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氣候變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95 年因為一本書《新世紀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 ,作者: 約翰.羅彬斯 ( John Robbins) ,而開啟的素食旅程迄今,即使一路上備受質問,可能因為知道自己為了什麼理由素食,知道這是一個幸運的人才有的選擇權,倒沒有覺得難,或者因為誤食非素食就覺得破功,乾脆放棄之類的。
為了環保和不忍動物受苦,而開始的素食,進一步意識到日常的環保議題,而開始自帶筷子杯子減塑的日子,卻在 2016 年看了李奧納多迪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 Before The Flood》,陷入深深的無力感。
無力不只是世界各地極端氣侯,也不必細數什麼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相信我們都還記得台灣剛經歷了一段長旱,又有暴雨水淹台北市,應該也記得本月初(2021 七月)日本熱海市發生大規模土石流,更不用說這幾天西歐大洪水好幾個國家傷亡慘重。
這個無力感,雖沒讓我放棄自己的選擇,但一直有個迷惘,即使是大疫病年中有對自己喊話。近來看到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 在《刻不容緩》書中其一章節〈別再試著靠你自己拯救世界〉,是作者克萊恩在大西洋學院畢業典禮上的致詞,她說:對於「我個人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氣候變遷?」這個問題,殘酷的真相是:做什麼都沒辦法。
謝謝她的直言,反而讓我放下個人的迷思。她提醒了我在富裕國家中,一直有人告訴我們,個別消費者的力量有多強大,其實是種「我們自己很重要」的膨脹觀念。
而致詞的最後她強調:
沒錯,我們需要做得更快、更多。但世界的重量不是由任何人一肩扛:不是你們,不是柔伊,不是我。那取決於已有數百萬人參與的轉型計畫有多少力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自由決定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以讓我們全都可以長期留在這項運動中。因為這項運動需要長期抗戰。
娜歐蜜.克萊恩的誠實分析,讓我想起自己的起心動念,阻止氣候變遷不是個人原子尺寸所能影響的,但百萬人、千萬人等級的力量,其中的最小單位元即是無力的個人、單數型。而我,一個普通人,願意做我能做的,我不必覺得自己需要做一切事,我也不必覺得自己做的事有任何影響,只要我能依照自己的能力,用我自己的方法,選擇長期留在減緩氣候變遷運動中。持續選擇我能做的,就好。
想起一句運動訓練的金句:
不要高估一天所能達到​的成就,不要低估一年所能累積的效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44內容數
認識自己 原生家庭課題 情緒勒索 禍福相倚 命運與自由意志 量子宇宙 觀察者效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挑高健身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常與無助無奈的相遇,習慣提取無奈記憶,你會覺得自己好無助。常常與滋養的經驗相遇,習慣提取滋養記憶,你會覺得自己好有能力。 《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郭葉珍
偏食與挑食是不一樣的,偏食是某一大類的食物不吃,而挑食是某大類中某幾樣食物不吃。 以人類這樣的雜食性動物,素食者就是偏食得很嚴重的一群人。
哲學家阿蘭《論幸福》說,「唯獨在力量當中,才會有寧靜可尋。」 Google 核心,最前面的多是有關:推薦給初學者的核心訓練動作。運動訓練談核心,談核心包含了那些肌肉群,談核心抗動,但,談的其實都是「力量」。
在生存壓力大的社會、匆忙的日常,怎麼好好吃一餐都有難度了,何況其他。人的關注能量本就有限,加上在大疫病年要留意的事項,早就超出我們心力範圍了。只是,有些重要並急迫的事情,還是值得花時間關注了解,進一步思考現在可以採取的行動。
生命只在一口氣之間,既然活著,別忘了呼吸,深吸慢吐。 我相信你和我一樣有聽過甚至是學過呼吸法,不管是腹式呼吸、游泳換氣、正念呼吸乃至鬼滅全呼吸。深度呼吸訓練的好處各式各樣,實證效果數據都有,但,得知呼吸訓練真的可以練到核心時,仍然好奇了。
有選擇的人,是幸福自由的,有選擇的人,可以為地球選擇一天一餐蔬食,也許不是容易或直覺的選擇,只是知道這是個比較好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會形塑一個更喜歡的自己,日後想起大疫病年,不只是束手無策地宅在家,而是積極的選擇了更好的自己。
常常與無助無奈的相遇,習慣提取無奈記憶,你會覺得自己好無助。常常與滋養的經驗相遇,習慣提取滋養記憶,你會覺得自己好有能力。 《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郭葉珍
