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蟻人父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名之為父的家庭故事,對照起後來的散文,雖說匠氣了些,但仍不失為好讀而充滿情感的書。書末的家庭照,展現的是經歷了諸多風雨的男子宿舍,靠著媽媽聯繫起的三個孤島,奮力地在這世上,免於滅頂於溫室效應帶來的各種影響,流下了斗大汗珠卻不必然溫飽。生活、成長的細節,回頭望去,有時並不這麼輕省,卻已能一笑置之,這可能就是能平心靜氣說家庭故事的能耐吧!
有本難念的經,是每一個家的公約數。先有爸爸當成家庭故事的書名再換作是媽媽,但做為讀者,卻是反過來看這兩本小書。編輯的生活開始整理自家的故事,雖不是斑斑血淚,但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部分。同志的性別認同在青春期之後,逐漸成了一堵牆,隔開的是各樣的關係,但總算是開了城門,還有些通道。
人作夢不必然有印象,就算記得,也淨是散篇難以成冊。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社會家庭壓力可以擠壓這些散在生命各角落的碎片、殘篇,成了一本講起自己的故事,好似傷疤都結痂了的狀態,用一種比較能被接受的方式面見所有的讀者。或許是父親吧!儘管是建築板模工人,默默的為著家庭頂著烈日雨林蓋起一幢幢不屬於自己的建築,最後灰撲撲的回到家中,作為支柱。兒子的故事,儘管不如想像,倒也遮風避雨,獨自矗立於這世界。父親不說,但父親總是認得自己兒子的。
家長和親族關係,成了回憶中的重點。懵懵懂懂的面對生老病死,不了解不清楚也找不到人問,但這些必經的事物就都找上門來。各種不理解也不被理解,成了插曲,不成樂章卻各自有了特色和意義。作者說的這些,既特殊,卻又有一部分就發生在記憶中,平實而易感。
那些以為的付出和交心,許多年後回頭看不僅顢頇,也一廂情願的很。總以為己所欲,加倍的施於人總是等得到好結果的。殊不知強摘的果子不會甜,而且經常用力過猛,一屁股摔下枝頭,還摸不清發生什麼事又換來果樹主人的一陣教訓。傻的青春,卻黯淡,畢竟真愛不在咫尺、亦不再天涯,是還不在這世上,待到哪是成熟到承受得起幸福了,才可能在不經意的街角。
四季的變換在每個人心裡都成了一個自己才明白的故事,看過了個樣風景,才知道很多時候就是你不懂他的明白。兩條相交的線過了叉點,就再也回不去了。只有家人才是一輩子的。哪怕是曾經有那麼多的不明白,也還有一點期待,在多數時候。
家裡的故事真像是壁癌,想整理的話,得做很多前置作業,過程灰頭土臉之外,最後還是留下了一些痕跡。事過境遷之後,或許真不必知道這麼多,水落石出的情境有時至清無魚。或許給所有人一個小世界、留點餘地,才能都有自己的舒適圈。
推薦給也喜歡家庭故事的朋友,同志、乃至於原生家庭都需要更多的耐心來進一步了解,看看別人之外想想自己,或許,也到了清清壁癌,換個新風貌的好機會。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505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藝術家的淵博,就像是貓一樣,不容易接近,卻有深邃到面面俱到。橫跨建築、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領域,甚至還提到漫畫。這涉獵之廣,真是令人瞠目結舌、甘拜下風。能這樣行雲流水、信手捻來的人,那學養簡直是藝術等級的,對藝術向來門外漢到難窺堂奧,也覺得這書好讀之外,補充了許多藝術涵養上的不足。 貓和藝術家的關
不知道看到這個書名的人,對家有什麼樣的想像呢?原始的家庭總是用血緣撐起來的,但到了繁衍後代的時候,不免有了姻親,也開啟了遺傳。只是,多數人總以為,遺傳是生理上,殊不知,很多心理上、社會上的想法也好、觀念也罷,也好似遺傳一般,不斷因著刺激突變、演化。 來自兩個失婚的家庭,共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摩擦。原生
運用一下書中的原理來說說這本書,是本給人資、企業教育訓練或演講的一本操作手冊,作者很用心地分析了他常用的策略,並且講解使用的技巧,以協助講者在精進自己的教學的時候,可以有個參考。 另外,針對想要往企業教育訓練講師邁進的人而言,這應該是本不得不讀的書。從各種作中精煉的實踐知識來看,這本書集結了許多作者
食譜也算是很少翻閱的出版物。總覺得別人的手巧,再加上對照起食譜的照片和自己做出來的食物,前者總是色、香、味、賣相俱全,後者則是約略可食,至於長相真的不強求的狀態。 這本書照例是聽了podcast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之後找來看的,近來podcast成了拓展閱讀視野的一個管道,會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找一些擺在
以近期看的簡報書來說,個人認為這本是最實用的。從簡報的構思到發表,非常簡要的說了重點,並且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也提供了相應的例子。整體而言非常的推薦,適合需要簡報的人當作入門書仔讀。 首先是有關簡報的構思,作者提供了用便利貼具體化主要概念的做法,好處是這些便利貼移動容易,可以快速的調整順序和安排。另
