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幹之前,最關鍵的是得想幹
羅胖在微信中說到了一個觀念,他說到中國父母親經常說到,不期望孩子多麼有成就,就希望平平安安一生,聽起來像是對兒女的關心,但從教育的觀點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想法,應該是幫助孩子找到天賦或夢想,協助她有能力完成才是一個好的做法。
這就讓我想到過去學習鋼琴的過程,在小時候並沒有很有興趣,所以彈鋼琴的時候,總是要父母親坐在旁邊才願意練習,每一次的練習還要數次數,這就是被強迫的方式在學習。但到了高中時在社團裏組樂團時,當時擔任的是鍵盤手,為了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主動的買書找老師學習。
劉潤老師說到 : 在能幹之前,最關鍵的是讓自己想幹;唯有激發個人的慾望,才是成功的發動機,因此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驅動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本篇想跟大家分享這一本書:
《動機,單純的力量》
三種引燃的驅動力
作者在書中說到,動機的引燃有三種 :
第一種是每個人基本生存的驅動力,譬如肚子餓,不用別人說,就一定會想辦法找東西吃,這就是一種生存的本能,為了生存就得會想辦法做。
第二種是外在的動力,用獎罰分明的方式來讓大家動起來,譬如完成了就會得到什麼,或是沒有達到標準,就會獲得處罰,這個方式會大家做,但是因為不是發自內心想做,所以很可能就只要跨過門檻就好。所以作者說到一些報告指出,這種方式對於需要全力投力的工作,是無法起作用。
第三種是內在動力,就是對於一件事情發自內心想要做好的慾望,通常真正有成就的人,就是找到了這內在動力,並不計較外在的獎勵,書中舉出維基百科這個例子,完成的人並不是因為獲得到金錢或是名利,是因為心中的一種價值讓大家與有榮焉或是使命感,而讓大眾一起完成的。
內在動力的方法
既然內在的動力這麼有力量,大家一定想那要怎麼樣才能獲得,作者就指出,這是需要激發三個要素,分別為自主 專精及目標,這也是本書最重要的內容 :
1. 一個自我控制的慾望
首先是「自主」,我們常常有這樣的反叛性,只要別人逼我們做什麼,我們內心就偏偏不想要做,不管這件事情是不是有利自己,所以自主所指的就是自己能作主,創造一個自己想要的環境,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比較有動力去完成所以許多需要創意的公司如GOOGLE 及3M 等等都提供一些自由的時間,讓員工自由去發展自己想的作品,常常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需要創造的自主大致上有四個標準,就是自主的4T,有時間安排、任務設計、流程方式及夥伴對象,都是由自己的設定的。
2. 一股發自內心的全心投入
第二項是「專精」,讓讓我們想像一下,生活當中什麼時候我們會非常專心地做一件事,不論是否有真實的獎勵,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打電動,玩電動也沒有什麼真實的獎勵或處罰,我們卻能夠全心的投入,其實這就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個名詞Flow 心流,個人全心全力投入在某一件事情上,同時心情會產生興奮及充實感。
所以「專精」所指的就是一種心態,一種發自內心的全心投入,而這個過程其實是一種不輕鬆的時刻,但卻是會讓人不斷的累積能力,朝著目標前進,所以是需要不斷花時間的過程,就是就是要不斷的創造心流。
那要該怎麼創造呢?作者提出兩個方法,第一把工作變成玩樂,第二是任務不能太難但又不能太簡單。就好像我們在玩遊戲,太簡單一點挑戰性都沒有,太難就完全不想玩,最好的方法就是比自己能力更高一點點的任務,才會讓我們想要完成。所以當我們設定目標的時候,不要忘記設計好玩一點點又難一點點,才會讓我們有動力想完成。
3. 一個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最後一項是「目標」,我們都得要制定一個目標,因為有沒有目標的積極性差異很大,但不是制定而已,得要設定一個正確的目標。什麼是正確的目標,就是不是一個只有名利的目標,而是一個有幫助他人或是追求內在成長的目標,才會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這讓我想到李笑來老師的一個例子,他假設自己寫了一本書會幫助一萬人,那當他假設自己寫了一本十萬字的書,那每寫十個字時,就幫助到一個人了,當他在每寫十個字的時候,就告訴自己我又幫助一個人時,就感到非常大的成就感,就是這個方法讓他完成自己的文章。所以作者說到,要用一種既然式的獎勵方式,既然我這麼喜歡幫助人,不妨就來做這件事情; 既然做完了,那就來獎勵自己... 更能驅動自己的力量。
自我的學習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其實最重要的是得找到想做的動機,才有力量跟可能堅持下去,不然一遇到問題,可能就想要退縮了。可以運用作者的三種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動力:
1. 先幫自己設定一個正確的目標,一個可以幫助自己或自我成長的目標。
2. 把想完成的事情,設計成小的目標值後,利用遊戲任務及適當難度讓自己
有挑戰性及階段性的一次次完成任務,進行遊戲式的破關
3 .每一個關卡執行時,自己設定時間及流程方向,讓自己有絕對的自主性
4. 在完成行給自己一個當下的獎勵及鼓勵
這個時代需要自我管理的復興,找到一個力量,然後做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