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漢朝出使匈奴的使者,有誰比蘇武更知名?
還有歌曲人人會唱呢。
(現在應該不是小學必修了?) 蘇武究竟何許人也?
為什麼會流落貝加爾湖(傳說中的北海)? 讓我們稍稍把時間回到漢武帝封禪的時候。 在漢武帝封禪的計劃當中,平服匈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為了證實我大漢朝確實壓制了匈奴,在封禪啟動之前,漢武帝再次派遣了公孫賀帶兵掃蕩匈奴。 公孫家跟衛家的交情是很好的,討伐匈奴這種事,甚至很難說是公孫賀教衛青,還是衛青自己摸出新門道。
總之,公孫賀的大招就是:「我去了,但是一隻匈奴都沒看到。」 按照往常的規矩,這種戰報漢武帝是要生氣的。
不過這時候,漢武帝本人其實御駕親征,去到了朔方郡。 得到公孫賀的報告,漢武帝也不生氣,正好可以進行下一步驟,就派出了使者郭吉,要求匈奴真正的臣服。
結果郭吉就被扣留,送去北海牧羊了。 匈奴單于的意思是:神經病,大家互不侵犯不就好了?
繼續和親(送錢來)啦。 可漢武帝不想啊,他想當天帝啊。 於是又有了二號使者楊信的出動。
史稱「二號使徒陽動作戰」。(沒有這種說法) 楊信口才好,不像阿吉傻傻的叫單于跪下稱臣,只是說,如果要繼續和親,你應該把太子送到漢朝來互為友好。
這真的就是騙騙蠻子,中國讀書人都知道,送太子為質,那就是臣屬國的規矩。 單于表示:這跟以前不一樣,不行。 匈奴自己有一套對付漢人的公式。
如果使者是一般讀書人,就跟他吵架。
如果使者年紀比較小,就威脅要揍他(打漢朝)。 由於當時只有臉上有匈奴刺青的人,放下漢朝使節才能面見單于,所以一般不會有身分在漢朝太高貴的使者出現。 楊信不肯居就,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又退回去。
但封禪時間越來越緊迫啦,漢朝又派了第三使者王烏。 王烏是北地人,略通匈奴習俗,立刻刺了個大花臉去巴結單于。
單于表示:好吧,就照你說的辦。 終於,成功啦?
其實王烏也只帶回了一個匈奴使者,還一到長安就水土不服死了。
於是雙方還是爭鬧不休的。 不過王烏好歹爭取了一個短暫的平靜,所以漢武帝還是封禪了。 時間來到太初,匈奴之間出了一個叛徒。
希望漢朝能夠築一些比較靠近的城池,讓他們叛亂的時候可為呼應。 漢武帝派了之前大破樓蘭的趙破奴去鎮守邊疆。
衛青的小伙伴公孫敖,這時候也在建築對匈奴城塞。 也因此攻打大宛的「肥缺」,落到了李廣利頭上。 城塞戰第一次被單于發覺,不但叛徒被殺,漢朝大軍也全軍覆沒。
第二次則是衛青的長子衛伉去負責屯兵。 結果?還是被大敗。 但比起衛伉的失敗,漢武帝對於威震西域的李廣利更為重視。
更別提李廣利帶回了一堆汗血寶馬。 而這時的新單于,可能是勢力比較薄弱,想要藉機討好漢朝,就下令把以前扣押的使者都送還。
並且拿出過去和親的原始說詞:「漢朝是我的岳父大人啊。」 大腦已經毀損一半的漢武帝表示開心,命令中郎將蘇武帶了一堆金銀財寶去送給這個願意臣服的女婿…… 蘇武是蘇建的兒子。
不知道還有誰記得蘇建? 在《漢書》中,李廣蘇建兩人合為一傳。
《史記》獨重李廣,不能不說有司馬遷的私心在裡頭。 客觀來說,蘇建的兒子蘇武,跟李廣的孫子李陵,對於後代修史讀史的人來講,放在一起也很是合適。 當年李廣回到朝廷為郎中令,自請為後將軍出征的時候,蘇建擔任右將軍。
但蘇建率先大敗,導致李廣完全沒有上場的機會,大將軍衛青就決定撤退了。 蘇建本是衛青手下校尉,隨著次次戰功爬上去,原本還封侯有國,這一次大敗就徹底被廢。
不過就像漢武帝不會忘記李廣,後來也還是復用蘇建為北地代郡太守。 也就在蘇建大富大貴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入宮為郎官,更分別成為皇宮部隊的重要武官。 當然啦,大家都知道,蘇武此去凶多吉少,牧羊北海邊了嘛。
那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說白了,蘇武這原本算是個肥缺,送個禮,又不像郭吉楊信他們那樣身負重任。
而且這次還是單于釋出善意,要廢除互相扣留來使的陋習…… 原來,蘇武是捲入了匈奴的政變當中。 蘇武的副使名叫張勝。
張勝有個朋友,叫做虞常。 虞常出身「長水」,跟單于的一個進臣衛律同鄉。 長水這個地方,應該很多人認為在匈奴領土中。
不過唐代以後,洛陽確實有一個地方叫長水。 說來複雜,衛律跟虞常原本都是漢朝人(是不是漢人不確定)。
衛律是李延年的朋友,在李延年的推薦下,得到出使塞外的肥缺。 沒有特別任務,路途大家又已經走熟了,早不比張騫時代。
結果衛律在匈奴時聽說李延年被下獄處死,怕回去會牽連到自己,就留在了匈奴。 衛律得到單于歡心,被封為丁靈王,覺得這裡也不錯。 虞常的事蹟就沒什麼記載,只知道他跟人家合謀想要回到漢朝。 回去總要帶些伴手禮才能大富大貴,虞常就打算拿衛律的人頭當禮物。
這是《前漢紀》的說法。 《漢書》則說,虞常跟衛律的手下合謀,打算把現任單于的母親帶回去當伴手禮。 總之,伺機而動的虞常,聽說新來到匈奴的漢朝使節團中有熟人,就去拜訪了張勝。
張勝想想,不錯喔,如果有功自己也可以沾一份,就決定偷偷贊助這支匈奴叛亂小隊。 後來,叛亂小隊準備等單于出去打獵的時候動手,就被人舉發了。 抱歉岔題,漢朝跟三國史我看得夠多了。
這種原本要叛亂,突然被人舉發的事情,世界上不是沒有。 但是當叛亂結構跟動機原本就很奇怪的時候,其實整件事就是要反過來看。 意思是,不是虞常他們要叛亂,而是衛律要收拾這些人跟漢朝使節團!
