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排組07:音樂與書(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自攝
有一段時間,我很常聽日本爵士鋼琴手Hiromi(上原廣美)的音樂。Hiromi是誰?沒錯,就是在這次東京奧運開幕式中,用手臂拍擊鋼琴的那位演奏者。對我來說,Hiromi和她的兩位搭檔總是能創造出一種專屬於音樂的「神奇時刻」,那是一種很難言說,也很難用文字傳達的感覺,若真要形容,大概就是一種聽音樂時被「上身」、整個人被震到動彈不得的感受吧(笑~)。
這次的閱讀排組「音樂與書」,挑選了幾本與音樂有關的書籍,不管內容屬性是具有「音樂感」的文學作品,或是談論音樂的散文集,又或者是屬於音樂科普知識類等,都是在我閱讀時感受到這種神奇時刻的書。書籍有點多與雜,因此我打算用(上)(中)(下)三篇作介紹,還請讀者給予耐心、多多包涵。
雖然如此,論及音樂的相關書籍實在是海闊天空,彷彿無邊無盡,雖然這半年來已經盡力閱讀、持續追趕,但僅能汗顏的拋磚引玉。未來,我會繼續讀下去。

必須贏的人,張繼高

這篇先單獨介紹一位老朋友,他在我的書架上已經住了20多年!《必須贏的人》這本書甫出版時,我還是個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幾年過去,婚後的我自己築起一個窩,這本書被我從娘家帶過來,始終在我心上未曾離開。
說來有趣,《必須贏的人》雖是張繼高先生的著作,但張先生平生以新聞為專業、以新聞人自許,堅守「三不原則」:不出書、不教書、不上電視。雖然如此,他還是寫文章的。對音樂鑽研極為深入的他,平日在當時的聯合副刊有個專欄,用筆名吳心柳,寫社會的問題、寫新聞媒體的生態,也寫自己愛的音樂與音響。
不過既然有「不出書」的原則,那麼這本《必須贏的人》又是如何成書?

真正的斜槓


原來多年來,張先生屢屢拒絕眾多出版社的邀約,然而在九歌出版社一次又一次的主動邀約,並將歷經十年來,由編輯們悉心整理張先生在報刊上一篇篇剪報給張先生看過後,才在他的勉強同意下,同意將文章集結成冊。也因此,本書有所謂「剪稿十年方成書」之稱。
現在說起「將文章集結成冊」感覺好像很簡單,但回想起當時,那是一個沒有網路的年代,完全沒有資料庫可以撈資料。那也是一個讀者會認真讀報紙、剪報紙的年代,若喜歡某個作家的文章,通常會用剪報的方式小心地剪下,並貼在自己珍愛的本子裡。由此可見,當時出版社願意等待十多年,持續關注與支持自己真心鍾愛的作者,也真是有「誠意」與有「情意」了!
張先生雖答應將文章收輯成書,但仍堅持不介入書籍的作業流程,因此選文是由九歌編輯部將一篇篇文章整理、選輯,作者本人完全與出書撇清關係,連出書前的作者校對也都全免了,由出版社一手包辦。這本書出版後果然暢銷,而且不只大賣,更是長銷!可惜的是,可能因為年代久遠,目前這本書已經絕版。
其實讀者若細讀書中內容會發現,張先生真是太謙虛了!他何止是一名專業新聞人,用時下很「夯」的關鍵字來形容,他根本就是「斜槓」(Multiple careers)的代表。而從他堅守的三大原則來看,更能深刻體悟到:真正的「斜槓者」是行藏不露、虛懷若谷的,更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正是這樣的態度,著實令人欽佩!