偏食與挑食是不一樣的,偏食是某一大類的食物不吃,而挑食是某大類中某幾樣食物不吃。 以人類這樣的雜食性動物,素食者就是偏食得很嚴重的一群人。
哲學家阿蘭《論幸福》說,「唯獨在力量當中,才會有寧靜可尋。」 Google 核心,最前面的多是有關:推薦給初學者的核心訓練動作。運動訓練談核心,談核心包含了那些肌肉群,談核心抗動,但,談的其實都是「力量」。
在生存壓力大的社會、匆忙的日常,怎麼好好吃一餐都有難度了,何況其他。人的關注能量本就有限,加上在大疫病年要留意的事項,早就超出我們心力範圍了。只是,有些重要並急迫的事情,還是值得花時間關注了解,進一步思考現在可以採取的行動。
生命只在一口氣之間,既然活著,別忘了呼吸,深吸慢吐。 我相信你和我一樣有聽過甚至是學過呼吸法,不管是腹式呼吸、游泳換氣、正念呼吸乃至鬼滅全呼吸。深度呼吸訓練的好處各式各樣,實證效果數據都有,但,得知呼吸訓練真的可以練到核心時,仍然好奇了。
有選擇的人,是幸福自由的,有選擇的人,可以為地球選擇一天一餐蔬食,也許不是容易或直覺的選擇,只是知道這是個比較好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會形塑一個更喜歡的自己,日後想起大疫病年,不只是束手無策地宅在家,而是積極的選擇了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環境的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令人驚訝的是,一句關於天氣的短評很容易就令人忽略,卻能揭示人們對未來的生存恐懼。榮格分析師湯瑪士.辛格寫道:「滅絕焦慮正在氾濫,儘管它經常以群體或文化焦慮的替代形式被表達出來,而不是直接表現出對滅絕的恐懼」。
有太多事情讓我們無法往前了。 我們跟自己說,我沒有時間學習、我沒有辦法突破現狀。是什麼讓我們變得毫無選擇? 隨著年歲過去,無力感加重。我們無法再有餘裕去伸展拳腳了。但也許,以前的自由自在就不算是真正的伸展拳腳,因為我們不需過多的意識自由有多重要。 突破自己吧,我與自己說。 「不要渴望逃脫世界,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要求一個人什麼都不做,是最困難的事。工業革命以來,要有生產力的資本市場早已深植人心。剛開始可能還是體力勞動,到現在資訊不只爆炸,而且還是核彈級的炸裂,現代人不只勞力,也勞心。 通常他人詢問我怎麼度過這些難熬的日子,我會告訴他們,守住基本原則「吃飯」、「睡覺」就好。
Thumbnail
面對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你是否感到焦慮或抗拒? 我發現,我感到悲觀,但我換個角度,逐漸意識到,這些挑戰也是讓人類重新覺醒和轉變的機會。 從我對於生育孩子的疑慮,延伸到對於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思考。 其實,我們可以勇敢面對焦慮和恐懼,積極參與轉變的過程,並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Thumbnail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環境的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令人驚訝的是,一句關於天氣的短評很容易就令人忽略,卻能揭示人們對未來的生存恐懼。榮格分析師湯瑪士.辛格寫道:「滅絕焦慮正在氾濫,儘管它經常以群體或文化焦慮的替代形式被表達出來,而不是直接表現出對滅絕的恐懼」。
有太多事情讓我們無法往前了。 我們跟自己說,我沒有時間學習、我沒有辦法突破現狀。是什麼讓我們變得毫無選擇? 隨著年歲過去,無力感加重。我們無法再有餘裕去伸展拳腳了。但也許,以前的自由自在就不算是真正的伸展拳腳,因為我們不需過多的意識自由有多重要。 突破自己吧,我與自己說。 「不要渴望逃脫世界,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要求一個人什麼都不做,是最困難的事。工業革命以來,要有生產力的資本市場早已深植人心。剛開始可能還是體力勞動,到現在資訊不只爆炸,而且還是核彈級的炸裂,現代人不只勞力,也勞心。 通常他人詢問我怎麼度過這些難熬的日子,我會告訴他們,守住基本原則「吃飯」、「睡覺」就好。
Thumbnail
面對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你是否感到焦慮或抗拒? 我發現,我感到悲觀,但我換個角度,逐漸意識到,這些挑戰也是讓人類重新覺醒和轉變的機會。 從我對於生育孩子的疑慮,延伸到對於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思考。 其實,我們可以勇敢面對焦慮和恐懼,積極參與轉變的過程,並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Thumbnail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