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6 決定和後果 回想某次你必須對一件你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

1-6 決定和後果 回想某次你必須對一件你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但後來的結果卻比預期中來得好。請寫出作這個決定的客觀情況為何,並用心感受這個決定。又,你當時身心靈感覺為何? 這一題我想了很久。因為我發現,在我生命中重要的轉折事件,絕大部分都是思考、推敲,或者大體上知道它未來的走向,明確地做出抉擇,並且對於可能的後果有所推測,並加以承擔。像是,考大學時填志願決定以俄文系為目標——由於閱讀舊俄文學作品,如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及因為《齊瓦哥醫生》所帶來的衝擊,半哄騙父母之下順利地考上、就讀;明快地放棄前往慕尼黑念文化研究,決定前往莫斯科,以俄國文學研究為目標;職場就業十年之後,決定開店,並且是書店;開業兩年之後,在十分鐘內決定書店搬遷;十五年間無數次地徘徊、評估關店或續開的可能......
這些決定,我都能夠一一細數當年的掙扎、心情,如何推敲可能的後果。這些評估不能稱之為縝密,但它將會沿著何種軌跡行進,的確都在所有選擇的計算之中。在回想、思考著這個題目的過程裡,我一邊讀著《成為西蒙波娃》。書裡恰好也提到「選擇」:「但她從來不覺得決定是一件那樣的事,她認為每個選擇都在『持續成形中;每當我意識到某個選擇,都是一次重複的追認。」(頁八八)選擇,的確是這樣的事物:從多少的前沿裡走向某個端點,它如何走到現在、眼前,成為那個樣貌,其實都是時常回頭確認自己並未走偏的結果。倘若偏離了預想的軌道,我便會開始想:為什麼,從何時開始的,這個偏離是如何造成的,並且盡其所能的修正。
因此,面對「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於我其實是一個困難的題目。因為每一件事情你當然都不會知道其後果,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周邊資源,架設出一個相距不遠的虛擬模型,並且經常檢驗、核對那個成果。
那麼,根據這樣的條件,將生命中的重要決定或轉折一一條列之後,我想少數能夠稱之為對「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的事件,是一九九八年,大概是二月,我回臺灣將近半年之後,決定該年秋天返回莫斯科再讀博士的決定。但後來我沒有回去,因為接下來做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當我做出這個決定時,那時只覺得這不過會是生命裡的一個插曲,它不會影響些什麼,所以也無所謂後果。就像是你搭火車要從A城去B城,因為途中還有一點時間,所以你決定在中途的小站下車,逛一下,然後再上車往目的地去。你不會想到,你所去的這個小站,將會成為你這一生最重要的站點。
它是個偏離我預想的軌道的偶然。但它也是以我的性格、對世界的想望,再適合不過的站點。我的確有可能這一生都錯過它,但也有可能,是在很後期,才終於與它相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