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關於找工作的那些事

    說實在話今年畢業的新鮮人真的有點衰,雖然我不負責招募了,但受疫情影響,我想被職缺多寡被影響是肯定的了,只是被影響的程度問題而已。前一次遇到這種系統性風險而一缺多搶的時候應該是要回溯到2008/2009我剛畢業那時候,那時候是不誇張地所有職缺都人事凍結,甚至我透過關係找上某內部高管(執行副總以上)希望能幫忙安排一個往年都是錄取上百人的基層工作"面試",也都只有聽到他說很抱歉人事凍結這四個字。不得已,那時候只好人生快轉,再躲回學校一陣子,硬嗑了兩年書本,躲了兩年就業市場才慢慢好轉。
    不糾結在大環境上,但在一般正常的就業市場上,到底要怎麼樣準備呢?尤其是以我所在的金融業來說,到底怎麼樣人才,才能在就業市場中殺出重圍?
    其實我覺得這問題要分處你在什麼時期而言。
    以新鮮人為例,我所處的外資投資銀行和私人銀行部門,大多還是偏向學歷導向。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有一張漂亮的畢業證書當作入場券,但也只是入場券。在書審的階段,先看過你的學歷,台灣的話,四大畢業是基礎(台政清交)。商學系所是必備,如果不是的話可以開放到理工科系,這方面又以資工系等為大宗,因為現在流行CS。然後就會往下看看你的相關經驗,是否有過相關實習經驗等等。覺得有切中相關需求,就會找你來面試。
    面試的過程,以我自己擔任面試官的經驗,我不會去問你履歷表以外太多的東西,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我知道畢業生畢竟沒有太多經驗,因此去挑剔這些沒什麼意義。但我自已以前被面試的時候有被挑過就是了(笑)。我自己大多會重視硬技能,例如英文、金融知識、程式技能(如果有)等方面; 軟實力的部分大致上就會針對你的團隊合作經驗、解決問題的經驗、以及對於這份工作的了解以及為了得到這份工作你做了哪些努力去做面試。
    因此,對於這份工作、對於你自己的履歷表,還有外語實力,都必須要有非常通透的了解及認識,說謊或吹牛,其實馬上兩三個問題,或者現場考實作,馬上就被識破了。而這幾年跟早期又不太一樣的是,最近看到的新鮮人,大部分都有很好的實習經驗,不管是不是金融相關,這一點也是跟當年我剛出社會時比較不同的地方。但還是一樣,在找工作的時候,有運氣成分還是存在的,並不會是你把點數都點了,工作就是你的。
    有經驗的工作人就不太一樣了。因為有了工作經驗的關係,公司更期待的是要找到即戰力,也就是上工之後你不會還向新鮮人一樣不知所措,所需要的學習時間很短。這種情況在你工作資歷越久越明顯。以我自己換工作的經驗來看,30歲以前是摸索期,這段時間你工作經歷不長,因此跳來跳去跨度大一點,到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普遍大家都還是能接受你對於未來還是茫然而需要多一點嘗試,而且年輕可塑性高,影響不大。30-40歲時,最好是在某個領域已經固定開始累積經驗了,因為這時候大家不再把你(妳)當新鮮人看待,而如果你(妳)又期待能夠拿到比較好的待遇,經驗的累積就很重要了。40歲以後的職場我也還沒經歷,但我想到時候看的層面應該是妳的廣度跟深度了,對於工作的了解以及能夠直接帶給公司的利益必須是要明顯而且體,否則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很難說服公司給你(妳)一個頂級的待遇。
    而對於已經非新鮮人的求職者,也許你(妳)做不了十年的規劃,但兩三年甚至五年的想法還是要有。不要再像小朋友一樣當跳跳族,除非你/妳有一個非常好的理由,否則這是很難再面試的時候說服別人的。我曾經面試過一個求職者,他年紀不小,已經快要四十歲,之前的工作都不錯,也在中國大陸工作過,但是卻待業了快兩年,跑來面試我們一個Junior的位置。但因為當時我的老闆還想再多看幾個人,再前面地所以我也就把他找來談談,如果合適而且他也願意的話,Junior位置找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很明顯的知道了為何。明顯的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對於面試工作內容的不了解,問到之前的工作經驗方面,很多地方遮遮掩掩,還有對於前幾份工作都是批評,其實這些都是面試時候的大忌,想當然爾,那次的面試他當然還是落選了。
    其實網路上這幾年都出了很多面試包,如果對於求職有疑問,不論各行各業,都可以上網先查詢一下,再面試前先準備一下。畢竟經歷過身分轉換,才真的明白,如果今天公司找你/你來面試,特別是大公司,基本上都是對於你有了基本的興趣,如果因為一些可以掌握而沒掌握的部分而錯失一個工作其實是非常可惜。疫情當下可想的是近期求職只會更加困難,但就是大家把戰線拉長,做好準備,我想機會總會到來,還是會有機會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