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023 遠公講學 出處:《世說新語》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遠公1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2。弟子中或有惰3者,遠公曰:「桑榆之光4,理無遠照;但願朝陽5之暉6,與7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8誦朗暢,詞色甚苦9。高足10之徒,皆肅然11增敬。
注釋:
1.遠公:東晉高僧釋慧遠,居住廬山東林寺,帶領弟子修道、講學。 2.輟:停止。 3.惰:懈怠、懶散。 4.桑榆之光:日落時餘暉斜照在桑樹、榆樹的樹梢;比喻人的晚年。 5.朝陽:早晨的太陽。 6.暉:日光。 7.與:跟隨。 8.諷:誦讀。 9.苦:懇切。 10.高足:對他人弟子、徒弟的美稱;或指學業優秀的學生。 11.肅然:莊嚴恭敬的樣子。
隨課練:
1.本文中,遠公的形象是 ?。
2.「桑榆之光」意近於 ?
3. 遠公用「朝陽之暉」來比喻 ?
4.遠公對學生說的一番話,用意是 ?
字詞 【釋】 部首:釆 部首外筆畫數:13 總筆畫數:20注音 ㄕˋ漢語拼音 shì釋義
[名]
  • 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簡稱。唐.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十千天子,新朝帝釋之宮。」
  • 泛稱佛教。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下.滇遊日記九》:「他處皆釋盛於道,而此獨反之。」
  • 姓。如南朝梁有釋道安。
[動]
  • 解說、說明。如:「解釋」、「注釋」、「詮釋」。
  • 解除、消散。如:「釋懷」、「冰釋」、「如釋重負」、「盡釋前嫌」。《國語.晉語四》:「遂伐曹、衛,出穀戍,釋宋圍。」
  • 放開、赦免。如:「釋放」、「開釋」、「保釋」。漢.王充《論衡.變虛》:「方伯聞其言,釋其罪,委之去乎?」
  • 放棄、捨去。《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史記.卷九七.酈生傳》:「農夫釋耒,工女下機。」
  • 脫下。如:「釋甲」。《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食監奏未釋服,未可御故食。」唐.顏師古.注:「釋,謂解脫也。」
釋姓中國姓氏之一,一般為漢傳佛教出家人統一使用之姓氏。此姓氏未收錄於《百家姓》當中。 中國出家人以釋為姓之慣例,始於道安。佛教初期魏晉沙門,以師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以為,根本導師乃釋迦世尊,故「以釋命氏」。
有人認爲後來譯出的《增一阿含》,有「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之語,因與經典相符,故中國僧人以「釋」為姓遂成定制,至今已一千六百餘年。其實這很可能只是後人的附會,[1]經中說的是「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子」,這只是說自稱「釋迦弟子」或「沙門釋種子」,但並未提到「姓釋」。
另外,在日本有非出家人而姓釋的例子存在,如日本藝人釋由美子,因祖先是出家人。在臺灣和海外也有罕見的俗人姓釋的例子,但原因和由來不詳。
字詞 【】注音 ㄏㄨㄟˋ ㄖㄣˊ ㄅㄨˋ ㄐㄩㄢˋ漢語拼音 huì rén bù juàn釋義
耐心教導人而不知倦怠。《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幸虧那瞿先生誨人不倦,當下就把那住家野雞的始末根原,詳詳細細的演說了半天。」也作「誨而不倦」。
字詞 【】注音 ㄧㄡ ㄒㄧㄣ ㄔㄨㄥ ㄔㄨㄥ漢語拼音 yōu xīn chōngchōng相似詞 憂心如擣、憂心如焚相反詞 喜氣洋洋釋義
憂愁不安的樣子。《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字詞 【】注音 ㄔㄨ ㄕㄥ ㄓ ㄉㄨˊ ㄅㄨˋ ㄐㄩˋ ㄏㄨˇ漢語拼音 chū shēngzhī dú bù jù hǔ釋義
剛出生的小牛不懼怕老虎。比喻閱歷不深的年輕人,膽大敢為,無所畏懼。《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託也。」《封神演義》第七十三回:「天祥年方十七歲,正所謂初生之犢不懼虎,催開戰馬,搖手中鎗沖殺過來。」也作「初生之犢不怕虎」、「初生之犢不畏虎」。
字詞 【】注音 ㄉㄡˋ ㄎㄡˋ ㄋㄧㄢˊ ㄏㄨㄚˊ漢語拼音 dòu kòu nián huá相似詞 及笄年華釋義
比喻年輕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歲之時。也作「荳蔻年華」。
字詞 【】注音 ㄏㄨㄤˊ ㄎㄡˇ ㄖㄨˊ ㄗˇ漢語拼音 huángkǒu rú zǐ釋義
幼兒。比喻淺薄幼稚的人。《三國演義》第一七回:「黃口孺子,何敢乃爾!吾先伐之!」也稱為「黃口小兒。」
字詞 【西】注音 ㄖˋ ㄅㄛˊ ㄒㄧ ㄕㄢ漢語拼音 rì bó xī shān相反詞 旭日初升、旭日東升釋義
太陽已經接近西邊的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殘生將盡。《文選.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傳》:「蓋臣已日薄西山,餘光無幾,酬恩報國,正在斯時。」也作「西山日薄」、「西山日迫」。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口與鼻爭高下1。口曰:「我談古今是非2,爾3何能居我上?」鼻曰:「飲食非我不能辨4。」眼謂鼻曰:「我近鑒5毫端6,遠察天際,惟我當先。」又謂眉曰:「爾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雖無用,亦如世有賓客,何益7主人?無即不成禮儀8。若無眉,成何面目9?」
    曾子1之妻之市2,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3還4,顧5反,為女殺彘6。」妻適7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8與嬰兒9戲10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11也;待父母而學也,聽父母之教12,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13彘也。
   高繚仕1於晏子2,晏子逐3之,左右諫4曰:「高繚之事5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6,而逐之,其義7可乎?」晏子曰:「嬰仄陋8之人也,四維9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10吾過11,是以逐之也。」  
