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聲讀後|《鹽田兒女》蔡素芬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鹽田兒女》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縮影,小從鹽民,大致台灣四零年代的社會樣貌,《鹽田兒女》不僅是看明月與大方無法圓滿卻能仍廝守彼此的真摯戀愛,更是一捲充滿紀念價值的微縮片,如實還原那段只能稱作過去,卻也促成現今的一段經歷。
  發生在鹽田的故事,具體地標為台南七股鄉。雖不是七股人,對通往火車站的那條路叫做成功路也是大學後才搞懂的假臺南人(我)來說,七股鹽山已是家族旅遊反覆踏查過的景點之一。在《鹽田兒女》中,即便不是土生土長七股人,對蔡素芬描寫曬鹽收鹽橋段仍歷歷在目,書中大量對白更是以台灣話來回交談組成,主角明月成長的大家庭,招贅考量基於需有子女把持家庭,廣設公共設施而往村裡埋入的自來水管及國民學校,代步工具從鐵馬晉級為摩托車,種種物質條件的改善著實展現時代變遷是何等迅速,也使讀者見證身處於早期的台灣,那樣的人情味、傳統禮俗是怎麼在現代化的洪流中被剝奪、被改變。
  我想,這也是台灣文學在我自大學畢業後,深深吸引我的原因。在不去比較孰優孰劣的前提下,唯獨鍾愛台灣文學是受到上一份工作影響。當時的我在北部,一個至始至終仍讓我感到疏離的城市生活。我覺得自己來到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明明都是使用共同語言,共享同個文化脈絡的群體,我仍感受不到自己可以從這找到歸屬的徵兆。我不知道是自己性格過於軟弱多愁,還是家鄉的認同感對我其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來得強烈?明月與大方一部分基於對家鄉的眷戀,始終不願離開七股,真正促使他們各自走出「家」的動機與對對方的愛戀脫離不了關係,同理,生活壓力亦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推力。到底,我不是明月與大方,我沒有他們那種非得離鄉背井的理由,不過是嚮往夢想,不想要渴望出版業卻僅僅只能是掛在嘴邊的夢罷了。因此我選擇出走,走到天氣截然不同的北端,閱讀這座繁華城市的人所寫的故事,感受文字透露的孤寂有多麼令人難以承受。
  回到台灣文學中,順應遙隔千里,心境近似的微妙反差,我著實中故事裡找到了自己,而它們同樣可以擴及到任何一名台灣人,任一皆在這塊土地生長的靈魂。台灣文學是思鄉,是確認我們是誰的「媒介」,跳脫政治正確的道德枷鎖,為明月與大方無法成全的愛感到苦楚是人之常情,為明月與入贅的慶生將就彼此相伴此生的婚姻感到無奈,從明月的孩子們眼中看到另一個世代的可能,吞入更多委屈反成為那個世代女性堅守婦道的美德,諸如此類不合時下價值觀的情節正是曾經的台灣,作為我父母輩的台灣人們共同形塑的社會價值,若為此狹以批判眼光批評顯然是過於不公,也是在閱讀這類作品時,更是讓我深深感受到之於我已經屬於另一個時代的遺產有多麼讓人無法承受,我知道如果是這樣的我,只能為明月沒有盡頭的隱忍感到欽佩。
  基於政治因素,台灣文學總會被冠上「悲憤」、「壓抑」、「不得志」等等既定標籤,正如台語電影、台語歌曲是不入流的刻板概念。《鹽田兒女》確實也不是一部說得上多「輕鬆」的小說——即使文本不到三百頁——故事氣氛是沈悶的,劇情始終周旋在為了困苦的生活除了打拚別無他法的唯一目標上,僅存的娛樂就只剩元宵猜燈謎活動。這樣的故事是又能怎麼吸引已經不是很快樂的個體目光?這也是我從之前的工作中獲得一份很大的感觸:如果不能先理解痛苦,就寫不出使人同理的故事。不管在外生活得多多采多姿,腦中沒有從小生長那單調無奇的鄉土風景,就無從比較外面的世界多麼絢麗。人總有個可以回去的地方,當明月站在一格格變賣出去的鹽田旁時,她知道,她的家鄉正在改變,少了母親的嘮叨,父親老老垂以,弟妹各自成立家庭,孩子們個頭也將遠高於她。人會老,終有一死,可是灌入肺部的鹽風還是那麼使人眷戀,彷彿她這一輩子都沒有真正長大過,只是外表變了,本質仍是那個在鹽田彎腰收鹽,為了餵飽家中每一張嘴勤勞工作的明月。
  如果上述文字都無法打動你,非得挑一個世俗的理由推薦才能激起去看《鹽田兒女》的話,我必須說:結局收得極好,好到我已經想不到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avatar-img
79會員
164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閱讀五則短篇讓我不停反覆推敲「新神」會是什麼樣的信仰?