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看一本書名就有文藝的書也是挺自然的(誤)。這本書其實注意一陣子了,居家避疫百無聊賴,翻翻看看就看完了,說的是一個性別認同少數與他的母親互動、日常,這種在平常不過的主題,寫得讓人讀來舒暢就是種才華,簡言之作者有才。 作為扛起一家老小的母親,這角色一直都有種配角氣息,在家庭地位中,不
藝術家的淵博,就像是貓一樣,不容易接近,卻有深邃到面面俱到。橫跨建築、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領域,甚至還提到漫畫。這涉獵之廣,真是令人瞠目結舌、甘拜下風。能這樣行雲流水、信手捻來的人,那學養簡直是藝術等級的,對藝術向來門外漢到難窺堂奧,也覺得這書好讀之外,補充了許多藝術涵養上的不足。 貓和藝術家的關
不知道看到這個書名的人,對家有什麼樣的想像呢?原始的家庭總是用血緣撐起來的,但到了繁衍後代的時候,不免有了姻親,也開啟了遺傳。只是,多數人總以為,遺傳是生理上,殊不知,很多心理上、社會上的想法也好、觀念也罷,也好似遺傳一般,不斷因著刺激突變、演化。 來自兩個失婚的家庭,共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摩擦。原生
運用一下書中的原理來說說這本書,是本給人資、企業教育訓練或演講的一本操作手冊,作者很用心地分析了他常用的策略,並且講解使用的技巧,以協助講者在精進自己的教學的時候,可以有個參考。 另外,針對想要往企業教育訓練講師邁進的人而言,這應該是本不得不讀的書。從各種作中精煉的實踐知識來看,這本書集結了許多作者
食譜也算是很少翻閱的出版物。總覺得別人的手巧,再加上對照起食譜的照片和自己做出來的食物,前者總是色、香、味、賣相俱全,後者則是約略可食,至於長相真的不強求的狀態。 這本書照例是聽了podcast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之後找來看的,近來podcast成了拓展閱讀視野的一個管道,會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找一些擺在
以近期看的簡報書來說,個人認為這本是最實用的。從簡報的構思到發表,非常簡要的說了重點,並且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也提供了相應的例子。整體而言非常的推薦,適合需要簡報的人當作入門書仔讀。 首先是有關簡報的構思,作者提供了用便利貼具體化主要概念的做法,好處是這些便利貼移動容易,可以快速的調整順序和安排。另
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看一本書名就有文藝的書也是挺自然的(誤)。這本書其實注意一陣子了,居家避疫百無聊賴,翻翻看看就看完了,說的是一個性別認同少數與他的母親互動、日常,這種在平常不過的主題,寫得讓人讀來舒暢就是種才華,簡言之作者有才。 作為扛起一家老小的母親,這角色一直都有種配角氣息,在家庭地位中,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我們聽過很多離家的故事。爲了愛情離家出走,討厭家庭離家出走,都是因爲意見和家人不合而離家,永遠的離開了。 但是,你有聽過爲了生存而離家嗎?爲了自己的家人,爲了不再貧窮,爲了讓家人更加幸福而離家出走,最後卻從沒有幸福的結果。 這,就是我父親的故事了。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一個普通的家庭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秘密。父親其實是一位天使,他為了愛情選擇成為人類。
在一家可以看到夜晚飛機起降的餐廳裡,聽到一段夫妻的對話。妻問夫下輩子還願意在一起嗎?夫小心翼翼的反問:那妳能投胎在正常一點的家庭嗎? 我見過的許多例子裡,女婿給力或優秀的,那個國舅爺真的是爛到可以。自以為能力強的,捅的簍子更大。有時候因為補過太多次漏洞,補到夫妻離婚的,也不是沒有! 我的父親是公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我們聽過很多離家的故事。爲了愛情離家出走,討厭家庭離家出走,都是因爲意見和家人不合而離家,永遠的離開了。 但是,你有聽過爲了生存而離家嗎?爲了自己的家人,爲了不再貧窮,爲了讓家人更加幸福而離家出走,最後卻從沒有幸福的結果。 這,就是我父親的故事了。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一個普通的家庭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秘密。父親其實是一位天使,他為了愛情選擇成為人類。
在一家可以看到夜晚飛機起降的餐廳裡,聽到一段夫妻的對話。妻問夫下輩子還願意在一起嗎?夫小心翼翼的反問:那妳能投胎在正常一點的家庭嗎? 我見過的許多例子裡,女婿給力或優秀的,那個國舅爺真的是爛到可以。自以為能力強的,捅的簍子更大。有時候因為補過太多次漏洞,補到夫妻離婚的,也不是沒有! 我的父親是公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