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1-6 決定和後果 回想某次你必須對一件你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6 決定和後果
回想某次你必須對一件你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但後來的結果卻比預期中來得好。請寫出作這個決定的客觀情況為何,並用心感受這個決定。又,你當時身心靈感覺為何?

這一題我想了很久。因為我發現,在我生命中重要的轉折事件,絕大部分都是思考、推敲,或者大體上知道它未來的走向,明確地做出抉擇,並且對於可能的後果有所推測,並加以承擔。像是,考大學時填志願決定以俄文系為目標——由於閱讀舊俄文學作品,如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及因為《齊瓦哥醫生》所帶來的衝擊,半哄騙父母之下順利地考上、就讀;明快地放棄前往慕尼黑念文化研究,決定前往莫斯科,以俄國文學研究為目標;職場就業十年之後,決定開店,並且是書店;開業兩年之後,在十分鐘內決定書店搬遷;十五年間無數次地徘徊、評估關店或續開的可能......
這些決定,我都能夠一一細數當年的掙扎、心情,如何推敲可能的後果。這些評估不能稱之為縝密,但它將會沿著何種軌跡行進,的確都在所有選擇的計算之中。在回想、思考著這個題目的過程裡,我一邊讀著《成為西蒙波娃》。書裡恰好也提到「選擇」:「但她從來不覺得決定是一件那樣的事,她認為每個選擇都在『持續成形中;每當我意識到某個選擇,都是一次重複的追認。」(頁八八)選擇,的確是這樣的事物:從多少的前沿裡走向某個端點,它如何走到現在、眼前,成為那個樣貌,其實都是時常回頭確認自己並未走偏的結果。倘若偏離了預想的軌道,我便會開始想:為什麼,從何時開始的,這個偏離是如何造成的,並且盡其所能的修正。
因此,面對「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於我其實是一個困難的題目。因為每一件事情你當然都不會知道其後果,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周邊資源,架設出一個相距不遠的虛擬模型,並且經常檢驗、核對那個成果。
那麼,根據這樣的條件,將生命中的重要決定或轉折一一條列之後,我想少數能夠稱之為對「不知後果會如何的事件做出決定」的事件,是一九九八年,大概是二月,我回臺灣將近半年之後,決定該年秋天返回莫斯科再讀博士的決定。但後來我沒有回去,因為接下來做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當我做出這個決定時,那時只覺得這不過會是生命裡的一個插曲,它不會影響些什麼,所以也無所謂後果。就像是你搭火車要從A城去B城,因為途中還有一點時間,所以你決定在中途的小站下車,逛一下,然後再上車往目的地去。你不會想到,你所去的這個小站,將會成為你這一生最重要的站點。
它是個偏離我預想的軌道的偶然。但它也是以我的性格、對世界的想望,再適合不過的站點。我的確有可能這一生都錯過它,但也有可能,是在很後期,才終於與它相遇。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沙貓貓的貓與書與貓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99會員
218內容數
每月,小小會精選一定量的選書,直送到選書成員的信箱裡。有不好朋友好奇,除此之外,要如何可以讀得到這些選書呢?除了選書之外,有時沙貓貓也會想要跟大家聊聊關於選書、閱讀的種種。在網路時代,是否你感覺到自己的閱讀其實變得越來越侷限呢?由書店老闆親選每月各類不同新書,一舉突破閱讀同溫層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日,腦海裡有千萬個聲響說:不要走出這裡,外面很危險。同時,也有一道非常微弱,幾乎要淹沒的聲音說:你今天如果不走出去,會死在這裡。
癌末病人對於醫院來說是什麼呢?至少,在父親末期住院的醫院裡,我常常感受到的是放棄。醫院是治療病人的地方,沒有辦法痊癒的病,是不會被積極治療的,這我能夠理解。但也是到了最後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安寧病房的重要性。對於末期的病人來說,不只是肉體上的舒緩而已,而是病人以及家屬面對生命最後一哩路的尊重。
欣喜,歡喜、奇妙的感受在生活裡,對我來說不是太陌生的事。我是很容易就感到滿足、開心的人。也許是因為一朵花、一顆果實,或者讀了一本很棒的書。但是,生命裡出現狂喜的體驗,在我的經驗裡,只有一次。
在這些過程中的感覺: 要留意的可能是有時候會出現的心態:我都做這麼多了,為什麼你們還看不見、不懂、不明白?當這樣的感受出現時,內心裡會有另外一股聲音質疑自己:是不是方法不對?或者你並沒有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另外,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時,放棄的念頭也會出現。但我發現,當放棄的念頭出現時....
當日,腦海裡有千萬個聲響說:不要走出這裡,外面很危險。同時,也有一道非常微弱,幾乎要淹沒的聲音說:你今天如果不走出去,會死在這裡。
癌末病人對於醫院來說是什麼呢?至少,在父親末期住院的醫院裡,我常常感受到的是放棄。醫院是治療病人的地方,沒有辦法痊癒的病,是不會被積極治療的,這我能夠理解。但也是到了最後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安寧病房的重要性。對於末期的病人來說,不只是肉體上的舒緩而已,而是病人以及家屬面對生命最後一哩路的尊重。
欣喜,歡喜、奇妙的感受在生活裡,對我來說不是太陌生的事。我是很容易就感到滿足、開心的人。也許是因為一朵花、一顆果實,或者讀了一本很棒的書。但是,生命裡出現狂喜的體驗,在我的經驗裡,只有一次。
在這些過程中的感覺: 要留意的可能是有時候會出現的心態:我都做這麼多了,為什麼你們還看不見、不懂、不明白?當這樣的感受出現時,內心裡會有另外一股聲音質疑自己:是不是方法不對?或者你並沒有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另外,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時,放棄的念頭也會出現。但我發現,當放棄的念頭出現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回想過去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切,不管是國中小的社團生活、補習,還是高中大學後的選科、打工,當下在做任何的抉擇都是很困難的。 但是,不管最終決定是什麼,都會是人生中最好的選擇。 而這些選擇,學習到的經驗、經歷,都會成就現在獨一無二的你。 ----------------------------
Thumbnail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總是不斷思考著過去做出的選擇,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是否會有不同的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過去的選擇和生活,讓人不禁思索起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學會捨棄;但不代表要全然丟棄,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位置。 在實習機構和一個姐姐聊天,得知她原來是念資訊類科系,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高材生;但回到台灣後,她選擇花五年時間,一邊兼職考上公務員,做著和之前全然不同的事。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回想過去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切,不管是國中小的社團生活、補習,還是高中大學後的選科、打工,當下在做任何的抉擇都是很困難的。 但是,不管最終決定是什麼,都會是人生中最好的選擇。 而這些選擇,學習到的經驗、經歷,都會成就現在獨一無二的你。 ----------------------------
Thumbnail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總是不斷思考著過去做出的選擇,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是否會有不同的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過去的選擇和生活,讓人不禁思索起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學會捨棄;但不代表要全然丟棄,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位置。 在實習機構和一個姐姐聊天,得知她原來是念資訊類科系,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高材生;但回到台灣後,她選擇花五年時間,一邊兼職考上公務員,做著和之前全然不同的事。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