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失控的正向思考》| 高張情緒的感性麻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Tony Robbins Unleash The Power Virtual Event
雖然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不斷描述群體是智商低下的弱智(他在書中還真的這麼說!)但是,勒龐指出群眾的影響不僅是負面現象,而且還可能產生積極影響。而這種積極影響,也接連催生出「正向心理學」、「正向思考」的出現;不僅如此,在美國更是被許多直銷、宗教、團康、教練(coaching)發揚光大,彷彿一切痛苦的根源,來點正向思維就能排解。
不管你有沒有關注正向心理學,你也許都聽過「吸引力法則」(Law of Attraction有些人認為這是生命裡的救贖,有些人則認為這只不過是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在作祟而已。因此這也造成一種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鮮明立場。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一直浸泡在如吸引力法則這樣完美無缺的正向思維中,會招致甚麼危機?
  • 教會與禱告
我在大約3年前加入了學校附近的一個教會「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有些宗教學者認為這是一個邪教,不過我對於邪教的定義不甚了解,在此不做評論)你可以從名字判斷,這是一個很強調家庭和諧的教會;我剛加入的時候還是大一,聽了許多講座、讀了很多經典甚至還去幫忙帶營隊的小朋友,一直到現在我可以說是裡頭最資深的學生會員。
不過我也注意到一件事,這裡幾乎沒有負面情緒。我曾經為了轉系而重考,最後結果不是很理想,教會的叔叔阿姨也有問了消息,但都無法給出甚麼反應;相反地,當我說「大不了我可以再準備暑假的轉學考就好」,他們瞬間恢復精力,並對我加油打氣還說著要替我禱告。兩個禮拜過後,雖然重考的結果不佳,但我還是上了想要的科系;同樣的一批人,聽到我上榜的消息便跟我說
「還好那時候有替你禱告,看來神真的很照顧你呢!」
我當時心裡正想著,這不正是確認偏誤嗎?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 Sided便提到,許多教會提倡的禱告,最終都會淪為確認偏誤的展現。如果我跟神禱告希望學業優良能拿獎學金,最後我真的實現了,我便認為禱告真的有效;相反地,如果最終沒有達成,我便跟自己說「因為神是全知全能的,代表神正在給我考驗」
我在我的教會也看到了同樣的禱告狀況,似乎所有的事情透過禱告就可以好轉,教會甚至會舉很多過往名人禱告成功的案例,有的想要成家立業、生小孩、募款......不管他們欲求的是甚麼,最終都會實現。等等,讓我們退一步思考,把禱告以及願望分開,如果兩者單獨發生,統計學上則稱「獨立事件」;如果將兩者送作堆,大腦便開始會編織兩者的因果關係。而這樣本然的大腦思維被電影用得淋漓盡致,也就是剪接(montage
.
透過剪接讓觀眾對單一事件產生不同認知(來源:Filmdaft)
上面是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示範因為剪接所產生的 庫里謝夫效應(Kuleshov Effect。同樣是一個老男人面露微笑,前一格畫面是媽媽抱著小孩時,我們便認為這老男人是個溫暖的人;如果前一格畫面一位身著比基尼的女孩,我們便認為這老男人是個變態。同樣的一個獨立事件(老男人的微笑)透過剪接穿插不同的畫面,我們便會為其尋找關聯,因為這也是大腦的功能,建立連結。
原本僅僅只是獨立事件的禱告與個人行動,當我們自行將兩者剪接在一起時,就讓兩個原本互不相關的事件,變成了彼此依賴性的互存。當我們越是追求透過禱告、正向情緒來振作自我,我們就越會依賴這些行為來安撫自我;當我們認為這些正向思考對我們有效時,便會開始忽視自己的努力、想法。作者在《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中便提到
「人若終其一生只追求正向情緒,會感覺不到真實與意義。而人若感覺不到真實與意義,絕對不可能獲得真實的快樂。」
一個人單獨保持正向情緒似乎有點怪,若是一整個群體陪他這麼做,這件事情就會變正常了。而這也就是為甚麼教會、直銷往往會讓正向思考、氾濫情緒,因為在這裡你可以找到歸屬感,不會有人把你當成是異類。處於這個狀態時,自我不會分為改善者或接受者,自我會消失;滿溢的高張情緒只不過讓人開始對感性麻木,無法與負面情緒共存,而將一部分的自我截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2會員
223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在獨處時我們容易順從自我,在團體中則容易順從他人;但只有在團體中仍保有自我的人才值得被關注。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幫貓咪取名字是因為方便餵食嗎?」 我好奇地向阿嬤提問,阿嬤突然放下夾子抬起頭來跟我說: 「幫貓咪取名字是因為它們過世的時候我要帶去給師父超渡火化,如果沒有名字的話師傅就沒辦幫貓咪超渡。」 這一番解說打破了我對於給貓貓狗狗取名的意義,阿嬤將取名的意義昇華成給流浪貓離世時的一種尊嚴...
