,李煜犯了什麼錯而不見容於大宋趙家?本文從唐末與宋初的大舞台出發,為各位讀者解析「問君能有幾多愁」為何會成為李煜的「絕命詞」。
從世界史的角度觀之,馬可波羅的見聞也是歷史愛好者可以互相比對的重要資料,只是,馬可波羅遊記最初設定的讀者應該是歐洲的王公貴族,而且他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應該也非平鋪直敘。另一方面,華夏世界的讀者也多半會納悶強盛一時的「大元帝國」為何國祚遠遠不如「大唐帝國」呢?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三大男主角 —— 段譽、喬峰、虛竹,其中只有蕭峰在劇中自盡而死,為何蕭峰必須自盡?一起從蕭峰的角色設定,來看金庸先生為何覺得「蕭峰必須死」吧!
「天龍八部」應該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第一部根據西方戲劇理論所設計出來的小說,其創作理念應該是以故事形式,詮釋生活中的佛理。金庸先生是如何設定段譽這個角色的呢?也許我們可以從最開始的無量玉洞找到一點頭緒。
希波戰爭在西方經常被比為『大衛與巨人歌利亞』的局面,開啟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東西戰爭」。至於戰爭的起因,則為希臘人為了自身的「自由民主」體制對抗「貪婪擴張」的大國。這種觀點的源頭可溯自希羅多德的歷史,但什麼才是「波希歷史」背後的大歷史呢?
伊里亞德相傳是古代盲詩人荷馬所做,內容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與大將阿基里斯的爭吵為開端,集中描寫了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城市特洛伊的戰爭結束前五十天所發生的事。這首史詩對西方影響深遠,但是解讀總是因人而異,本篇試由戰爭的開始與結束解讀雅典娜的戰爭智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梳理現代幽默分類,引用莊子面對官職邀請及即將逝世時的幽默對話,分析其潛在的智慧與哲理。透過幽默的方式,莊子巧妙化解社會人際的尷尬與壓力,展現幽默在溝通上的重要性及其表達自我思想的能力。最後,本文鼓勵讀者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幽默,增進彼此理解與情感連結,並消解心理健康危機。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前言 看著視頻學修馬桶的領悟是:實做是檢驗是否真懂的標準。會和懂是兩回事,懂了不見得會,會了也不一定懂。看著視頻以為已經懂了,結果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修完馬桶突地想到莊子有則寓言與此有關,搜尋了一下,原來出自莊子外篇《天道》章,有則與學習有關的寓言是這樣寫的: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莊子說:「我一輩子說了那麼多的話,但是,我實在沒有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本身就是道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梳理現代幽默分類,引用莊子面對官職邀請及即將逝世時的幽默對話,分析其潛在的智慧與哲理。透過幽默的方式,莊子巧妙化解社會人際的尷尬與壓力,展現幽默在溝通上的重要性及其表達自我思想的能力。最後,本文鼓勵讀者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幽默,增進彼此理解與情感連結,並消解心理健康危機。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前言 看著視頻學修馬桶的領悟是:實做是檢驗是否真懂的標準。會和懂是兩回事,懂了不見得會,會了也不一定懂。看著視頻以為已經懂了,結果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修完馬桶突地想到莊子有則寓言與此有關,搜尋了一下,原來出自莊子外篇《天道》章,有則與學習有關的寓言是這樣寫的: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莊子說:「我一輩子說了那麼多的話,但是,我實在沒有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本身就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