所以啦,虞常小隊當然是被抓的抓,被殺的殺,而單于也像失心瘋一樣的,叫衛律來主持這個案子。 不是我要說,匈奴單于這個職務,在漢人史書裡面,真的很像我們平常看戲看小說的大魔王。
平時計謀百出,算無不中。
但在漢人(主角)有需要的時候,又表現得像個智障一樣。 你再怎麼樣也應該把跟虞常差不多時期來到的漢人都抓起來吧? 好啦,果不其然,虞常就把張勝抖出來了。
一開始,張勝聽說事敗,就趕緊去告訴蘇武,蘇武一拍桌:「幹,我只能一死報國。」 張勝等人趕快阻止他。 等到衛律來抓漢朝使節,蘇武又是一個拔刀:「幹,我只能一死報國。」
衛律趕快阻止他。 不過刀子已經戳到了。
衛律連忙找人急救了半天(真實時間),蘇武才醒過來。 接下來,張勝被收押,虞常被斬殺。
衛律則對蘇武說:「單于說使節團都同罪,該殺。只能留投降的人。」 蘇武一歪頭:「我沒有參加謀劃,就算連坐也是連親屬,干我屁事。」
前面這麼大義凜然你看看…… 衛律咳了兩聲:「阿蘇啊,我以前也是給大漢打工,現在到匈奴,居然可以當『王』,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你要是投降,就能跟我一樣,總比葬身大草原好吧?」
溫馨提示,在匈奴,王也是次於單于(天子)的卿大夫。
這些名稱就漢人定義的。 蘇武不答。 衛律又說:「你如果聽勸,今後我們就是兄弟。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過這村就沒這店了啊。」
蘇武隨即大罵……反正就是罵那些沒什麼好提的,重點是蘇武說,你不放我回去,大宛滅國就是匈奴的榜樣。 知道歷史的我們都要哭了啊。 大宛滅國,已經不是打腫臉充胖子的程度而已,怎麼可能再次發動?
此處劇情如無虛構,蘇武也算是笨到姥姥家了。 好啦,後來單于又關他又餓他,還是沒他的辦法。
「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蘇武如何回國,以及跟李陵的交集,此處暫且不提。 我們最後來看看這一段蘇武精忠報國論。
這些情節,肯定都是蘇武回去報告的。 光看那句引言:匈奴以為神,所以送你去牧羊。
三小邏輯。 由於司馬遷並沒有看到蘇武歸國,所以也沒幫他圓謊,很大方的寫下當年郭吉就被送去北海。
班固也只能照抄。 哪有人當郭吉是神?
神了還不供起來拜,笑死。 蘇武的話翻譯一下就是:「我大漢天威佑我不死,匈奴感到畏懼。」 前面已經說了,衛律要殺虞常等人是真,虞常等人叛亂則未必。
公堂之上我們假設一下,匈奴之中有漢人派系這一支。
大家的優勢都是我漢人,所以會互相排擠。 所以衛律要除去虞常。
同理,衛律不會想要留下新的漢人。 虞常不見得有找張勝,畢竟張勝投降了匈奴,蘇武回來把屎往張勝身上抹,再自然不過了。
但衛律把漢朝使節團牽連進來則是很有可能是事實。 說到底,漢朝跟匈奴之間如果相安無事,匈奴也不需要漢人智囊。
把漢朝使節團弄進來這個案子,一是增加兩國摩擦,二是保證自己的地位。 但匈奴也有扣留漢朝使者的習俗。 簡單說,我想這件事應該是:
1.衛律要消滅匈奴中不屬於他的漢人勢力。
2.蘇武使節團只是剛好碰上。
3.張勝因為投降了,所以被劃成罪魁禍首。 至於蘇武的匈奴生活如何?
他回國後的敘述幾分真幾分假? 還得再看李陵。
李陵,蘇武,李廣利,看起來很有關係,又很沒關係。 這三個男人的交會點,又豈止匈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