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排組02:習慣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如果你長期觀察書籍暢銷榜,可能會發現近年來有幾個經常上榜的主題,像是:健康養生類(減肥減醣、食療食補、防癌、重訓健身等)、理財與投資類(有錢的爸爸、財務自由、10分鐘輕鬆看懂財報、存股致富等)、學習與生涯類(刻意練習、超速學習、時間管理、斜槓人生等)、心理與溝通類(薩提爾、阿德勒、正念、溝通、情商等),以及寫真集類(這我就不需要舉例了吧XD)等。

這次的「閱讀排組」,我們就來讀一讀暢銷書榜上同樣也是熱門主題的議題:「習慣」,一共挑選三本書與大家分享,也請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教。


James Clear,《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蔡世偉譯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繁體中文版自2019年出版以來,可說占據台灣暢銷書榜好一陣子,一直到今年年初仍榜上有名,熱賣程度跟2017年出版的《刻意練習》(Peak)不相上下,有趣的是,這兩本書皆是由方智出版(規劃在「生涯智庫」書系),無論從選書、編輯與行銷上,都非常厲害!

與其他幾本談「習慣塑造」的書籍相同,《原子習慣》主要以心理學的「行為改變技術」為理論基礎。作者相當坦承的在書中開頭寫到,全書骨幹「習慣的四階段模型:提示、渴望、回應、獎賞」,是參考並延伸自另一本談習慣的經典著作:《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作者Charles Duhigg所提出的「習慣迴路:提示、慣性行為、獎酬」。

有別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具縝密而層層推衍的書寫邏輯,James Clear的《原子習慣》比較像是實踐版的「習慣形塑工具書」,章節架構聚焦在習慣四階段的概念與做法,搭配書中圖表將每個階段的法則與方案做步驟拆解,讓讀者很輕鬆便能依循建議,一步步建立或戒除某項曾讓自己感到執行上感到困難的習慣。

我想大多數人都有同感,這本書最讓人心動的一句文案就是:「每天都進步1%,你會進步37倍;你的一點小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哇!只需要做一點不太痛苦的微小改變,久而久之就能締造巨大的變化,這對於一直以來很難培養某項好習慣的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振奮啊!(超正向、超醒腦又洗腦的!)不過作者提醒你,別只是開心哦,訂定新習慣的目標後,更重要的是檢視你的整體系統,因為無法建立習慣的問題不在於單一目標無法做到,而在於支持習慣的系統。系統對了,習慣就會像人生的原子,當一個個好習慣互相堆疊,就能為你的人生帶來豐碩的果實!

不過讀完書之後,我有兩個疑惑:

  1. 選擇目標比培養習慣更重要

《原子習慣》書中提倡以打造一套系統性方法,建立起簡單易執行的「習慣塑造」(Shaping)策略,作者甚至在書中提倡「運用兩分鐘法則讓習慣變得輕而易舉」,然而,究竟哪些才是我們真正該選擇的目標、哪些才是我們該花時間建立起的習慣,卻沒辦法靠這本書幫忙,完全得靠自己做決定。甚至,當我們一味地仿效別人的方向、跟著別人的目標走,也的確透過書中的指引養成某項習慣,但到頭來才發現,其實這項習慣對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舉個例子來說,小時候爸媽和老師常告訴我們:「要建立好的讀書習慣,這樣考試就會獲得好成績,長大以後就會找到好的工作……」,結果當我們長大後才發現,考試獲得好成績這件事,在人生中根本是一件雞毛蒜皮、不太重要的事情!因此,審慎地思考該為自己選擇什麼目標,顯然比有效培養某種習慣來得更重要。

2.習慣往往來自更深層的心理需求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很有感的例子:「我發現自己只要一有空閒,就會被社群媒體吸引,毫秒的無聊就能讓我拿起手機……阻礙我去做任何重要的事。」作者表示自己為了改掉這個習慣,讓自己專注在寫作計畫上,於是請助理每週一改掉所有社群媒體的密碼,讓自己無法登入,直到周五才請助理把密碼寄出,讓他在週末盡情享用社群媒體。

這方法聽起來很有創意也很有效,但問題在於,假設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來自於心理需求,那麼即使習慣改變了,但深層的心理需求卻依然存在,那麼我們很可能會用其他的方式滿足這個需求,例如:花更多的時間在生活中的人際互動上,或是上購物網站血拚的次數變多等等,導致舊習慣又轉移成另一個新習慣。

