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的閱讀分享.Part VIII

原子習慣的閱讀分享.Part VII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10章 如何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

2012年的詹姆斯遇見一群戒菸成功的人。成功是因為一本叫「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的書,作者運用一套有趣的策略幫助吸菸者消除渴望:藉由重新建構與抽菸相關的所有提示。以下是例子:

●你以為自己在戒菸,其實,你根本沒有在戒除什麼,因為香菸對你根本沒好處。

●你以為要靠抽菸才能社交,但這是錯的。一根菸都不抽也能社交。

●你以為抽菸可以幫你消除壓力,其實根本不會。抽菸不會放鬆你的神經,只會毀掉神經。

作者一而再再而三說這樣的話:「讓你的腦袋清楚明白,戒掉抽菸,你什麼都沒有失去,反而在健康、活力、金錢、信心、自重、自由上,得到絕佳的正面成長;最重要的是,你未來生命的長度與品質也隨之增加。」

等讀者讀完那本書,會覺得抽菸是世界上最荒唐的事。這就是行為改變第二法則的反轉:讓習慣毫無吸引力

採取行動的渴望從何而來?

以吃墨西哥捲餅為例,渴望的特定對象是墨西哥捲餅,潛在動機卻是取得食物與水。

渴望只是深層潛在動機的特定顯現。例如:

□找到愛情並繁衍後代=使用Tinder之類的手機交友軟體

□取得地位與聲望=打電動

渴望就是少了某樣的東西的感覺,是改變內在狀態的欲望。這個當下狀態與想要的狀態之間的差距,就提供了採取行動的理由。

只要能讓困難的習慣與正面感受產生連結,它們就會變得更有吸引力。例如,當提到一天之內必須做的每件事:必須早起上班,必須為生意打一通業務拜訪電話。

把兩個字改掉看看:不是「必須」,而是「可以」。你可以早起上班,你可以為了生意打一通業務拜訪電話。於是,原本被你視為負擔的行為,如今成了機會。重新思考你的習慣,把重點放在益處,而非壞處。

運動:與其告訴自己:我必須晨跑。不如說:「是時候培養耐力、加快速度了。」

賽前緊張:你可以把「我好緊張」重新表達為:「我很興奮,所以身體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幫助我專注。」


倘若想更進一步,你可以創造一個【動機儀式】。只要練習把習慣與你很享受的某件事物聯想在一起,往後每當需要一點動機時,就可以把這個提示拿出來用。例如,作家艾德.拉提莫爾訓練自己,在5次、10次、20次的重複後,戴上耳機自動成為與高度專注有關的提示。

假設你想提升整體快樂程度,就尋找一件讓你真正快樂的事,例如摸你的狗,然後創造一簡短的儀式:如深呼吸三次-然後微笑。好,請深呼吸三次,微笑,摸狗狗。重複這個程序。

最後,你開始把這個深呼吸與微笑的儀式跟好心情聯想在一起,它成了一個意味著覺得快樂的提示。一旦設定好,以後每次需要改變情緒狀態時都能拿出來用。

習慣一旦確立,提示就能觸發渴望,即使它與原本情境沒有什麼關係。



我覺得今天看這一章,非常震撼受用的一句話是:「重新思考你的習慣,把重點放在益處,而非壞處。」對我來說,許多時候「負擔感」就在想著「我必須做…事」時形成了,快樂程度隨之下降。當照著以上這句話做,而且把「必須」轉成「可以」的時候,真正的「轉念」就出現了!

【練習】:每星期五的寫作:這一件事可以帶給大家益處,可以讓自己和他人享受到中文的美好!

我相信,當我們都能做到「重新建構一件事的意義」,我們的習慣行為就能因此改變了!

一起來做做看吧!

avatar-img
Peilin Tsai的佛法、醫者與育兒生活分享
23會員
90內容數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