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排組07:音樂與書(中)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出自:手塚治虫,《森林大帝》
張繼高先生說:「音樂是一種語言,要用點心思學習才能聽懂它。」那麼對於像我這樣的非音樂科班門外漢來說,該如何學習音樂這種感覺起來似乎有一點抽象,卻讓人一輩子心甘情願浸泡在其中、為之深深沉醉且無法自拔的「語言」?
本文分享我喜愛的幾本「另類」音樂書,所謂另類,就是書中內容並不訴諸「一言堂」式的「音樂導覽」,卻透過作者的筆觸,讓人感受到對音樂的真摯之愛。當闔上書頁,讀者甚至感受到心中好像有條引線被點燃了,對音樂投以更深的情感,對於音樂的語言又多了更深、更廣的領會。

《好音樂的科學》、《好音樂的科學II》,John Powell著

這套書是我目前看過最淺顯易懂又引人入勝的音樂知識書!作者John Powell是物理學博士與音樂作曲碩士,但細讀這套書時,完全不會感覺讀的是複雜的理論,反而運用許多助於理解的比喻與舉例,幫助讀者走進音樂的天地。
舉例來說,在《好音樂的科學》中,作者談到「和弦」和「和聲」,我們知道「一連串的和弦即形成和聲」,但作者進一步用「和弦與和聲之間的關係,類似於單字與句子間的關係」來做說明,就更能讓讀者理解了。正如作者在〈前言〉所言:「你不需要具備音樂或科學素養,就能理解本書所說的一切。」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筆實在厲害!
這一套兩本的書籍內容定位上有些區別。
好音樂的科學》花了比較大的篇幅在介紹音樂的基礎構成知識,例如:音樂是什麼?噪音與樂音的差別、樂器發聲的基本原理等,也提供一些樂曲片段做舉例,具體說明想要說明的重點。
好音樂的科學II》對一般讀者來說,讀起來則更輕鬆有趣(不僅是內容,也可能是翻譯更平易近人)。例如:
  • 你相信一個人喜歡的音樂類型與人格特質有關嗎?
  • 音樂對情緒會造成什麼影響?為什麼我們會愛上音樂?
  • 音樂能讓你的孩子更聰明嗎?(書中提到實驗錯誤的推論:莫札特效應)
我特別喜歡《好音樂的科學II》的第四章〈重複、驚喜和雞皮疙瘩〉,提到有些樂曲讓我們特別有感覺是因為具備一些元素,作者提出的觀點跟《尋找創意甜蜜點》有一些雷同,但深度上更讓我大開眼界。
第十四章〈音樂人如何觸動我們的情緒〉是我花最長時間看完的一章,內容提到作曲家、演奏者、爵士樂手、歌手等音樂人如何運用各式各樣的技巧(或是即興演奏),讓樂曲產生最大的情緒渲染效果,相當精采!
作者舉出Bob Dylon的〈Make you feel my love〉和英國歌手Adele唱的版本,在歌詞前三句的最後兩個音唱法不同。親自感覺一下聆聽時的情緒感受吧!
回到本書。我個人覺得這套書除了內容扎實,很難得的是翻譯,譯者能把作者本人幽默的語氣與個性做非常好的傳達,使得這套書不僅具有知識性,更大大提升了可讀性。相當推薦!

《手塚治虫古典音樂館》,手塚治虫、小林準治著

你有沒有想過,音樂這種語言該如何用繪畫的方式來傳遞?我指的不是畫家畫出彈奏的手指動作或是製造出的聲響,而是如何用畫筆表達音樂的形狀與情感。
曾經在Peter Sís的繪本《Play, Mozart, Play!》裡看到,他運用不同的符號與圖像呈現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讓人不由得一邊讀一邊嘴角上揚,實在有趣極了!也在大塊文化出版的《一起演奏吧!》(Wszystko Gra),在圖像裡聽見聲音。但是音色呢?究竟如何用畫筆傳達出音樂予人的感受呢?