音樂不是技術,是藝術

在我的青春歲月裡,這本《必須贏的人》像是一扇明亮的窗戶,讓我在沉重的升學考試壓力下,可以面向外面的世界自在的呼吸;在親身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逐漸感受到音樂裡的溫暖與光亮。
如今回頭重讀這本書,雖然我自始至終都不是個專業的音樂人,甚至連「音樂重度愛好者」都稱不上,但隱約可以感受到這麼多年來,這本書深深地影響了我日後對於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的學習態度,以及對文化、對美感的認知。
例如張先生在書中說道:「聲音不是音樂,藏在聲音的感情、意境才是音樂」。又如他在書中最為人廣傳的那句:「音響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所有的追求,還是得要回到本質上,才不會失去原本的感動。
他又談到:
音樂是一種語言,要用點心思學習才能聽懂它。
……儘管今天大家有錢買音響、唱片,有聽不完且令人有疲勞壓迫感的諸多過剩的音樂會,可是,因為有太多的人不懂這種「語言」,所以不得其門而入的人依然甚多。
如果認為只是多辦音樂會,或認為只要多聽就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認識,就如同把種子往水泥地上撒一樣,根本不會生根發芽的。

張先生勉勵所有音樂及文化藝術工作者(表演工作、傳統戲曲、舞蹈等),最根本要努力的工作應在於提高閱聽人的素質,因為「閱聽人是土壤」,唯有不斷透過各種方式(例如:出版、電視、廣播等,如今的管道更多元了),讓更多人學習這種「語言」,藝術的種子才會真正開花結果,閱聽大眾的質與量也才會獲得提升。
除了談音樂,書中也針對當時的台灣社會若干奇異現象做評論,直白又真切,可窺見一名知識分子的風骨。即使是25年後的今天,讀來依舊是振聾發聵,或者說,簡直就是一種「人間清醒」。
張先生的「三大原則」以及為人處世的情操,如今在這個舉世爭趨名利、形塑「自我品牌」的風潮下,更是格外發人省思。是的,「必須贏的人」,我們都該認真地好好想一想:什麼才是你眼前當下、甚至是值得用一生真正去「贏」的呢?

