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見,那麼重要嗎?

大家早安,七月份的教師研習與企業線上培訓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無論主題是視覺化教學,還是商品資訊圖解表達,本質上我們都在做同樣一件事

就是『讓抽象變得具象,讓不可見變得可見!』

什麼意思呢?我想舉個例子大家可能會比較清楚,回想一下我們玩積木的過程
假如今天小朋友一群人在玩積木要做城堡,每個人對城堡的想像都不同
但隨著積木的堆疊漸漸出現雛型,
有些小朋友,可能在上面加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積木
有些小朋友,覺得疊得太高容易倒,所以加強城堡底座的穩固性有些小朋友,看著眼前這城堡想著自己手上的積木可以放在哪裡,
有些小朋友,欣賞大家一起完成的城堡好壯麗
有些小朋友,看到城堡缺漏了某一塊,所以立刻找材料補上
當老師邀請這群小朋友介紹大家一起完成的積木時,每位小朋友都能指出自己做的是哪個部分?當別人介紹時其他小朋友也能清楚知道,他們介紹的是城堡的哪個環節。
以上這些,全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就是『大家看得見積木』,當然你會說還可以接觸、移動積木,不過這個前提還是要先看見啊~
那麼如果今天場景切換,一群小朋友看不見也摸不著積木,要挑戰合力做出一個城堡,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有些小朋友,腦中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城堡長什麼樣子?
有些小朋友,可能連常識都不願意嘗試,畢竟光想就覺得好難
有些小朋友,在想像疊積木時,可能會忘了剛剛第一塊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想到後又忘了現在正在蓋的是哪個部分?
有些小朋友,彼此對於對方城堡的想像產出分歧,但又說不出差別在哪?
有些小朋友,開始放空甚至想著等等午餐要吃什麼?
老實說,這些畫面套用在教學現場、職場其實也落差不大,雖然說有文字的媒介,但人人解讀不同且無法像積木一樣可以任意組裝、移動
在大腦要同時記憶(自己的想法、別人說的內容),又要思考(想想自己的想法跟別人的關係、資訊的重要程度、先後順序),然後還要想像(做這件事的目的、成果、畫面等)
這時,大腦能量快速消耗,為了保留足夠能量應付危及生死存亡的緊急狀況,大腦自動會進入省電模式,放空、恍神、想睡、滑手機等現象自然而然地出現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

真實生活我們無法把腦袋的想法變成積木,更不可能從大腦裡拿出來給別人看,我會說,答案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從遠古時代我們的老祖宗就開始示範了

沒錯,就是畫圖啦!

只要有紙筆,腦袋中的想法就可以被看見,正因為看得見,所以你可以修改、調整、加工、排序、圈選、強調、分析、循環、階層等等

一切的思考,都源自於【看見】

期待日後我們一起學習更多用圖像看見抽象的知識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