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佳的願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這句語出杜甫的名詩〈旅夜書懷〉。初讀這首詩時,是在青春萌芽的國中,當時只對後面一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充滿無限遐想。會注意到「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這一句,是在青春正盛的大學時代,老師在課堂中特別的講解,說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期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希望能夠出仕輔佐君上,然而事與願違,終其一生並沒有當上什麼了不起的大官,反而是他所瞧不起的「文章」,反倒成了他為後世永遠緬懷的記憶點。當時的我心想,真是造化弄人,偏偏讓一心想當官的杜甫,以「詩聖」之名流芳百世。
直到最近,讀到一本書中記錄一則軼事。那是發生在國外,一個頗有名氣的小說家,年逾中年,某天喝了點酒,聽到了小提琴的演奏,竟然自悲自嘆起來:「我本來是想當個音樂家的,但是看看我現在成了什麼樣子!」這個小說家已具有相當程度的名氣,足見對小說是有所熱情的並用力創作的。然而在他靈魂深處,卻仍不能接受命運這樣的安排。看到這個軼事,我突然又想起杜甫,儘管兩人相隔千年、國籍各異,但某些情感卻是相通的。
杜甫真的瞧不起詩文嗎?我想那也未必。他曾自豪地說:「詩是吾家事」,在人才輩出的盛唐時期,杜甫能大言不慚說出此言,足見對祖上深耕詩文,深深地感到與有榮焉,創作詩文也成為自己使命感之一。而他本人對詩文的創作,也絕對不是等閒視之,而是用力極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對創作沒有相當的熱愛,絕對不可能做到如斯程度。
那麼,為什麼杜甫又感嘆「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呢?我想,那是他未走之路吧。
美國詩人佛羅斯特 (Robert Frost,1874-1963)這首著名的小詩「未走之路 The Road Not Taken」,相信大家都有讀過吧,尤其是結尾這幾句: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
林中分歧為二路,而我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我選擇旅蹤較稀之徑,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
對於杜甫而言,詩文和當官,就是林中分歧的兩條小路。後來,他選擇了詩文一徑。當然,這有極大的可能是被迫選擇的,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受到君上慧眼賞識,自然無法一路加官進爵,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詩文一徑深耕。但是,對杜甫來說,當官一直是他的未竟之夢,在午夜夢迴間,是否也曾想過,如果他能如願以償,任職相當程度的官位,是不是一切就會改變了?也許杜甫也曾感慨:「看看我現在成了什麼樣子」,所以才會帶點微慍寫下「名豈文章著」這樣的句子吧!
關於夢想與現實,我相信苦苦掙扎著不在少數,絕對不僅於上述的小說家和杜甫。但是,我想以一句激勵人心的話做結:「請上天成全我的願望,若能給我更佳的願望就更好了!」命運自有其安排,殊知你的現況不是上天給予「更佳的願望」?
avatar-img
2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曼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童年,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呢﹖是怎麼也玩不膩的遊戲﹖是捨不得吃完的糖果冰淇淋﹖是閃閃發亮的玻璃球﹖還是無憂無慮、不知煩惱為何物的自由自在呢﹖   童年於我,最早的印象來自幼稚園。在那個年代的孩子,不興盛讀幼稚園,尤其是經濟較不寬裕的家庭,因此我只上了一年的大班,但在幼稚園的生活,卻成為我童年記憶的濫觴。
新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不禁讓我思索「自律」和「自由」這兩者間的關係。表面看來,這似乎是兩件相反的事情,但其實,這兩者非但不衝突,而且還是相輔相成的。   「自律」一詞,在字典上的解釋是這樣的:「人能服從內在自我的規律,約束管理自己。」一般而言,提到「服從」、「約束」,就容
眾所皆知,情緒有分很多種,如喜悅、難過、憤怒、憂愁等等,有的人會再細分成「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一般而言,正向情緒通常為人所嚮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許。欲培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教養」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時至今日,「教育」的重要性已根深柢固深植人心,有人曾說過:「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將全人類的前途繫乎教育一途,對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養育」一事,卻往往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而逐漸為人忽略。
  在茫茫書海中,偏偏只有這本書雀屏中選,入了你的眼,進了你的心,改變了妳的思想--真真不可思議!  
