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永遠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原子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去年有一天聽了朋友推薦原子習慣中的「兩分鐘理論」後,我直接回家照著做,居然就連續一個月做了一直想做的事:寫日記、冥想,跟運動。原子習慣都還沒看,這本書就已經讓我冥想持續時間從5分鐘進步到20分鐘,日記一直持續寫到現在已經快半年。
「焦點永遠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實際看完後,這是整本書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點。我原本非常認同有一個明確的成果當目標的重要性,我自己也常常這樣做規劃。但是最近這個思考方式遇到瓶頸,剛好讀到這本書,提供我一個不一樣的思路。
我以為我以前可以成就某些改變,是因為以明確成果為目標,但或許,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我選了最顯而易見的目標開始,所以可以提早開始試錯,從實際上什麼也沒發生的「啟動」狀態,進行到真正的「行動」。就像書裡面例子裡攝影課的「量組」因為大量嘗試,最終完成的作品更好。
另一個當頭棒喝是,「你想要代表什麼? 你的原則與價值觀為何? 你想要成為哪種人?」我還無法完美回答這種直擊靈魂的問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某些我想要的好習慣無法持久。「想要進步,必須捨棄;想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就要持續編輯、修訂自己的信念,升級並拓展你的身分認同。」
昨天看完之後,今天馬上開始嘗試的一個新技巧是「紀錄每天的細微習慣」,這跟認知行為療法提倡的觀念很像。光是這件事,就已經讓我今天過得比昨天更清醒,更進步一點點了!
readmoo AP連結
avatar-img
13會員
24內容數
當日本微軟員工只剩最後30天,我想回顧一下我在這裡工作得到的東西。六年可以讓我從小學畢業到變成可以考上大學的人。這六年呢?有那麼大的改變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igi 居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受傷的老鼠如果有其他老鼠舔舐,復原速度會比只有自己一隻的老鼠快得多。」這個道理不令人意外,但是「舔同伴的那隻老鼠也能得到好處嗎?」我認為才是這本書最想傳達的部分。 「慈悲是把同情憐憫的感受,跟慷慨義舉及其他利他的表現串連起來。」前半段是修煉,後半段是選擇。「慈悲」這個字是什麼意思?看這本書之前,我
這篇分享用了 Clubhouse 一天的感想,很多是跟其他在上面認識的用戶討論出來的。如果要用一個東西比喻,真的很像鄉下廟口,固定會放好幾張椅子的榕樹下,附近沒事的人就是會自然坐在那裡、聚在一起閒聊。這樣的樹變得有無限多棵,甚至你的偶像、或是曾經會出現在電視的名人,就變成你閒聊的夥伴,Clubh
去年對岸一部現象級網劇《陳情令》,改編自網路BL小說 《魔道祖師》,選角太神(帥哥太多),雖然已經被改編成社會主義兄弟情,好多同事都不可自拔。 我也看了原版小說之後徹底中毒,也因為這部小說,讓我觀察到對岸創作市場不可思議的一面
「受傷的老鼠如果有其他老鼠舔舐,復原速度會比只有自己一隻的老鼠快得多。」這個道理不令人意外,但是「舔同伴的那隻老鼠也能得到好處嗎?」我認為才是這本書最想傳達的部分。 「慈悲是把同情憐憫的感受,跟慷慨義舉及其他利他的表現串連起來。」前半段是修煉,後半段是選擇。「慈悲」這個字是什麼意思?看這本書之前,我
這篇分享用了 Clubhouse 一天的感想,很多是跟其他在上面認識的用戶討論出來的。如果要用一個東西比喻,真的很像鄉下廟口,固定會放好幾張椅子的榕樹下,附近沒事的人就是會自然坐在那裡、聚在一起閒聊。這樣的樹變得有無限多棵,甚至你的偶像、或是曾經會出現在電視的名人,就變成你閒聊的夥伴,Clubh
去年對岸一部現象級網劇《陳情令》,改編自網路BL小說 《魔道祖師》,選角太神(帥哥太多),雖然已經被改編成社會主義兄弟情,好多同事都不可自拔。 我也看了原版小說之後徹底中毒,也因為這部小說,讓我觀察到對岸創作市場不可思議的一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許多人面臨著難以持續運動的困擾,這篇文章分享了從《原子習慣》中獲得的啟示,強調習慣的養成重在過程而非結果。作者的理論指出通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執行法則,可以逐步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文章中還提到,將好習慣與個人喜好結合,可以大幅提升執行的動力。透過小步驟的日常進步,我們能夠達成目標,改變未來的自己。
Thumbnail
閱讀《原子習慣》後,我開始從六月起培養好習慣,通過習慣堆積策略,早上靜心和晚間寫作,形成日常規律。書中提到,成功最大的威脅是無聊,持續的練習和自律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我相信,這些小改變會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最終實現自我提升與成長。
Thumbnail
第一次嘗試聽書 用零碎時間 1.25 倍速 大約兩週時間聽完全本 摘錄要點如下: 重點是建立系統而不是結果與目標 直接成為自己身分認同的人就能直接建立相應的習慣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是(being) 而非 成為(becoming) 也不是改變 要培養好習慣是不容易的 但這本書教你怎麼一步一步獲得好習慣 他教會了我很多 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許多人面臨著難以持續運動的困擾,這篇文章分享了從《原子習慣》中獲得的啟示,強調習慣的養成重在過程而非結果。作者的理論指出通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執行法則,可以逐步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文章中還提到,將好習慣與個人喜好結合,可以大幅提升執行的動力。透過小步驟的日常進步,我們能夠達成目標,改變未來的自己。
Thumbnail
閱讀《原子習慣》後,我開始從六月起培養好習慣,通過習慣堆積策略,早上靜心和晚間寫作,形成日常規律。書中提到,成功最大的威脅是無聊,持續的練習和自律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我相信,這些小改變會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最終實現自我提升與成長。
Thumbnail
第一次嘗試聽書 用零碎時間 1.25 倍速 大約兩週時間聽完全本 摘錄要點如下: 重點是建立系統而不是結果與目標 直接成為自己身分認同的人就能直接建立相應的習慣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是(being) 而非 成為(becoming) 也不是改變 要培養好習慣是不容易的 但這本書教你怎麼一步一步獲得好習慣 他教會了我很多 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