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老劇新看(二):這可以改變人生,你相信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人類喜歡看電視劇?純粹殺時間嗎?傳統的觀念,把看電視影集、連續劇當成「垃圾時間」,純粹讓大腦空白,消遣娛樂,除了跟朋友聊天外不會有什麼收穫。至於有些人找出以前看過的《六人行》、《實習醫師》、《慾望城市》一看再看,更是落實某些認真精實的工作狂的譏諷,這些沈迷看電視的人不過是垃圾進垃圾出而已。
但,這十幾年來的研究認為,如果把時間安排好不要「看劇成癮」,「老劇新看」不只是讓大腦放鬆,更是能讓第二天勤奮振作起來,持續走在人生正確的道路上。
適度的看劇、看好劇、看腦海裡依稀記得情節台詞的陳年老劇,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咦,這麼神奇呀?
先說明的是:其實閱讀或觀賞喜歡的舊「文本」,如舊詩、舊小說、經典漫畫、看過的舞台劇、音樂劇,甚至哼唱從小聽到大的流行音樂,都可能會有類似的效果。但從Netflix這樣的網路影劇平台興起後,我們可以隨時從網路上觀看喜歡的舊影劇,不用像以前第四台時代只能從正好播出的影片挑選。觀眾選擇的權力大增,然後沈浸其中的時間遠多於看小說等舊日的休閒,所以「老劇新看」就成為這類研究的主角。
二十一世紀數位時代的人看網路老劇,一百年前的貴族、知識階層則是看經典小說,一般人民看京戲看歌仔戲,還有一些傳誦的歌謠,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在心理學研究裡驗證的是:「老劇新看」可以增加人的「自律」。這原文是self-control,如果直譯是「自我控制」,但中文說自我控制時會容易想到控制情緒、控制情緒,那就相差太遠。
這裡說的self-control,是由社會心理學家Roy Baumeistern所提出,是指人們如何控制他們的行為、潛意識的取向與本能的渴望,來達到長期的目標、與順應社會規範的常態行為模式,抗拒短暫的可能會讓人們偏離人生目標的誘惑。缺乏self-control,長期來說會導致個人或社會問題,最終造成學業、工作的低成就,或最後選擇以暴力對待他人。
就曾有名人說:決定人生成就的兩大關鍵是什麼?第一,是天賦。第二,是self-control。有天賦又有self-control的人,自然是大大成功,可能會成為社會名流、中上階層矚目的秀異人士。沒有天賦才能,但能夠self-control的人,或許起步慢,但還是有可能逐步向上、取得在社會立足的踏板。沒有天賦、又無法self-control的人,或許就只能靠機運、靠家族力量、靠貴人相助或嫁給好老公、娶得好老婆了。
一個二〇一二年發表的研究就認為,不管是用想像的讓腦海中浮現舊劇好劇的情節,還是實際上觀看舊劇,都能夠讓之後的「自律」程度增加,完成複雜認知工作的能力與意願增加。
所以啦,看舊劇、舊小說、舊漫畫,只要是能引起你內心共鳴、讓你堅定對人生的某些看法,一看再看三看四看重複地在你大腦烙印情節,都沒什麼好害羞,儘管大方跟別人說。睡前不知該看什麼?不一定要嘗試可能只有六、七十分的網路新劇。評價很好你很喜歡的經典舊劇,不妨就點選開來看到睡著吧。
為什麼「老劇新看」或「懷舊」有這樣巨大的心理效應?這又有許多假說可講,有空再找時間來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49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覺得疫情已經讓你精疲力竭、或過度擔心、焦慮,那你還真可以考慮「老劇新看」,不要再去追新的劇集,尤其那些燒腦的推理、犯罪影集。每天思考防疫措施、準備上網課或網路遠端工作、留意什麼Delta variant、Delta plus還有普篩、廣篩等新名詞,就已經讓大腦疲憊不堪,還要擔心軟性封城帶來的經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會先選擇ivermectin,是因為全世界對這個藥物都有廣泛的使用經驗(用來治療寄生蟲與皮膚病),而且在之前的治療劑量下有很好的安全性。這國家級的研究可提供「伊維菌素可否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最終答案,為這一年來的爭議畫上休止符。
