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那些事02】人資如何看待招募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尋職與招募

尋職與招募

人資有許多的角色,通常就是指所謂的選、育、用、留,而一般職場上的求職者,主要就會先接觸到所謂的『選』,包含了招募與甄選的角色,然而因為每一個公司會對人資的角色的看法有所不同,在招募的深度也會有所不同。

1.招募通常是人資的入門

在近期工作多、求職者較少的環境下,每一位求職者平均都有兩個以上的工作(雖然每個產業會有所不同),因此目前搶人的壓力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對於招募的人員的需求也會變得非常重要。

除了未來AI趨勢的發展下(如AI面試),如果想要從事人資的工作,通常會從招募開始,招募可以較短的時間熟悉公司文化、產品以及公司的主管,並且對於招募人員的條件通常比較不會有要求,而其他的人資功能(人資通常會稱為function,即上文提到的選、育、用、留),薪酬、考勤、組織等等,通常需要在一家公司待了一陣子後才有可能轉調,或是過去已經在人資領域做過類似的工作,抑或是大學或研究所是讀人資的。

2.招募工作的變形

除了公司內部的人資招募人員外,另一個進入人資的領域的捷徑,是於派遣公司或是獵頭公司擔任招募人員(通常會自稱為類似招募顧問的職稱),對於過去不是商管科系的求職者來說,是一個很好進入的管道,不過此種形式就跟房仲一樣,只不過賣的產品是所謂的『人』,並且此種工作業務性質是很強的,不過做得好的業務也是可以獲得很高報酬的收入,不過也因為門檻相對較低,這個產業間其實良莠不齊,能持續做出成績或個人不斷成長是很重要的。

3.企業中的招募

在企業中,有些招募工作或許分得很開,例如找人約面談、面談、任用核薪是不同的,不論如何,傳統上招募的工作都會運用網路上的人力銀行網站,而近期發展的趨勢是,104銀行傳統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重要,而其他的招募管道或尋找特殊人才的網站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因此企業中的招募工作其實是蠻需要花心力的,從人力銀行的網站中,篩選條件後,提出職缺說明與意願邀約,是很多企業最基本的工作,然而也因為最基本,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純做招募的HR,充其量也只是需要花時間的行政人員。

