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死前七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本關於罪行與死刑背後的故事。

作者|Carina Bergfeldt 卡瑞納·伯格費爾特
他和另外八十七名男性與一位女性,一同踏入那個房—而且,那些人全都沒有活著走出來。
某天瀏覽網頁時,深深被這句文案吸引,儘管這只是文中的一小塊拼圖。
罪與罰,是這本書環繞的核心議題。
作者實際走訪位於美國德州的死囚監獄,採訪已於監獄服刑10年9個月又10天,但生命僅剩7日的范恩·羅斯—由他解釋,只剩七天可活,那會是什麼樣子。
他可能會想念與人的互動,可能會期待上訴案會在最後七日的某個時刻過關;也可能會後悔—後悔與死者見面。
文中也訪問到其他被害者家屬、死囚的配偶、典獄長以及牧師,從不同面向剖析同一件足以改變所有人人生的事情。
每章節以范恩於死囚監獄的每日行程和摘錄已伏法囚犯的最後一句話作為開頭,再接續受訪家庭的故事。
✐ 觀後感

這本書買了有好一陣子,直到最近才把它讀完,其實閱讀前,有些擔心會被引導,不過讀完後顯然是我多慮了。
內文不會引導讀者該如何做選擇,而作者也沒有表明立場。她只是在訪談後,以小說的方式,替每位受訪者清晰地寫下想傳達的觀點和情緒;而現實平淡的字句卻相當衝擊人心。
透過這本書,看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人生,從不同層面省思死刑於每個人心中代表的意涵。
而讀完每位受訪者故事,會發現原先根深柢固的想法被打碎後重建—也許會更加堅持自己的信念;也許是改變。
最後附上書摘分享
✐ 書摘分享
▻ 我不太知道一個人應該如何為死亡做準備。
待在這裡,死亡,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非得接受不可的事實。
▻ 今晚對我的意義是,我再也不必擔心電話鈴聲響了以後,另一頭的人告訴我,殺人兇手的上訴已經獲准,或是他即將獲釋。
▻ 對於我們這些還活著的家屬來說,懺悔會對我們的世界有完全不一樣的影響。
▻ 生命是一份禮物,不要浪擲它。儘可能做好事,儘可能寬恕。
如果這些都做到了,繼續向前走;不論今生、還是來世。
最後讀到這裡,謝謝你/妳的耐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透過作者大衛·道的個人經歷,揭示了死刑犯委任律師在法律與道德之間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可以透過他的眼睛看待法律與人權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爭取死刑犯權益過程中的挫折與掙扎,並引發對死刑存廢議題的深刻反思,以及社會大眾對犯罪與懲罰的情感與邏輯。希望大家對於死刑的辯論有更全面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2024年4月23日,憲法法庭舉行死刑釋憲案的言詞辯論。想要深入了解死刑嗎?今天來分享一下小編的書單!
Thumbnail
  七七四十九。   是日子,也是人。   四十九日很短暫。   但死後的四十九日,即是頭七到尾七的日子;不再是人,也不算鬼,又未可轉生。時間變得漫長,亦發生了很多事……   四十九人不算多。   但同一時間,四十九人被殺,就不是少數,更不是小事……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透過作者大衛·道的個人經歷,揭示了死刑犯委任律師在法律與道德之間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可以透過他的眼睛看待法律與人權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爭取死刑犯權益過程中的挫折與掙扎,並引發對死刑存廢議題的深刻反思,以及社會大眾對犯罪與懲罰的情感與邏輯。希望大家對於死刑的辯論有更全面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2024年4月23日,憲法法庭舉行死刑釋憲案的言詞辯論。想要深入了解死刑嗎?今天來分享一下小編的書單!
Thumbnail
  七七四十九。   是日子,也是人。   四十九日很短暫。   但死後的四十九日,即是頭七到尾七的日子;不再是人,也不算鬼,又未可轉生。時間變得漫長,亦發生了很多事……   四十九人不算多。   但同一時間,四十九人被殺,就不是少數,更不是小事……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