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中的COVID -1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只要一公布任何疫情擴散,人潮擁擠會出現在大賣塲!
各國都會如此,而不只是臺灣而已!因為那是【海潮效應】的現象
看看我另一篇文章:(新冠病毒下民眾心理效應:為什麼瘋狂去囤貨?)

A. 當一個人,在疫情大流行公布下,會出現了類似【海潮效應】或【巴納姆效應】或【齊加尼克效應】或【霍布森效應】的偏見!
這些期待的偏見效應,會帶來了共鳴社會作用,社會會慌亂,會影響更大,大家由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容易一味沉溺在搶購囤貨,無法自拔,這些行為結果,當然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不好,但借這樣的瘋狂購物行為,似乎才能滿足自己的偏見和期待。這或許就是人類心理中的防禦機制之一的群體表現!
然後,大家都是在一公布疫情嚴峻情況後,一窩蜂去大賣塲搶購,引發另一種的群聚效應了!

B. 大賣場是COVID - 19 大染缸
也許大賣場中,最危險的就是大賣場工作人員了!因為他們必須承受大量不明感染源的客戶,短時間內,湧入大賣塲!
想看看,已經是「社區感染」,已經是「第三階段」了,代表整個社區,有人走動,出入的地方,一定會有社區感染病毒來源,於是由於大家心理不安的情緒,必須衝入大賣場,這時,首先犧牲的,就是大賣塲工作人員了!

C. 加拿大研究
在多倫多的一個大賣場,在大流行下,所有員工教育訓練,必須要強制戴上囗罩,手套下,他們進行了三天,所有員工的篩檢,竟然發現20%的員工,都是陽性個案!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近76%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員工在湧入大量人潮時,依舊可以有很好的活動體力,繼續跟同事或員工接觸,當然傳播鏈也由這樣傳播開來!
更恐怖,這些部分員工採陰了,回去社區後,仍然有1.3%會在社區確診感染!
一個員工感染病毒,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回到社區,就可能傳播給不知情的家人或社區朋友了!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在大賣塲內,其工作人員,很難和客戶保持安全距離,再加上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人潮.沒有受到控制,使得這些工作人員,處於高風險狀態。
[ 大賣場工作人員得COVID19 感染,是一般客戶的5.1倍的風險!]
Employees with direct customer exposure had an odds of 5.1 (95% CI 1.1 to 24. being tested positive for SARS-CoV-2 after adjustments.

D. 大賣場,哪裡最危險?
黃軒醫師說:出大賣場要勤洗手,因為最多病菌會在⋯
https://vocus.cc/lifecare/5e76b9a1fd89780001147cdb
1.生鮮食品
生鮮食品,一直以來都是高風險區,因為大家進來,不一定會買,但一定會摸一下,碰一下的東西、可以想像前面一個客戶手指頭沾了病毒,下一個來了,也可能是從社區帶著病毒在手指頭來大賣場,又摸著新鮮蔬果,你又隨後摸摸,當然你也會容易中招了!
有研究顯示在生鮮食品工作人員,他們得COVID19 的陽性率,是收銀人員的5倍左右!可知生鮮食品,在病毒肆虐中,根本就是最危險的產品之一!
2.收銀櫃檯
在大賣內,另一個COVID19 傳播的熱區,就是收銀櫃檯。由於人潮眾多,在收銀櫃檯逗留時間愈長,也由於人潮洶湧,有時根本就沒有維持社交距離。
3.中間走道
大賣場中間走道區,其實也是COVID19 熱區!群聚效應,由於中間走道空間比較寬敞,大家都愛在此區域逗留走動,反而放東西的狹窄地帶,大家拿了貨品就會走開,中間走道的那些人,東看西看的,前後左右也很少有社交安全距離
大賣場,會令客戶耗很多時間的地方,就是易感染病毒的地方:一個是收銀櫃檯,另一個就是中間走道了!
4. 出口
當大家在大賣場污染了一遍又一遍,當大家都很開心要把戰利拿回家的時候,大賣場的出口,其實就是COVID19 最容易傳播的熱區!
尤其是如果出口處只有一個地方,且人群聚集,又無分流,因此會增加了42%的傳染率!