雖然如此,《原子習慣》仍是值得一讀的好書,相當推薦給正準備培養某個習慣或一直想做卻苦於無法建立習慣的人。

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鍾玉玨、許恬寧譯


我很喜歡讀翻譯類書籍,最主要的原因是享受在文章段落承接之間的「解謎感」。特別欣賞有些國外作者的書寫邏輯,雖然一開始閱讀時可能讀不太懂,但是當你有耐心地跟隨著作者在層層推演、段段相承的文字迷宮間探索,最後就像是解開一團雜亂的毛線球般豁然開朗,當闔上書頁,接下來,就換成讀者自己承接起「織毛線」的工作了。這就是一本好書帶來的力量!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推薦《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原因。同樣在談論「習慣」,這本早幾年出版的書籍雖沒有《原子習慣》這麼好讀,但作者善用各種領域的真實案例,深入探討「習慣是可以改變的」以及「習慣如何發生作用」。

本書共分三部:「個人的習慣」、「成功組織的習慣」以及「社會的習慣」,我個人最有興趣的章節是「社會的習慣」,在談社會運動如何發生、並引起巨大的改變,在此之前,我從未看過有人用習慣來分析社會運動,因此這章可說是讓我大開眼界。或許有人會挑替作者本人欠缺學界背景,因此論點缺乏理論依據,但細讀本書後,我認為作者的論述卻是言之有理。無論如何都推薦這本好書!順帶一提,這本書的書名編輯取得真是高明!(笑)

Steven Sloman、Philip Fernbach,《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林步昇譯


對於習慣的養成,我一直有一件事情想不透。

從小寶寶時期開始,把拔馬麻教我們要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幼兒園時期,學校老師教我們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上了小學,老師教我們要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進了公司,主管和人資希望員工培養有效率的工作習慣……。

但是,我們的一生之中,卻從來沒有人重視要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偏偏人生中很多很多的問題,都是因為人的思慮不周所導致而生。仔細想想,最重要的思考習慣卻在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被忽略,這不是一件很奇怪又詭異的事嗎?

所以當我閱讀《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時,深深覺得這本書寫得實在是太好了,人的確很容易被學科分化下的「知識假象」給矇騙,以為自己知道些什麼就代表了一切,極度無知卻又缺乏自知之明。偏偏我們很難承認自己是無知的,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只為證明自己總是明智的。

事實上,此刻當我在書寫「習慣」主題時,我其實認為,有時候當我們在「認知」上確信某個習慣(或某件事)對自己是有益或重要的,那麼即使不需要運用任何行為改變技術,我們都會主動去做,因為這就是「思考」的力量!

換言之,思考是一切的源頭,想通了,就去做吧!

喜歡今天關於「習慣」的閱讀排組嗎?如果你也讀過相關的書籍,歡迎留言推薦,我們一起充實這個主題的書單。最後,請容我放肆地請教書友們一個令我一直感到好奇的問題,那就是:

為什麼我們讀了這麼多本關於習慣養成的書,可是卻還是很難養成某些習慣呢?