擁有失智症的記憶就如同在一條紋亂的時間軸上體驗著你以為早就體驗過的事一樣。如果這些事就如三餐的溫飽一樣必須的話,那的確會變得十分麻煩......
資訊流(Information Stream)事實上並不是包曼提出的,而是科技文化領域的學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他的一本探討科技未來走向的書《必然》(The Inevitable),當中提到未來的資訊必然以「流動」(floating)的方式呈現.......
在獨處時我們容易順從自我,在團體中則容易順從他人;但只有在團體中仍保有自我的人才值得被關注。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幫貓咪取名字是因為方便餵食嗎?」 我好奇地向阿嬤提問,阿嬤突然放下夾子抬起頭來跟我說: 「幫貓咪取名字是因為它們過世的時候我要帶去給師父超渡火化,如果沒有名字的話師傅就沒辦幫貓咪超渡。」 這一番解說打破了我對於給貓貓狗狗取名的意義,阿嬤將取名的意義昇華成給流浪貓離世時的一種尊嚴...
擁有失智症的記憶就如同在一條紋亂的時間軸上體驗著你以為早就體驗過的事一樣。如果這些事就如三餐的溫飽一樣必須的話,那的確會變得十分麻煩......
資訊流(Information Stream)事實上並不是包曼提出的,而是科技文化領域的學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他的一本探討科技未來走向的書《必然》(The Inevitable),當中提到未來的資訊必然以「流動」(floating)的方式呈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其實吸引力法則是源於國外的一本叫秘密的書, 我有看過, 他是說你的想法是好的, 吸引的東西就會是好的, 可是這個吸引力法則在我身上沒有用, 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到現在已經得了沒有藥可以醫的轉化症的解離式的失憶症, 難道這些都是我自己
所以吸引力法則是真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內心覺得害怕和對未來恐懼時,我選擇看很多的塔羅占卜, 這是好的嗎?我不知道,至少當下的我或多或少也是有被療愈,可事後想想我應該是想辦法正面迎擊問題才是..... 今天我聽到一則內容: 他感應到某個選項有自我背負還債的能量、不配得感、自我苛則、很深的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對於吸引力法則還是存在著許多的疑惑和好奇,到底吸引力法則是科學還是玄學呢?今天想用我自己的經驗跟大家來聊聊這個既玄但又很靈的「人生哲學」。
從效率的觀點,花錢消災似乎是一種科學的方式,畢竟一個法會的辦理,還要去採買各種祭祀的供品,布置場地等等的成本耗費,完全不是個人在家居士搞得起來的~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烏合之眾》是群眾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在影視作品或新聞中,你是否曾對群眾的行為感到疑惑?《周處除三害》裡,宗教為何讓信眾為之瘋狂?股票ETF 00940的申購潮,為何有人會抵押房產跟風參與?Netflix影集《三體》,展示文革中紅衛兵批鬥的情景。深深讓我體會到群眾行為的力量和影響。你也有類似的感受嗎?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其實吸引力法則是源於國外的一本叫秘密的書, 我有看過, 他是說你的想法是好的, 吸引的東西就會是好的, 可是這個吸引力法則在我身上沒有用, 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到現在已經得了沒有藥可以醫的轉化症的解離式的失憶症, 難道這些都是我自己
所以吸引力法則是真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內心覺得害怕和對未來恐懼時,我選擇看很多的塔羅占卜, 這是好的嗎?我不知道,至少當下的我或多或少也是有被療愈,可事後想想我應該是想辦法正面迎擊問題才是..... 今天我聽到一則內容: 他感應到某個選項有自我背負還債的能量、不配得感、自我苛則、很深的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對於吸引力法則還是存在著許多的疑惑和好奇,到底吸引力法則是科學還是玄學呢?今天想用我自己的經驗跟大家來聊聊這個既玄但又很靈的「人生哲學」。
從效率的觀點,花錢消災似乎是一種科學的方式,畢竟一個法會的辦理,還要去採買各種祭祀的供品,布置場地等等的成本耗費,完全不是個人在家居士搞得起來的~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烏合之眾》是群眾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在影視作品或新聞中,你是否曾對群眾的行為感到疑惑?《周處除三害》裡,宗教為何讓信眾為之瘋狂?股票ETF 00940的申購潮,為何有人會抵押房產跟風參與?Netflix影集《三體》,展示文革中紅衛兵批鬥的情景。深深讓我體會到群眾行為的力量和影響。你也有類似的感受嗎?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