E. 如何減低大賣埸COVID -19 感染率?
英國研究
英國研究人員,如果要降低大賣場COVID19 感染,必須改變大賣場設計的流程管理:
1.人流管制
管制大賣場人流,在平均最流量的75%即可,而不是無限的給客戶一直入大賣場。
如果有人流管制,感染人數會減少一半,感染率也會減少30%。
2.時間管制
管制客戶入大賣場進入的時間延後50%,
感染人數會減少75%,感染率也會減少 50 %。
3.強制戴口罩
進入大賣場,人人都得強制戴上口罩,感染人數會減少83%,感染率也會減少 83 %。
4. 戴口罩 + 人流管制
如果兩者合併執行,那麼感染人數會減少92%,感染率也會減少 89 %。
5.戴口罩 + 時間管制
如果兩者合併執行,那麼感染人數會減少96%,感染率也會減少 92 %。
所以,戴口罩 + 時間管制,這兩者合併執行,是減少大賣埸COVID19 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figure......
F. 最後提醒:
大賣場可以去 買民生用品,但要去
1.有控管消毒的大賣塲
要有控制入大賣場的客戶數量、有控制人流到達率、有要強制口罩才能入內的大賣場
2.逛完賣塲,要洗手
上完廁所,我們得洗手,別忘了,逛完大賣場,也是要記得酒精消毒手後,才可以回家喔!這樣才會有效減少COVID -19 感染率,你的家人和社區才會安全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ttps://www.studyfinds.org/coronavirus-cough-droplets-20-feet-outdoors/ 臺灣疫情,現在又進入社區感染了...很多集會活動也開始受到了限制🚫! 我常常被人問KTV 唱歌🎤,為什麼要戴上口罩😷?看電影🎬為什麼也要戴上口罩😷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韓國:單劑 COVID-19 疫苗,有效率為86.6%  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經為5200萬人口中,的6.7%接種了covid 19疫苗。 韓國制定了目標,在今年的9月,會向全人囗70%的人注射疫苗,並期待在11月前,實現群體免疫。 從今年2月26日開始的兩個月內,針對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其中包括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在臨床上,病人身上的味道,其實對我急重症專科醫師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肝硬化的病人身上聞到爛蘋果氣味,我在病人身上聞到魚腥味,一串葡萄🍇的酸味...一陣的土壤味...這些對我在臨床上,非常重要的,因為決定了,我該用哪種藥物,來及時治療那些病危的患者,有些時候,搶救生命,只差那一味沒聞到,就落差很遠了
這幾天一直被問,為什麼飛機✈️機,又有人被感染到病毒🦠? 其實,我常常上節目說,有「4大師團」,最容易被病毒🦠或細菌傳播:醫師/護理師、機師/空組人員、廚師/運輸人員、教師/軍警人員 這些師團,有共同點:那就是“接觸”外界的人物會很多,他們工作地點“狹窄”或必需“群聚”在一起,才能完成艱鉅的任
https://www.studyfinds.org/coronavirus-cough-droplets-20-feet-outdoors/ 臺灣疫情,現在又進入社區感染了...很多集會活動也開始受到了限制🚫! 我常常被人問KTV 唱歌🎤,為什麼要戴上口罩😷?看電影🎬為什麼也要戴上口罩😷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韓國:單劑 COVID-19 疫苗,有效率為86.6%  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經為5200萬人口中,的6.7%接種了covid 19疫苗。 韓國制定了目標,在今年的9月,會向全人囗70%的人注射疫苗,並期待在11月前,實現群體免疫。 從今年2月26日開始的兩個月內,針對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其中包括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在臨床上,病人身上的味道,其實對我急重症專科醫師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肝硬化的病人身上聞到爛蘋果氣味,我在病人身上聞到魚腥味,一串葡萄🍇的酸味...一陣的土壤味...這些對我在臨床上,非常重要的,因為決定了,我該用哪種藥物,來及時治療那些病危的患者,有些時候,搶救生命,只差那一味沒聞到,就落差很遠了
這幾天一直被問,為什麼飛機✈️機,又有人被感染到病毒🦠? 其實,我常常上節目說,有「4大師團」,最容易被病毒🦠或細菌傳播:醫師/護理師、機師/空組人員、廚師/運輸人員、教師/軍警人員 這些師團,有共同點:那就是“接觸”外界的人物會很多,他們工作地點“狹窄”或必需“群聚”在一起,才能完成艱鉅的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個人待在清邁,除了把原本的生活過好,就是要隨時注意國內外的疫情狀態。大陸疫情逐步獲得控制時,清邁的疫情開始失控,學校又停課,政府又宣布宵禁,處處風聲鶴唳。 新聞說一開始是在某個市場出現群體感染,感染的人全是在地流動攤販和市井小民,這一爆發簡直沒完沒了,因為流動攤販每週會到不同定點去擺攤,由於接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颱風來襲前的菜市場中,顧客面對價格上漲和擁擠人潮的心情。透過對購物清單的回顧,反映了現代消費者在家庭經濟與生活品質之間的掙扎。同時也提及了市場的競爭與變遷,強調傳統攤販需適應時代的挑戰,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環境中立足。最後,引發對生活中應對變化的思考。
Thumbnail
人性指標來到接近極端恐慌邊緣,這次修正已經帶動全市場的情緒 外資昨天賣超966億創歷史新高,主要原因也是開始有輸家的贖回被動式交易 就跟投信一樣,有人積極買ETF他就只能一直買超,大多時間都是"小資族的節奏" 通常一個回檔就讓買很久的題材一次毀滅,這次也再度表演一次了 如何讓投資人開始懼