謙謙平日的最愛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主題是「面對無聊,是孩子自己的責任」。作者以「獨處」觀點切入,認為「要給他們空白的時間,讓他們面對無聊、讓他們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什麼事情做起來對自己很快樂?這樣,才能真正一輩子不無聊。」   這樣的觀點,我認為是適合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對幼小的孩子而言,
童年,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呢﹖是怎麼也玩不膩的遊戲﹖是捨不得吃完的糖果冰淇淋﹖是閃閃發亮的玻璃球﹖還是無憂無慮、不知煩惱為何物的自由自在呢﹖   童年於我,最早的印象來自幼稚園。在那個年代的孩子,不興盛讀幼稚園,尤其是經濟較不寬裕的家庭,因此我只上了一年的大班,但在幼稚園的生活,卻成為我童年記憶的濫觴。
新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不禁讓我思索「自律」和「自由」這兩者間的關係。表面看來,這似乎是兩件相反的事情,但其實,這兩者非但不衝突,而且還是相輔相成的。   「自律」一詞,在字典上的解釋是這樣的:「人能服從內在自我的規律,約束管理自己。」一般而言,提到「服從」、「約束」,就容
眾所皆知,情緒有分很多種,如喜悅、難過、憤怒、憂愁等等,有的人會再細分成「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一般而言,正向情緒通常為人所嚮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許。欲培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教養」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時至今日,「教育」的重要性已根深柢固深植人心,有人曾說過:「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將全人類的前途繫乎教育一途,對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養育」一事,卻往往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而逐漸為人忽略。
  在茫茫書海中,偏偏只有這本書雀屏中選,入了你的眼,進了你的心,改變了妳的思想--真真不可思議!  
謙謙平日的最愛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主題是「面對無聊,是孩子自己的責任」。作者以「獨處」觀點切入,認為「要給他們空白的時間,讓他們面對無聊、讓他們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什麼事情做起來對自己很快樂?這樣,才能真正一輩子不無聊。」   這樣的觀點,我認為是適合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對幼小的孩子而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范仲淹穿越百年來到當代,心情糾結的他會做什麼選擇呢?現代社會不再只以功成名就、財富權力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他經歷了無數風雨和繁華後,他會繼續追求事業成就的巔峰,還是回到有愛人的小鎮呢? **聆聽、按讚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mK-bp5wjQ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方公遠吉告老⋯⋯
Thumbnail
籤詩告訴我們,重要的是瞭解自己,並在適合的位置發揮所長。這篇文章講述詩聖杜甫的故事,以及他在官場中的遭遇。在職場中求異於眾,也需要尊重他人的差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只有瞭解自己,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面臨無數的抉擇,每一個抉擇的背後,都代表了放棄另一個選項;有時或許會對選擇感到後悔,想著「如果那時選擇另外一條路就好了」,但是人生沒有後悔藥......(continued)
Thumbnail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美國詩人 Robert Frost 著名的詩作〈The Road Not Taken〉,相信很多人都有點印象:在秋日,林間的分岔道路,詩人止步,沈吟不決,思考要選擇哪一條路往前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范仲淹穿越百年來到當代,心情糾結的他會做什麼選擇呢?現代社會不再只以功成名就、財富權力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他經歷了無數風雨和繁華後,他會繼續追求事業成就的巔峰,還是回到有愛人的小鎮呢? **聆聽、按讚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mK-bp5wjQ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方公遠吉告老⋯⋯
Thumbnail
籤詩告訴我們,重要的是瞭解自己,並在適合的位置發揮所長。這篇文章講述詩聖杜甫的故事,以及他在官場中的遭遇。在職場中求異於眾,也需要尊重他人的差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只有瞭解自己,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面臨無數的抉擇,每一個抉擇的背後,都代表了放棄另一個選項;有時或許會對選擇感到後悔,想著「如果那時選擇另外一條路就好了」,但是人生沒有後悔藥......(continued)
Thumbnail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美國詩人 Robert Frost 著名的詩作〈The Road Not Taken〉,相信很多人都有點印象:在秋日,林間的分岔道路,詩人止步,沈吟不決,思考要選擇哪一條路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