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一個人,在疫情大流行公布下,會出現了類似【海潮效應】或【巴納姆效應】或【齊加尼克效應】或【霍布森效應】的偏見!
這些期待的偏見效應,會帶來了共鳴社會作用,社會會慌亂,會影響更大,大家由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容易一味沉溺在搶購囤貨,無法自拔,這些行為結果,當然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不好,但借這樣的瘋狂購物行為,似乎才能滿足自己的偏見和期待。這或許就是人類心理中的防禦機制之一的群體表現!
然後,大家都是在一公布疫情嚴峻情況後,一窩蜂去大賣塲搶購,引發另一種的群聚效應了!
B. 大賣場是COVID - 19 大染缸
也許大賣場中,最危險的就是大賣場工作人員了!因為他們必須承受大量不明感染源的客戶,短時間內,湧入大賣塲!
想看看,已經是「社區感染」,已經是「第三階段」了,代表整個社區,有人走動,出入的地方,一定會有社區感染病毒來源,於是由於大家心理不安的情緒,必須衝入大賣場,這時,首先犧牲的,就是大賣塲工作人員了!
C. 加拿大研究
在多倫多的一個大賣場,在大流行下,所有員工教育訓練,必須要強制戴上囗罩,手套下,他們進行了三天,所有員工的篩檢,竟然發現20%的員工,都是陽性個案!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近76%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員工在湧入大量人潮時,依舊可以有很好的活動體力,繼續跟同事或員工接觸,當然傳播鏈也由這樣傳播開來!
更恐怖,這些部分員工採陰了,回去社區後,仍然有1.3%會在社區確診感染!
一個員工感染病毒,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回到社區,就可能傳播給不知情的家人或社區朋友了!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在大賣塲內,其工作人員,很難和客戶保持安全距離,再加上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人潮.沒有受到控制,使得這些工作人員,處於高風險狀態。 [ 大賣場工作人員得COVID19 感染,是一般客戶的5.1倍的風險!]
Employees with direct customer exposure had an odds of 5.1 (95% CI 1.1 to 24. being tested positive for SARS-CoV-2 after adjus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