我們身處在一個已經無法回頭的世界。那些被視其理所當然的,未盡然是合理存在,唯訓勉自己拒絕傲慢,確保自我,才能在知識的追求與思想辯證上讓作為賤民的我們可以安穩地實踐民主,繼續與這塊島嶼共存,成為台灣人。
  作為人我們是有選擇的,因為如此,才能展現與動物的不同。     我很難清楚地告訴人們為什麼我嚮往出版產業,為什麼對我來說,選擇回去研究台灣文學是必要之事,為什麼只是一本新書握在手中我就能開心地如得到糖吃的孩子。我無法統整出很具體的心路歷程解釋非得這麼做的原因,我為何會成為這般模樣的始末。直到讀
忘記曾在哪篇導讀中讀到有關台灣翻譯界的黑暗歷史。深知台灣歷史的人都曉得,在戒嚴時期,凡是牽扯上政治,都有可能被捲入一場肅殺的權力鬥爭中。波及範疇廣泛,就連出版業也不例外。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直到最後一頁,我仍因沈浸在宮部美幸過度豐沛的劇情不能自我,就好像沒日沒夜看完了一整季的連續劇,到了最後一幕,依然想為劇中角色申辯,依然期待惡人有惡報,依然無法為這一連串悲劇歸納出任何有助於拯救自己或者誰的總結。
閱讀五則短篇讓我不停反覆推敲「新神」會是什麼樣的信仰?
我們身處在一個已經無法回頭的世界。那些被視其理所當然的,未盡然是合理存在,唯訓勉自己拒絕傲慢,確保自我,才能在知識的追求與思想辯證上讓作為賤民的我們可以安穩地實踐民主,繼續與這塊島嶼共存,成為台灣人。
  作為人我們是有選擇的,因為如此,才能展現與動物的不同。     我很難清楚地告訴人們為什麼我嚮往出版產業,為什麼對我來說,選擇回去研究台灣文學是必要之事,為什麼只是一本新書握在手中我就能開心地如得到糖吃的孩子。我無法統整出很具體的心路歷程解釋非得這麼做的原因,我為何會成為這般模樣的始末。直到讀
忘記曾在哪篇導讀中讀到有關台灣翻譯界的黑暗歷史。深知台灣歷史的人都曉得,在戒嚴時期,凡是牽扯上政治,都有可能被捲入一場肅殺的權力鬥爭中。波及範疇廣泛,就連出版業也不例外。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直到最後一頁,我仍因沈浸在宮部美幸過度豐沛的劇情不能自我,就好像沒日沒夜看完了一整季的連續劇,到了最後一幕,依然想為劇中角色申辯,依然期待惡人有惡報,依然無法為這一連串悲劇歸納出任何有助於拯救自己或者誰的總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以台南七股鹽田為背景,描寫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悲歌。在那個婚姻無法自主的時代,女主角明月和同村的大方兩人為青梅竹馬,互相意愛,無奈明月家中無男丁,需要招贅以延續香火,因此明月在強勢的母親安排與脅迫下,被迫和一個不愛的男人-慶生結婚,也是明月悲慘生活的開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曾永信建築師” 重現「阡陌鹽田」 “ 誠真開發” 映曬出「誠真映月」 在無盡的月光下,許多事物都變得不一樣了 「誠真映月」建案坐落於永康塩行路、塩洲二街。基地655坪,共14層、81戶。 當人們望著如似阡陌鹽田的誠真映月,讚嘆著原來!「原來我們的城市建築,能有著書中景色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猶記得〈流水帳〉裡澎湖女孩郭秋暖,曾瓊雲,佩媛少女的細膩心思,姐妹淘情感, 村民與阿兵哥間互動,女孩們對台灣來的阿兵哥充滿好奇,家族親友牽絆。 時光溫柔淘洗,經過〈雲山〉後,陳淑瑤再把初老的川金跟她的故事帶回澎湖。 《魔以》裡的主角川金,國中畢業就離家到高雄工廠工作, 直到母親過世了,五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以台南七股鹽田為背景,描寫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悲歌。在那個婚姻無法自主的時代,女主角明月和同村的大方兩人為青梅竹馬,互相意愛,無奈明月家中無男丁,需要招贅以延續香火,因此明月在強勢的母親安排與脅迫下,被迫和一個不愛的男人-慶生結婚,也是明月悲慘生活的開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曾永信建築師” 重現「阡陌鹽田」 “ 誠真開發” 映曬出「誠真映月」 在無盡的月光下,許多事物都變得不一樣了 「誠真映月」建案坐落於永康塩行路、塩洲二街。基地655坪,共14層、81戶。 當人們望著如似阡陌鹽田的誠真映月,讚嘆著原來!「原來我們的城市建築,能有著書中景色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猶記得〈流水帳〉裡澎湖女孩郭秋暖,曾瓊雲,佩媛少女的細膩心思,姐妹淘情感, 村民與阿兵哥間互動,女孩們對台灣來的阿兵哥充滿好奇,家族親友牽絆。 時光溫柔淘洗,經過〈雲山〉後,陳淑瑤再把初老的川金跟她的故事帶回澎湖。 《魔以》裡的主角川金,國中畢業就離家到高雄工廠工作, 直到母親過世了,五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