出自:Peter Sís,《Play, Mozart, Play!》
話說前一陣子疫情停課期間,我們家瘋狂追MOD上的《怪醫黑傑克》。實在太好看了!有幾集甚至讓我激動落淚,於是回頭挖出十幾年前購買的《我的漫畫人生:手塚治虫》(星月書房出版,Mini&Max書系)。這本書後來再版,換了紅通通的新封面,不過我個人還是較偏愛初版封面的質樸手繪感(下圖左)。
疫情時期讀手塚治虫相當合適,因為他的作品中最關切的核心之一,就是「生命的尊嚴」。在《我的漫畫人生》書中,手塚也寫道:「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可以活到200、300歲,觀看世界是如何流轉變遷的;如果無法如願的話,至少要在人生數十年歲月中,竭盡全力活得痛快!」然而令人遺憾的,這位日本漫畫之神最後因胃癌而英年早逝(享年60歲),實在是非常讓人惋惜。
話說回來,《我的漫畫人生》主要針對手塚對人生的回顧與創作的理念,卻完全沒有提到他相當喜愛音樂這件事。因此後來當我從圖書館發現《手塚治虫古典音樂館》(上圖右)時,實在感到太震驚(自己也太無知)!作者小林準治(手塚治虫旗下的動畫師)不僅將手塚作品中的音樂元素逐一做整理與解析,也側寫漫畫大師收藏音樂與彈鋼琴的樣貌,可說為廣大的手塚迷補足大師的另一種面貌。
想要用言語來形容音樂所描繪的意象與蘊含的情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麼運用平面印刷的漫畫這種方式,又該如何表現呢?作者小林準治在這本書中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一一做介紹(如下面幾張圖),並且這樣形容手塚治虫:「這是一個對音樂喜愛得無可救藥的人所展現出來的手法!」
手塚將聽貝多芬的感受用畫筆傳達出來
喜愛手塚治虫但對於大師作品認識有限的讀者,可以藉由這本書中介紹的其他作品做進一步延伸閱讀。本身喜愛古典音樂的讀者,也可以透過書中手塚治虫寫作的音樂隨筆,了解手塚對於音樂的想法。
手塚治虫本身就很愛彈鋼琴小品
(本篇閱讀排組未完,待續。下篇預告,喜愛音樂的三位作家:村上春樹、石黑一雄、依坂幸太郎。敬請讀者繼續支持、批評指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按下愛心給我一點鼓勵。也歡迎你追蹤我,一起用閱讀充實生活。表達更實質的支持,請留言給我,或點贊助鼓勵我,我會繼續努力地寫下去。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我的青春歲月裡,這本《必須贏的人》像是一扇明亮的窗戶,讓我在沉重的升學考試壓力下,可以面向外面的世界自在的呼吸;在親身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逐漸感受到音樂裡的溫暖與光亮...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有天當你醒來,睜開雙眼卻發現眼前一片黑暗,生命進入永久的停電狀態,往後該怎麼生活?下一步該做什麼?再進一步地問:看不見時,該如何閱讀?看不見的人,又是怎麼閱讀的呢?閱讀,只能透過眼睛嗎?
記得有一首國語流行歌曲名叫《愛,很簡單》。愛的確可以很簡單,但深入探究後才會發現,其實愛一點也不簡單,「愛」牽涉的層面太廣,複雜性往往超乎我們所想像。尤其是當涉及與自己帶有某種緊密連結的家人之愛,有時不僅未能帶給我們那種經過刻意渲染、塑造出的「聖潔的光芒」、「偉大又慈愛」的情感......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女兒放學回家便氣呼呼地說,今天有位女同學走到她座位前,一手就拿起她鉛筆盒裡的2B鉛筆,直往她桌面上反覆塗著,塗成了一塊黑。女兒睜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對方的舉動,立刻質問對方:「為什麼塗我的桌子?」對方竟回答:「我想看看你的鉛筆有多黑啊……」
在這次的「我的閱讀排組」專題中,想為書友們介紹一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佔據暢銷榜的熱門主題:「習慣」,本文挑選三本書與大家分享,請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教。
在我的青春歲月裡,這本《必須贏的人》像是一扇明亮的窗戶,讓我在沉重的升學考試壓力下,可以面向外面的世界自在的呼吸;在親身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逐漸感受到音樂裡的溫暖與光亮...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有天當你醒來,睜開雙眼卻發現眼前一片黑暗,生命進入永久的停電狀態,往後該怎麼生活?下一步該做什麼?再進一步地問:看不見時,該如何閱讀?看不見的人,又是怎麼閱讀的呢?閱讀,只能透過眼睛嗎?
