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瑞吉歐的教學方式來說[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 便是很好的比喻,當然也要很平穩的拋回去,這樣一丟一拋之間象徵了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對幼兒真誠的傾聽,關注,對話是製作每個作品前最重要的成因。
緣起
五月份是加拿大BC省的Daycare Month,列治文市政府和民間團體會聯合舉辦許多活動,今年因為疫情氾濫而持續封城中,所有活動場地和參與人數都被迫縮水,連經費也是要花在刀口上,因此能夠參加活動的幼教單位最低限度的要求,不過就是支持西岸學校局,除此之外什麼都用網路搞定,連跟同業敘舊、遞名片都不必了,唯一讓我開心的是展覽還是辦了,至少小朋友們的作品終於可以介紹給大家,順便給兩邊工作室做個廣告。
視訊會議開了兩次, 今年只有九個單位的作品參展, 於是市府給了一個小小的展場給我們, 所以連帶每個作品的尺寸都被迫縮小, 而且規定只能單幅展出, 這下可愁死人了, 想到小朋友們盡心盡力的成果要被去掉一半, 就很不甘心, 最後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把問題解決了, 以下就是作品成形的過程.
作品架構初步大綱
在準備展覽作品的一個月前,便要告訴小朋友們 [我們要做一件藝術作品],於是每天給小朋友半個小時互相對話、提議、構想這個 "藝術作品" 應該是什麼模樣,我在旁的工作是延續及組織他們的對話,以及用照片和筆記(有時錄影)收錄他們的談話重點和草圖模型(用基木)。
這個藝術作品是12個小朋友共同創作,我先用其中部分小朋友所進行的對話與討論當成模組(含蓋所有年齡),利用課餘空閒時間,用段落討論方式讓小朋友制定創作題目,還有聆聽、記錄這作品是如何形成的。
K 是五歲的女孩,H 是三歲的女孩,D 是三歲的男孩,J是兩歲半的男孩。
- 下午四點的教室裡,
桐 : 『今天我們要再談談那個藝術作品的事。誰要先說,舉手。』
眾小手高舉嚷著 『me~me~me~~』的争先恐後,我只好用"國王下山來點兵"的方式點到一個。
桐: 『好,你說,你想畫什麼?』 被點到的 H 開心大叫 : 『恐龍!』這小女生最近愛上恐龍,所以什麼事都要恐龍加入。
D : 『恐龍!』 小男孩重覆朋友的提議。
K : 『可是我們上次畫過了,我這次不想畫。』
D : 『我這次不想畫。』
H : 『我想畫!』小女生有點委屈,扁起嘴來。
桐: 『好,我們可以用水彩(接之前的討論),那畫恐龍最好是用什麼顏色呢?』我心想再下去 H 就要哭了,要趕快問問題把這個[結]度過,並再重新找出新的方案來。
H : 『我喜歡綠色!』 說到綠色就開心的忘卻剛才的不快樂。
K: 『我喜歡橘色。』
D: 『我喜歡藍色。』這次D倒有主見了。
J: 『藍色。』小男生指指自己的衣服。
桐: 『除了這些顏色,還有其他顏色嗎?』
K:『我媽媽喜歡紫色,爸爸喜歡黑色,哥哥喜歡咖啡色.......』
其他小朋友一通討論下來,似乎大家都同意顏色的議題比恐龍重要,然後每個人開始敘述家中成員喜歡什麼顏色,房間牆面的顏色,傢俱的顏色,還有寵物的毛是什麼顏色。
在這中間,我們不知道這項工作會延伸到哪裡,但是小朋友每個人都發言了,話題在[家庭與顏色]中蘊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