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人人都有讀心能力的說話方式,是種效率較差而且容易誤會的溝通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妻:你不覺得孩子今天電視看很多嗎?
夫:嗯...所以你想表達的是,不要讓孩子再繼續看電視嗎?
妻:這不是廢話嗎?
夫:那你會希望孩子接下來做什麼?
妻:可以去玩玩具啊!
這種對話在我們家裡很常見,但是常常我的內心OS都是「可以一開始直接把所有事情表達完畢,變成一句話孩子電視看很久了,可以換去玩玩具了嗎?
對話不難,難的是對話中有太多「假設」
然而這樣的對話方式,就像是希望人人都有讀心術,可以理解所有的話中之話,也就是「假設對方可以理解我沒說出口的話」,但事實跟理想總是有差距,當對方無法理解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反而會無法理解,「甚至責怪對方為什麼聽不懂我要表達的意思」
「我以為你知道啊!」「這不是很明顯嗎!?」「你怎麼都不懂我」「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也不知道」,如果這些也是常掛在嘴邊的話,那就要注意了。因為這就是正在期待對方擁有讀心術一樣,期待對方「會理解沒說出口的心裡話」
白痴溝通法
「白痴溝通法」:先把對方當作完全不懂,以最詳細的方式來陳述
我第一次知道這個方式,是從我的爸爸身上學到的。因為我的爸爸當時是一位工廠的廠長,每天需要交辦許多的事情,然而爸爸發現到許多交辦的事情,都很難如他預期的效果,員工總是會有些漏東漏西的情況。
於是他思考溝通過程中是否有可以改進之處,於是他後來採用把交辦的事情,講述道具細彌遺的情況(也就是把對方先當作完成不懂的人來說明),儘管一開始很費工,但是隨著雙邊的認知越來越接近的時候,就不會需要一直使用白痴溝通法,而是可以逐漸省略些雙邊已經有共同認知的事情。
所以重點在於「當雙邊還沒有共同認知以前,就要先假設對方還不知道」,順利溝通前要先確認雙方認知是否相同,如果有落差的情況下,就要先「調頻」(讓雙邊具有共通認知)。
當然認知有可能落差過大,更難建立順暢的溝通。比如說我們可能無法理解程式語言,如果要跟工程師聊程式設計,那麼近乎就是天方夜譚,這也是通常我不會跟程式設計師聊專業的原因,因為我真的完全不懂(笑)
溝通前先確認是否有共同認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論是自己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等等,可能我們都曾經聽過一種抱怨,就是量完體重之後就會說抱怨目前的體重數值,但為什麼會那麼在乎體重計上的數值呢?甚至在我的觀念中,體重計有時反而是讓我們太在乎數值,而忽略真正重視得事情。 《體重計的數字反應了什麼?》 如果某個久未碰面的朋友,見面的時候,跟我們說「最近看
    相信你跟我一樣,結果許多電銷人員打過來的電話,當我們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電銷人員就會噼哩啪啦講了一堆又一堆話術。此時我們腦袋還沒轉過來,電銷人員所說的話,我們呈現在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下,加上我們手邊可能還有正在處理的事情,所以我們就選擇了掛電話。 曾經,我也是接了一個電銷電話,通常我不會馬上掛電話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假設:很擅長某個領域的專業技能,就可以在這領域開業。 相信你聽過這些身邊的朋友,在他的專業領域非常的厲害,但他也常抱怨老闆或是客戶, 一對狗屁倒灶的事情,很難搞或是很難處理的事情。抱怨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覺得自己既然有了專業,那麼不如自己也來開業。從開業那一刻, 他的生活就只剩下的
    《為什麼對方就是不行動?》 「為什麼我講了好幾次,他還是沒做那件事?」「他是不是都把我的話當耳邊風?」,有沒有曾經說過這些話呢?甚至為了那些講了幾千萬次,但是沒做得事情,搞得心裡不開心呢? 也許頻繁講好幾次,對方終於把事情做完了。但是遇到下件事情,還是要提醒好幾次,對方才會緩慢的行動。經過幾次之後,
    如果單純看書名,這本書大概是我這輩子都不會買的一本書,而會閱讀這本書,總覺得像是機緣的安排。 起源來自於某天一位朋友分享,他採用「無意識流書寫」,也就是不多加思考,單純就是依照現在腦袋的想法,想到什麼就寫下什麼。於是我腦中浮現近期聽過某篇Podcast提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書中提到的自由書寫術
    無論是自己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等等,可能我們都曾經聽過一種抱怨,就是量完體重之後就會說抱怨目前的體重數值,但為什麼會那麼在乎體重計上的數值呢?甚至在我的觀念中,體重計有時反而是讓我們太在乎數值,而忽略真正重視得事情。 《體重計的數字反應了什麼?》 如果某個久未碰面的朋友,見面的時候,跟我們說「最近看
    相信你跟我一樣,結果許多電銷人員打過來的電話,當我們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電銷人員就會噼哩啪啦講了一堆又一堆話術。此時我們腦袋還沒轉過來,電銷人員所說的話,我們呈現在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下,加上我們手邊可能還有正在處理的事情,所以我們就選擇了掛電話。 曾經,我也是接了一個電銷電話,通常我不會馬上掛電話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假設:很擅長某個領域的專業技能,就可以在這領域開業。 相信你聽過這些身邊的朋友,在他的專業領域非常的厲害,但他也常抱怨老闆或是客戶, 一對狗屁倒灶的事情,很難搞或是很難處理的事情。抱怨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覺得自己既然有了專業,那麼不如自己也來開業。從開業那一刻, 他的生活就只剩下的
    《為什麼對方就是不行動?》 「為什麼我講了好幾次,他還是沒做那件事?」「他是不是都把我的話當耳邊風?」,有沒有曾經說過這些話呢?甚至為了那些講了幾千萬次,但是沒做得事情,搞得心裡不開心呢? 也許頻繁講好幾次,對方終於把事情做完了。但是遇到下件事情,還是要提醒好幾次,對方才會緩慢的行動。經過幾次之後,
    如果單純看書名,這本書大概是我這輩子都不會買的一本書,而會閱讀這本書,總覺得像是機緣的安排。 起源來自於某天一位朋友分享,他採用「無意識流書寫」,也就是不多加思考,單純就是依照現在腦袋的想法,想到什麼就寫下什麼。於是我腦中浮現近期聽過某篇Podcast提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書中提到的自由書寫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我覺得談話很難 尤其是要有效的談話,更難 譬如說~ 難免都會用情緒化的字眼 我也很了解那些情緒化字眼不會幫助溝通 但總是無法克制自己 其實我很想要跟我爸說 請你「以身作則」 因為他總看不到他自己的錯誤 卻對任何人都可以批評 但我竟然最後說 「對!你最好~我們都不好,你最好~我接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我覺得談話很難 尤其是要有效的談話,更難 譬如說~ 難免都會用情緒化的字眼 我也很了解那些情緒化字眼不會幫助溝通 但總是無法克制自己 其實我很想要跟我爸說 請你「以身作則」 因為他總看不到他自己的錯誤 卻對任何人都可以批評 但我竟然最後說 「對!你最好~我們都不好,你最好~我接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