很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enny-avatar-img
2021/05/30
我覺得原子習慣這本書也不錯,有空可以看一下!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5/30
真的不錯!我這篇文章有寫到🙏
MaxJames-avatar-img
2021/05/22
很喜歡《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最近讀的一本《彈性習慣》,我覺得也滿不錯的。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5/22
感謝指點,找時間來拜讀。^^
avatar-img
誰說編輯不讀書 | reading & ______
311會員
178內容數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2022/02/28
閱讀一本傳記有如與人交往,需要花時間,當然也需要用心並抱持好奇心。能夠跨越時空與傳主相遇的緣分不僅珍貴,更是回味無窮。這篇就來分享我目前讀過最喜愛的三本翻譯傳記
Thumbnail
2022/02/28
閱讀一本傳記有如與人交往,需要花時間,當然也需要用心並抱持好奇心。能夠跨越時空與傳主相遇的緣分不僅珍貴,更是回味無窮。這篇就來分享我目前讀過最喜愛的三本翻譯傳記
Thumbnail
2022/02/13
這次介紹三位思想界與文壇先進:齊邦媛的《巨流河》、王鼎鈞的《碎琉璃》、韋政通的《異端的勇氣》。這三本很「老」的書在時下的閱讀氛圍下,可能格外顯得不合時宜或過於落伍,但或許偶爾我們也不妨回過頭,讀讀這些「過時」卻雋永的珍寶。
Thumbnail
2022/02/13
這次介紹三位思想界與文壇先進:齊邦媛的《巨流河》、王鼎鈞的《碎琉璃》、韋政通的《異端的勇氣》。這三本很「老」的書在時下的閱讀氛圍下,可能格外顯得不合時宜或過於落伍,但或許偶爾我們也不妨回過頭,讀讀這些「過時」卻雋永的珍寶。
Thumbnail
2022/02/03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Thumbnail
2022/02/03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個人都知道建立成功的重要性,但卻鮮少有人能夠像 James Clear一樣,建立完善的習慣養成系統來加以堅持,原子習慣一書概要來說其實就是以下四句話,並且提供了這四句話各自的方法和竅門來讓讀者使用在生活中,進而培養好習慣、逃離壞習慣。
Thumbnail
每個人都知道建立成功的重要性,但卻鮮少有人能夠像 James Clear一樣,建立完善的習慣養成系統來加以堅持,原子習慣一書概要來說其實就是以下四句話,並且提供了這四句話各自的方法和竅門來讓讀者使用在生活中,進而培養好習慣、逃離壞習慣。
Thumbnail
改變身分認同=Why〈內心對身分的渴望〉 顯而易見的提示=How〈外顯〉 對自身有吸引力=How〈內尋〉 輕而易舉的行動=What〈Action〉 立即的獎賞=What〈自動化下一個習慣〉
Thumbnail
改變身分認同=Why〈內心對身分的渴望〉 顯而易見的提示=How〈外顯〉 對自身有吸引力=How〈內尋〉 輕而易舉的行動=What〈Action〉 立即的獎賞=What〈自動化下一個習慣〉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在這次的「我的閱讀排組」專題中,想為書友們介紹一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佔據暢銷榜的熱門主題:「習慣」,本文挑選三本書與大家分享,請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教。
Thumbnail
在這次的「我的閱讀排組」專題中,想為書友們介紹一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佔據暢銷榜的熱門主題:「習慣」,本文挑選三本書與大家分享,請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教。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今天的好書推薦是「原子習慣」。 之前就一直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但一直覺得,這不就是一本教我怎麼養成習慣的書嗎?市面上這種書很多,所以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一直到後來讀書會要求,我才去買了這本書來看。 其實在看本書之前呢,我一直覺得習慣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力養成的,無法借助外力,所以我對於有些習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今天的好書推薦是「原子習慣」。 之前就一直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但一直覺得,這不就是一本教我怎麼養成習慣的書嗎?市面上這種書很多,所以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一直到後來讀書會要求,我才去買了這本書來看。 其實在看本書之前呢,我一直覺得習慣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力養成的,無法借助外力,所以我對於有些習
Thumbnail
過去我總覺得這種所謂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很吃讀者個性的,也就是很主觀的。如果一個有堅定心智的人,應該早已打造出自己一套理想生活模式,何須別人教你「如何養成習慣」,「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學習」,「如何談戀愛」.... 另一方面,自我成長的書籍多數就是作者本人已經自我成長了(才出得了書嘛!),
Thumbnail
過去我總覺得這種所謂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很吃讀者個性的,也就是很主觀的。如果一個有堅定心智的人,應該早已打造出自己一套理想生活模式,何須別人教你「如何養成習慣」,「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學習」,「如何談戀愛」.... 另一方面,自我成長的書籍多數就是作者本人已經自我成長了(才出得了書嘛!),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習慣是自我成長的複利,微小改變的複利效應比瞬間改變還重要。 2.要自我成長,重點不在於做什麼,也不在於怎麼做,而是你是什麼樣的人。 3.環境比自制力還重要,要改變習慣,先從改造環境開始。 不拍拍也不鞭策,告訴你實際該怎麼做 《原子習慣》是由美國作家James Clear所著,其核心的論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習慣是自我成長的複利,微小改變的複利效應比瞬間改變還重要。 2.要自我成長,重點不在於做什麼,也不在於怎麼做,而是你是什麼樣的人。 3.環境比自制力還重要,要改變習慣,先從改造環境開始。 不拍拍也不鞭策,告訴你實際該怎麼做 《原子習慣》是由美國作家James Clear所著,其核心的論
Thumbnail
從出版(19年6月)到我寫文的現在(20年2月)整整9個月,這本書沒有1個月是沒有上暢銷榜單的,足以可見這本書有長紅。 為什麼這本講習慣的書會這麼紅?為什麼就連我對這種工作成功法類型的書不感興趣的人都拿起來看,看完甚至讚揚不已?
Thumbnail
從出版(19年6月)到我寫文的現在(20年2月)整整9個月,這本書沒有1個月是沒有上暢銷榜單的,足以可見這本書有長紅。 為什麼這本講習慣的書會這麼紅?為什麼就連我對這種工作成功法類型的書不感興趣的人都拿起來看,看完甚至讚揚不已?
Thumbnail
生活中那些你可能沒注意到的細微習慣,正在逐漸影響我們的成就、事業,進而影響我們的一生,如果每天進步1%,1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反之,若是每天退步1%,1年後,你會退步到趨近於零...這也正是為什麼光是「習慣」簡簡單單的一個詞彙,就能被許多學者爭相探討分析,甚至成為一本書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生活中那些你可能沒注意到的細微習慣,正在逐漸影響我們的成就、事業,進而影響我們的一生,如果每天進步1%,1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反之,若是每天退步1%,1年後,你會退步到趨近於零...這也正是為什麼光是「習慣」簡簡單單的一個詞彙,就能被許多學者爭相探討分析,甚至成為一本書的核心主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