確認偏誤跟教育、智力無關,最聰明的受測者,跟低智商的人反應都差不多。即使是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還是會有確認偏誤。如倫敦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人員艾提爾.卓爾(Itiel Dror)就證明鑑識科學家也會犯專業相關的確認偏誤:如果給他們暗示,跟他們提到「嫌犯的自白」或「有不在場證明」,會影響他們的判讀。
在商業界,如何避免決策者的「確認偏誤」,是事關企業存活的關鍵,必須內化到專業經理人的大腦裡。所以在進步國家的教育體制裡,也應該要加強這方面的思考訓練,讓年輕人從小開始就能接受批判性思考。要如何減少大腦內建的「確認偏誤」?最常提到的是稱為「魔鬼辯護人」(devil’s advocate)的思考訓練,
研究者還跑出一個有趣的統計數字:因為真正答對的人很少,例如第一題的文化比較組,228位美國學生只有21位答對。但,207位答錯的學生,自信程度是85%。答對的21人,自信程度卻只有51%。其他組別的數字也差不多是這樣。也就是說,仔細盤查思索、正確找出答案的人,反倒對自己沒有信心。
看到「惡意組」的人,會更加覺得民主黨、共和黨之間對健保改革的歧見是非常巨大的,覺得民主黨就是挺改革、共和黨就是反改革。然後,看到「惡意組」的人,會更傾向認為審議制民主推不動、窒礙難行,理性的公共討論沒有空間。他們會更加認為,兩黨「鐵粉」的兩極化是很嚴重的,要透過公共討論尋求共識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疫情已經讓你精疲力竭、或過度擔心、焦慮,那你還真可以考慮「老劇新看」,不要再去追新的劇集,尤其那些燒腦的推理、犯罪影集。每天思考防疫措施、準備上網課或網路遠端工作、留意什麼Delta variant、Delta plus還有普篩、廣篩等新名詞,就已經讓大腦疲憊不堪,還要擔心軟性封城帶來的經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會先選擇ivermectin,是因為全世界對這個藥物都有廣泛的使用經驗(用來治療寄生蟲與皮膚病),而且在之前的治療劑量下有很好的安全性。這國家級的研究可提供「伊維菌素可否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最終答案,為這一年來的爭議畫上休止符。
確認偏誤跟教育、智力無關,最聰明的受測者,跟低智商的人反應都差不多。即使是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還是會有確認偏誤。如倫敦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人員艾提爾.卓爾(Itiel Dror)就證明鑑識科學家也會犯專業相關的確認偏誤:如果給他們暗示,跟他們提到「嫌犯的自白」或「有不在場證明」,會影響他們的判讀。
在商業界,如何避免決策者的「確認偏誤」,是事關企業存活的關鍵,必須內化到專業經理人的大腦裡。所以在進步國家的教育體制裡,也應該要加強這方面的思考訓練,讓年輕人從小開始就能接受批判性思考。要如何減少大腦內建的「確認偏誤」?最常提到的是稱為「魔鬼辯護人」(devil’s advocate)的思考訓練,
研究者還跑出一個有趣的統計數字:因為真正答對的人很少,例如第一題的文化比較組,228位美國學生只有21位答對。但,207位答錯的學生,自信程度是85%。答對的21人,自信程度卻只有51%。其他組別的數字也差不多是這樣。也就是說,仔細盤查思索、正確找出答案的人,反倒對自己沒有信心。
看到「惡意組」的人,會更加覺得民主黨、共和黨之間對健保改革的歧見是非常巨大的,覺得民主黨就是挺改革、共和黨就是反改革。然後,看到「惡意組」的人,會更傾向認為審議制民主推不動、窒礙難行,理性的公共討論沒有空間。他們會更加認為,兩黨「鐵粉」的兩極化是很嚴重的,要透過公共討論尋求共識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走向身心合一的過程,若說寫隨筆是功臣,那枕在後方的大Boss功臣絕對是MM飲食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上個月,看完《腦筋急轉彎2〉後,隔一個週末,在朋友家一起複習了第一集。當年的回憶完全回來,時隔九年重看依然很觸動人心。 還記得當年第一集上映後,不少人對於過度正面思考,甚至剝奪憂傷權利的樂樂感到不滿(啊人家就是樂樂嘛~)。可能因為我本身就是個樂樂成分較多的人,所以看到樂樂逼憂憂待在一個小圈圈不