結論

人資結合行政,在現在AI時代環繞下,人資朝著數據與科技進一步靠攏,專業的人資是不斷的去提升自己的知識學能,並提出自己能引領的思考,雖然人資屬於資方的代表,然而現今聯盟世代之下,公司與組織的價值已經是很薄弱了,未來的人資不是行政工作的避風港,也不是一群傳統選育用留所帶來的基本價值可以完成的,人資更多的是互動,並且深入到每一位在公司工作者的生涯成長,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Great vision without great people is irrelevant." - Jim Collin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涯著色盤-繪出個人色彩
3會員
23內容數
有關人資與公司的好奇,或是生涯與職涯的疑問,在這裡都可以獲得回答~
2025/04/27
許多人離職的原因並非加薪、升遷或工作量超載等表面因素,而是源於與主管之間「心理契約」的破裂。本文探討心理契約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破壞模式,例如口頭承諾跳票、模糊資源承諾、神祕獎金安撫等,並提醒讀者留意這些跡象,及時重新評估職涯規劃。
Thumbnail
2025/04/27
許多人離職的原因並非加薪、升遷或工作量超載等表面因素,而是源於與主管之間「心理契約」的破裂。本文探討心理契約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破壞模式,例如口頭承諾跳票、模糊資源承諾、神祕獎金安撫等,並提醒讀者留意這些跡象,及時重新評估職涯規劃。
Thumbnail
2025/04/19
探討職場制度的黑暗面,如何假借中立之名行選擇性保護與打壓之實,並以美國企業案例說明多元共融(DEI)、年齡歧視等議題,反思臺灣職場文化中制度的盲點與HR的角色。
Thumbnail
2025/04/19
探討職場制度的黑暗面,如何假借中立之名行選擇性保護與打壓之實,並以美國企業案例說明多元共融(DEI)、年齡歧視等議題,反思臺灣職場文化中制度的盲點與HR的角色。
Thumbnail
2025/04/12
你以為自己要領的是月薪三萬六,結果領到手只剩三萬出頭;你以為過試用期會調薪,結果別人有你沒有;你以為年終兩個月是基本配備,結果公司說:「今年績效未達標,明年再拼拼看。」 如果你曾經對薪水感到迷惘、震驚、或是被「年薪100萬」這種話術打動過,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1. 領到第一份薪水,瞬間
Thumbnail
2025/04/12
你以為自己要領的是月薪三萬六,結果領到手只剩三萬出頭;你以為過試用期會調薪,結果別人有你沒有;你以為年終兩個月是基本配備,結果公司說:「今年績效未達標,明年再拼拼看。」 如果你曾經對薪水感到迷惘、震驚、或是被「年薪100萬」這種話術打動過,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1. 領到第一份薪水,瞬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力資源招募的角色和變化。透過討論招募在人資中的重要性、進入人資領域的捷徑以及企業中的招募趨勢,強調了人資工作在現代社會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力資源招募的角色和變化。透過討論招募在人資中的重要性、進入人資領域的捷徑以及企業中的招募趨勢,強調了人資工作在現代社會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招募人員、尋才人員、人力資源專業人員、雇用經理。將這些強大的職能整合起來,架構成「人才招聘」 (Talent Acquisition, TA) 組織任務。簡單來說,就是為職缺尋找合適的人選。在企業環境中,這些工作通常屬於人力資源部門的職掌範圍,包含尋找人才、吸引人才、面試安排、雇用程序和到職安排。
Thumbnail
招募人員、尋才人員、人力資源專業人員、雇用經理。將這些強大的職能整合起來,架構成「人才招聘」 (Talent Acquisition, TA) 組織任務。簡單來說,就是為職缺尋找合適的人選。在企業環境中,這些工作通常屬於人力資源部門的職掌範圍,包含尋找人才、吸引人才、面試安排、雇用程序和到職安排。
Thumbnail
招募往往都是人資入門的第一個工作,近期又因為假性「大缺工」,企業開始重視人資招募的專業,期待一個專職招募可以解決招聘與人才流失的問題。 如果你是想要做內勤類的人資,這篇也是揭露人資招募在做什麼,他可能與你想的不同,而如果是想要做人資但不知道招募在幹嘛的朋友,這篇推薦給你。
Thumbnail
招募往往都是人資入門的第一個工作,近期又因為假性「大缺工」,企業開始重視人資招募的專業,期待一個專職招募可以解決招聘與人才流失的問題。 如果你是想要做內勤類的人資,這篇也是揭露人資招募在做什麼,他可能與你想的不同,而如果是想要做人資但不知道招募在幹嘛的朋友,這篇推薦給你。
Thumbnail
上一集我們講到找人的幾個管道,像是內部員工推薦、公會網站、獵人頭公司、電話分機表等等,今天我們再來看其他管道,像是人力資源網站、校園徵才、工讀生、記者及律師等四個管道。
Thumbnail
上一集我們講到找人的幾個管道,像是內部員工推薦、公會網站、獵人頭公司、電話分機表等等,今天我們再來看其他管道,像是人力資源網站、校園徵才、工讀生、記者及律師等四個管道。
Thumbnail
履歷這麼多,卻找不到合適人選嗎? 招募徵才其實沒有這麼難! 這一篇【招募徵才必看! 教你如何快速找到對的人!】從三大議題教你如何快速找到適合的人才。一、招募不該都交給HR人資的三個原因! 二、招募前中後部門主管該注意什麼? 三、主管想找到適合的人選 招募就該自己來! 最適合HR人資、主管的一門人力資
Thumbnail
履歷這麼多,卻找不到合適人選嗎? 招募徵才其實沒有這麼難! 這一篇【招募徵才必看! 教你如何快速找到對的人!】從三大議題教你如何快速找到適合的人才。一、招募不該都交給HR人資的三個原因! 二、招募前中後部門主管該注意什麼? 三、主管想找到適合的人選 招募就該自己來! 最適合HR人資、主管的一門人力資
Thumbnail
每個月在人資小周末交流群組中固定會出現的求助便是招募問題。但看到大家給的建議無非是加薪、增加招募管道,進階一點的會教你做雇主品牌、社群行銷。可是遇到老闆不加薪就沒其他方法了,或是花了許多時間與人力四處張貼職缺訊息、參加招募活動,單純只在做重複性沒有效率的行政工作,真的非常可惜。
Thumbnail
每個月在人資小周末交流群組中固定會出現的求助便是招募問題。但看到大家給的建議無非是加薪、增加招募管道,進階一點的會教你做雇主品牌、社群行銷。可是遇到老闆不加薪就沒其他方法了,或是花了許多時間與人力四處張貼職缺訊息、參加招募活動,單純只在做重複性沒有效率的行政工作,真的非常可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