(本篇閱讀排組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按下愛心給我一點鼓勵。也歡迎你追蹤我,一起用閱讀充實生活。表達更實質的支持,請點贊助鼓勵我,我會繼續努力地寫下去。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有天當你醒來,睜開雙眼卻發現眼前一片黑暗,生命進入永久的停電狀態,往後該怎麼生活?下一步該做什麼?再進一步地問:看不見時,該如何閱讀?看不見的人,又是怎麼閱讀的呢?閱讀,只能透過眼睛嗎?
記得有一首國語流行歌曲名叫《愛,很簡單》。愛的確可以很簡單,但深入探究後才會發現,其實愛一點也不簡單,「愛」牽涉的層面太廣,複雜性往往超乎我們所想像。尤其是當涉及與自己帶有某種緊密連結的家人之愛,有時不僅未能帶給我們那種經過刻意渲染、塑造出的「聖潔的光芒」、「偉大又慈愛」的情感......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女兒放學回家便氣呼呼地說,今天有位女同學走到她座位前,一手就拿起她鉛筆盒裡的2B鉛筆,直往她桌面上反覆塗著,塗成了一塊黑。女兒睜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對方的舉動,立刻質問對方:「為什麼塗我的桌子?」對方竟回答:「我想看看你的鉛筆有多黑啊……」
在這次的「我的閱讀排組」專題中,想為書友們介紹一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佔據暢銷榜的熱門主題:「習慣」,本文挑選三本書與大家分享,請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教。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修養之道;閱讀是一種可以進步的能力,需要不斷努力的自我提升。閱讀不求速效,不是為了達到表面效果而讀;閱讀者要虛心,不自以為是。不要只跟著排行榜讀新書,要找到對自己來說值得珍藏的好書,然後反覆的、持續的深度閱讀。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有天當你醒來,睜開雙眼卻發現眼前一片黑暗,生命進入永久的停電狀態,往後該怎麼生活?下一步該做什麼?再進一步地問:看不見時,該如何閱讀?看不見的人,又是怎麼閱讀的呢?閱讀,只能透過眼睛嗎?
記得有一首國語流行歌曲名叫《愛,很簡單》。愛的確可以很簡單,但深入探究後才會發現,其實愛一點也不簡單,「愛」牽涉的層面太廣,複雜性往往超乎我們所想像。尤其是當涉及與自己帶有某種緊密連結的家人之愛,有時不僅未能帶給我們那種經過刻意渲染、塑造出的「聖潔的光芒」、「偉大又慈愛」的情感......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女兒放學回家便氣呼呼地說,今天有位女同學走到她座位前,一手就拿起她鉛筆盒裡的2B鉛筆,直往她桌面上反覆塗著,塗成了一塊黑。女兒睜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對方的舉動,立刻質問對方:「為什麼塗我的桌子?」對方竟回答:「我想看看你的鉛筆有多黑啊……」
在這次的「我的閱讀排組」專題中,想為書友們介紹一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佔據暢銷榜的熱門主題:「習慣」,本文挑選三本書與大家分享,請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教。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修養之道;閱讀是一種可以進步的能力,需要不斷努力的自我提升。閱讀不求速效,不是為了達到表面效果而讀;閱讀者要虛心,不自以為是。不要只跟著排行榜讀新書,要找到對自己來說值得珍藏的好書,然後反覆的、持續的深度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張敬軒(Hins Cheung)是香港樂壇的音樂大師,不僅聲音出眾,外型一流,更擅長跳唱,精通不同音樂風格。文章詳細描述了他的音樂成就和在樂壇上的樂趣,還有他的視覺表演和樂器合作的精彩瞬間。敬軒的音樂作品豐富精彩,是香港樂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和朋友討論後覺得淺葉能講出的這段話其實不簡單,要活的不違本心有難度,我其實很欣賞淺葉的態度(我朋友看到應該會笑我還太年輕,還沒經歷社會摧殘) 過鋼確實易折,但寧折不悔,而且也沒人說過折了長不回來啊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橫山幸雄曾連續 24 小時演奏蕭邦作品,持續挑戰自我極限。充滿愛心的音樂家,擁有溫柔的心,解放了古典音樂的框架,也遇見了盲人學生辻井伸行,在疫情解封後,將來臺再次演出,為大家帶來多首音樂作品。
Thumbnail
陳輝龍是臺灣的村上春樹,以愛為動力,寫下溫柔的音樂小說。他在海港高雄經營爵士唱片行WiJazz Records,並翻譯介紹《給妮卡的三個願望》,傳達愛的力量。書將於2月22日起在全省各大實體書店和網路上販售。
Thumbnail
果然長谷川一個箭步跨上那台史坦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我用手摀住了臉。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張敬軒(Hins Cheung)是香港樂壇的音樂大師,不僅聲音出眾,外型一流,更擅長跳唱,精通不同音樂風格。文章詳細描述了他的音樂成就和在樂壇上的樂趣,還有他的視覺表演和樂器合作的精彩瞬間。敬軒的音樂作品豐富精彩,是香港樂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和朋友討論後覺得淺葉能講出的這段話其實不簡單,要活的不違本心有難度,我其實很欣賞淺葉的態度(我朋友看到應該會笑我還太年輕,還沒經歷社會摧殘) 過鋼確實易折,但寧折不悔,而且也沒人說過折了長不回來啊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橫山幸雄曾連續 24 小時演奏蕭邦作品,持續挑戰自我極限。充滿愛心的音樂家,擁有溫柔的心,解放了古典音樂的框架,也遇見了盲人學生辻井伸行,在疫情解封後,將來臺再次演出,為大家帶來多首音樂作品。
Thumbnail
陳輝龍是臺灣的村上春樹,以愛為動力,寫下溫柔的音樂小說。他在海港高雄經營爵士唱片行WiJazz Records,並翻譯介紹《給妮卡的三個願望》,傳達愛的力量。書將於2月22日起在全省各大實體書店和網路上販售。
Thumbnail
果然長谷川一個箭步跨上那台史坦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我用手摀住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