零售業,週報表包含記錄每天的商家經營的實際狀況 會影響到銷售的原因可能有幾點: 1.周遭商家變多、出了什麼樣子的新商品。影響客流量(客至) 2.政策調整,醫院院內銷售規定、必須自備購物袋、近期是否有食安危機、衛生局的相關規定 3.天氣的變化,造成大家食慾上面的調整 4.裝潢改變,東西移動位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 只不過這次我卻從中得到很新的體會,就是原來除了天氣、參與人數、場地等因素之外,我們還是不能忽略人的因素。人有時真是很奇怪的一個因素,既可以搞垮一件事情,卻亦能夠扭轉一件以為無可挽救的事,我們還是不能忽略人的價值和重要性。
Thumbnail
全聯是臺灣超市通路的龍頭,近年來超市與超商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全聯以突變的寄售方式創造了2000億營收,這種模式全世界獨有,廠商對於全聯又愛又恨。另外,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對市場影響深遠,消費者是否真的得利?通路市場趨勢如何演變?
Thumbnail
超市業者利用心理學來引導消費者購買,例如將蔬果擺在入口處,誘使消費者選擇健康商品,增加購物清單上未列的商品。購物習慣和慣性行為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企業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和心理學應用,提高行銷精準度。然而,企業需在行銷和顧客隱私之間取得平衡,並抓住顧客生活中的關鍵轉折點,以提升收益。
Thumbnail
暢銷書乘勝追擊再出第二本可以想像,把劇情的主線拉到跟現實世界類似,描述在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便利,而便利商店不僅是疫情期間少數難以被影響、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為另一位主角店員的出現,讓整個故事又繞著一家不起眼的連鎖便利商店展開。 求職不順利是疫情期間難以避免的問題,百工百業因為疫情蕭條,不斷強
Thumbnail
疫情期間,實體零售店受到將近三年的影響,能夠撐過疫情的業者已感受到消費復甦的活力,消費者恢復親自上街購物,實體零售店正在捲土重來。另一方面,電商網站也必須思考如何結合現有實體店面的經營,保持後疫情時代銷售力道。根據疫情後實際觀察心得,與您分享以下幾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個人待在清邁,除了把原本的生活過好,就是要隨時注意國內外的疫情狀態。大陸疫情逐步獲得控制時,清邁的疫情開始失控,學校又停課,政府又宣布宵禁,處處風聲鶴唳。 新聞說一開始是在某個市場出現群體感染,感染的人全是在地流動攤販和市井小民,這一爆發簡直沒完沒了,因為流動攤販每週會到不同定點去擺攤,由於接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颱風來襲前的菜市場中,顧客面對價格上漲和擁擠人潮的心情。透過對購物清單的回顧,反映了現代消費者在家庭經濟與生活品質之間的掙扎。同時也提及了市場的競爭與變遷,強調傳統攤販需適應時代的挑戰,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環境中立足。最後,引發對生活中應對變化的思考。
Thumbnail
人性指標來到接近極端恐慌邊緣,這次修正已經帶動全市場的情緒 外資昨天賣超966億創歷史新高,主要原因也是開始有輸家的贖回被動式交易 就跟投信一樣,有人積極買ETF他就只能一直買超,大多時間都是"小資族的節奏" 通常一個回檔就讓買很久的題材一次毀滅,這次也再度表演一次了 如何讓投資人開始懼
零售業,週報表包含記錄每天的商家經營的實際狀況 會影響到銷售的原因可能有幾點: 1.周遭商家變多、出了什麼樣子的新商品。影響客流量(客至) 2.政策調整,醫院院內銷售規定、必須自備購物袋、近期是否有食安危機、衛生局的相關規定 3.天氣的變化,造成大家食慾上面的調整 4.裝潢改變,東西移動位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 只不過這次我卻從中得到很新的體會,就是原來除了天氣、參與人數、場地等因素之外,我們還是不能忽略人的因素。人有時真是很奇怪的一個因素,既可以搞垮一件事情,卻亦能夠扭轉一件以為無可挽救的事,我們還是不能忽略人的價值和重要性。
Thumbnail
全聯是臺灣超市通路的龍頭,近年來超市與超商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全聯以突變的寄售方式創造了2000億營收,這種模式全世界獨有,廠商對於全聯又愛又恨。另外,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對市場影響深遠,消費者是否真的得利?通路市場趨勢如何演變?
Thumbnail
超市業者利用心理學來引導消費者購買,例如將蔬果擺在入口處,誘使消費者選擇健康商品,增加購物清單上未列的商品。購物習慣和慣性行為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企業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和心理學應用,提高行銷精準度。然而,企業需在行銷和顧客隱私之間取得平衡,並抓住顧客生活中的關鍵轉折點,以提升收益。
Thumbnail
暢銷書乘勝追擊再出第二本可以想像,把劇情的主線拉到跟現實世界類似,描述在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便利,而便利商店不僅是疫情期間少數難以被影響、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為另一位主角店員的出現,讓整個故事又繞著一家不起眼的連鎖便利商店展開。 求職不順利是疫情期間難以避免的問題,百工百業因為疫情蕭條,不斷強
Thumbnail
疫情期間,實體零售店受到將近三年的影響,能夠撐過疫情的業者已感受到消費復甦的活力,消費者恢復親自上街購物,實體零售店正在捲土重來。另一方面,電商網站也必須思考如何結合現有實體店面的經營,保持後疫情時代銷售力道。根據疫情後實際觀察心得,與您分享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