Thumbnail
當人年紀增長後,對於曾經觀看過的電影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尤其是《再生號》透過重新觀賞,年長的觀眾們會理解劇中人物的「討價還價」與「沮喪」背後的「執著」,對於混亂的結構也能有不同的解讀。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這部電影重看後的感觸和心得。
我今天看了劇,我以為我年紀大了,已經很久沒有看年輕人的連續劇,今天我看了一本連續劇的推銷片,我覺得戲劇的力量一直都是很神奇的,就因為看劇我希望它在我人生帶給我好運,還好是一齣跟我有一點關係而已的連續劇,然後很好看,所以我想我的人生大關應該比以前容易了,但是我不能具體把看劇和好運用清楚的字句說明出它們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Thumbnail
戲劇觀賞不僅是放鬆,也可以成為提升自己寫作能力的一種準備。通過觀賞戲劇,人們可以嘗試將畫面與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綁在一起,並重新語言化,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Thumbnail
連鎖效應可以應用在建立新習慣上,本文介紹消費連鎖效應的「狄德羅效應」,以及將新習慣連結在舊習慣上的「習慣堆疊」。文章也討論了拳擊有氧運動、精實創業、綠色車輛VISION AVTR,以及感恩對大腦的益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走向身心合一的過程,若說寫隨筆是功臣,那枕在後方的大Boss功臣絕對是MM飲食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上個月,看完《腦筋急轉彎2〉後,隔一個週末,在朋友家一起複習了第一集。當年的回憶完全回來,時隔九年重看依然很觸動人心。 還記得當年第一集上映後,不少人對於過度正面思考,甚至剝奪憂傷權利的樂樂感到不滿(啊人家就是樂樂嘛~)。可能因為我本身就是個樂樂成分較多的人,所以看到樂樂逼憂憂待在一個小圈圈不
Thumbnail
當人年紀增長後,對於曾經觀看過的電影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尤其是《再生號》透過重新觀賞,年長的觀眾們會理解劇中人物的「討價還價」與「沮喪」背後的「執著」,對於混亂的結構也能有不同的解讀。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這部電影重看後的感觸和心得。
我今天看了劇,我以為我年紀大了,已經很久沒有看年輕人的連續劇,今天我看了一本連續劇的推銷片,我覺得戲劇的力量一直都是很神奇的,就因為看劇我希望它在我人生帶給我好運,還好是一齣跟我有一點關係而已的連續劇,然後很好看,所以我想我的人生大關應該比以前容易了,但是我不能具體把看劇和好運用清楚的字句說明出它們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Thumbnail
戲劇觀賞不僅是放鬆,也可以成為提升自己寫作能力的一種準備。通過觀賞戲劇,人們可以嘗試將畫面與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綁在一起,並重新語言化,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Thumbnail
連鎖效應可以應用在建立新習慣上,本文介紹消費連鎖效應的「狄德羅效應」,以及將新習慣連結在舊習慣上的「習慣堆疊」。文章也討論了拳擊有氧運動、精實創業、綠色車輛VISION AVTR,以及感恩對大腦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