   蠹魚1蝕書滿腹,龐然2自大,以為我天下飽學3之士也,遂昂頭天外,有不可一世之想。出外遊行,遇蜣螂4,蜣螂欺之;遇蠅虎5,蠅虎侮之。蠹魚忿6急,問人曰:「我滿腹詩書,自命7為天下通儒8,何侮我者之多也?」人笑之曰:「子雖自命為滿腹詩書,奈皆食而不化者,雖多何用?」  
   吳王浮1於江,登乎狙2之山,眾狙見之,恂然3棄而走4,逃於深蓁5。有一狙焉,委蛇6攫搔,見7巧乎王。王射之,敏給8搏9捷矢10。王命相者趨11射之,狙執死。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1汲2,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3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4。」有聞5而傳6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7。」國人道8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9,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口與鼻爭高下1。口曰:「我談古今是非2,爾3何能居我上?」鼻曰:「飲食非我不能辨4。」眼謂鼻曰:「我近鑒5毫端6,遠察天際,惟我當先。」又謂眉曰:「爾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雖無用,亦如世有賓客,何益7主人?無即不成禮儀8。若無眉,成何面目9?」
    曾子1之妻之市2,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3還4,顧5反,為女殺彘6。」妻適7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8與嬰兒9戲10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11也;待父母而學也,聽父母之教12,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13彘也。
   高繚仕1於晏子2,晏子逐3之,左右諫4曰:「高繚之事5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6,而逐之,其義7可乎?」晏子曰:「嬰仄陋8之人也,四維9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10吾過11,是以逐之也。」  
   蠹魚1蝕書滿腹,龐然2自大,以為我天下飽學3之士也,遂昂頭天外,有不可一世之想。出外遊行,遇蜣螂4,蜣螂欺之;遇蠅虎5,蠅虎侮之。蠹魚忿6急,問人曰:「我滿腹詩書,自命7為天下通儒8,何侮我者之多也?」人笑之曰:「子雖自命為滿腹詩書,奈皆食而不化者,雖多何用?」  
   吳王浮1於江,登乎狙2之山,眾狙見之,恂然3棄而走4,逃於深蓁5。有一狙焉,委蛇6攫搔,見7巧乎王。王射之,敏給8搏9捷矢10。王命相者趨11射之,狙執死。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1汲2,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3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4。」有聞5而傳6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7。」國人道8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9,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題 李凝 幽居》唐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uan5(un5)。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bun5。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kun(kin)。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gian5 。 (註解:雲根:古人 認為「雲觸石而生」,故稱 石為雲根。這裡指 石根雲氣。) 此詩押十三元韻部,包
回首彌陀 ——永觀堂,京都 ——梁寒衣 金色的軀幹,煬煬燭照,如一朵紫磨荷芰般,迴首塵墟,佇足,再佇足;凝眺,再凝眺! 序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 閻浮   一眼望見了他。   他在那裡,於闃如炭墨的長夜中,於繚燒如焰的楓木前,流眄,再流眄!
Thumbnail
送僧歸日本 唐代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隨緣住」是佛教用語,意思是隨機緣而居住,不執著於某個地方。這在中國隨緣居住,來時的路途就像在夢中行進一樣。天海茫茫,歸途遙遠,但乘著法舟,就會感到輕快。水月映照著禪寂的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題 李凝 幽居》唐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uan5(un5)。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bun5。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kun(kin)。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gian5 。 (註解:雲根:古人 認為「雲觸石而生」,故稱 石為雲根。這裡指 石根雲氣。) 此詩押十三元韻部,包
回首彌陀 ——永觀堂,京都 ——梁寒衣 金色的軀幹,煬煬燭照,如一朵紫磨荷芰般,迴首塵墟,佇足,再佇足;凝眺,再凝眺! 序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 閻浮   一眼望見了他。   他在那裡,於闃如炭墨的長夜中,於繚燒如焰的楓木前,流眄,再流眄!
Thumbnail
送僧歸日本 唐代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隨緣住」是佛教用語,意思是隨機緣而居住,不執著於某個地方。這在中國隨緣居住,來時的路途就像在夢中行進一樣。天海茫茫,歸途遙遠,但乘著法舟,就會感到輕快。水月映照著禪寂的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