記得有一首國語流行歌曲名叫《愛,很簡單》。愛的確可以很簡單,但深入探究後才會發現,其實愛一點也不簡單,「愛」牽涉的層面太廣,複雜性往往超乎我們所想像。尤其是當涉及與自己帶有某種緊密連結的家人之愛,有時不僅未能帶給我們那種經過刻意渲染、塑造出的「聖潔的光芒」、「偉大又慈愛」的情感......
並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父母,但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教養下長大。「教養」是一個比表面字義上解讀還要複雜許多的詞彙,往往涉及教養者所抱持的信念與偏見,也會對被教養者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因此當討論「教養」議題時,談論的眼光不該只望向孩子,往往更需要回到教養者本身.....
女兒放學回家便氣呼呼地說,今天有位女同學走到她座位前,一手就拿起她鉛筆盒裡的2B鉛筆,直往她桌面上反覆塗著,塗成了一塊黑。女兒睜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對方的舉動,立刻質問對方:「為什麼塗我的桌子?」對方竟回答:「我想看看你的鉛筆有多黑啊……」
在這次的「我的閱讀排組」專題中,想為書友們介紹一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佔據暢銷榜的熱門主題:「習慣」,本文挑選三本書與大家分享,請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前陣子和學生談到古典音樂的價值,學生表示古典音樂不好懂,提出音樂是為了好聽還是讓人懂?當下突然覺得腦門被敲了一下,不過仔細想想,這是可以探討的。 古典樂中所蘊含的內涵確實比較高,但也比較不好懂,不過你不能否認就是有人愛這一味,而且如果願意靜下心來學習如何聆聽,要欣賞古典音樂並不難,甚至還很好玩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音樂教育的文章,〖華’s 音樂菜單〗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多方面的音樂學習資源。 包括基礎樂理、不同風格中的旋律特色、節奏模式、和聲應用、樂器介紹、音樂歷史、情感表達、心靈治癒、音樂創作等,並透過跨界音樂點心和創意實驗室,供實際練習和遊戲,啟發學生的音樂創作及鑑賞能力。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當代社會下音樂給予的多巴胺 「音樂」讓我心動始於國小音樂老師的課程。記得當時音樂老師帶著我們欣賞《弄臣》和《茶花女》等音樂劇,或許正是這些經歷開啟了我對「藝文」的熱愛。不過,我真正開始進入國家戲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則是在大學期間。我記得當時看了《鐘樓怪人》,甚至後來還到雪梨歌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前陣子和學生談到古典音樂的價值,學生表示古典音樂不好懂,提出音樂是為了好聽還是讓人懂?當下突然覺得腦門被敲了一下,不過仔細想想,這是可以探討的。 古典樂中所蘊含的內涵確實比較高,但也比較不好懂,不過你不能否認就是有人愛這一味,而且如果願意靜下心來學習如何聆聽,要欣賞古典音樂並不難,甚至還很好玩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音樂教育的文章,〖華’s 音樂菜單〗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多方面的音樂學習資源。 包括基礎樂理、不同風格中的旋律特色、節奏模式、和聲應用、樂器介紹、音樂歷史、情感表達、心靈治癒、音樂創作等,並透過跨界音樂點心和創意實驗室,供實際練習和遊戲,啟發學生的音樂創作及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