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媽媽,我生氣你還愛我嗎?】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大家分享心得如下: . 當孩子受情緒之苦時, 身邊是否有人願意聽他說? 是否有人會對他好奇? 當孩子表達情緒時 得到的是許可? 還是被成人用更大的憤怒壓下?
    當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不被這個世界所予許 孩子通常會選擇在某種程度上: 切斷與自己的連結 這樣,就不需要去感受: 羞恥、內疚、難過…等等這些痛苦的情緒了。 這就是 #保護機制
    然而,為了不體驗負向情緒而切斷了感覺的能力, 孩子也不再感到滿足、不再感到幸福、不再感到喜悅 當內在的真實需求:愛、接納、連結 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可能就開始往外尋求 無止盡的玩具、糖果、物質生活… 然而不論多少的物質,都填不滿內在的空虛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 可能會有些癮頭,以逃避去感受真實的自己 菸、酒、性、吃、賭、工作、忙碌… 癮的快感 足以壓過難以忍受的痛苦、壓力、自卑、抑鬱 對上癮者來說,癮沒有不好 #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即便長期來看,它對身心健康毫無助益
    寫到這裡,我並不是說癮都是不好的 全球化和資訊爆炸的快步調 已讓現代人的壓力和焦慮成為一個無法閃躲的議題 只是,在 微癮 伴隨日子的同時 我們如何拿捏適度? 如何把持自己? 如何兼固關係與生活?
    當訴說負向情緒,不再是件丟臉黑暗的事 當我知道說出來時我會是安全的 是有人願意傾聽的 是有人會陪著我的 我們就承接了彼此
    當我們開始願意承認 我們也會有感到寂寞、恐懼、受傷、差愧…的時候 我們也正在開啟 感受幸福、喜悅、滿足、臨在…的渠道
    孩子在5歲前,會不斷於日常生活中做諸多嚐試 因為他們既科學、又是充滿勇氣的挑戰者 他們不斷實驗、永不放棄, 因此學齡前的孩子經常讓照顧者感到不好照料 甚至讓人覺得 #小孩心海底針 很難捉摸
    身為和孩子相處的家人、老師們 如何應對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都會成為 孩子在建立「情緒模式」、「應對模式」時的重要素材 .
    後續我和R來回了一些對話, 想與同樣為人父母的您們,分享其中一段: 「孩子本來就可以生氣啊,只是不能打人。 如果他只是自己在地上滾或歡, 沒有傷害到別人、自己、也沒有破壞東西, 就讓他鬧彆扭,沒關係的。 如果是覺得他發出的聲音很吵、令您無法忍受 不如…多買幾副耳塞吧!」
    如果我們發現 允許孩子釋放情緒很困難 很可能是因為,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也有些情緒沒有得到釋放 那麼,也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 #先允許自己與自己的感受同在
    因此,養兒育女成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讓我們得以在孩子身上 看見自己內在 那個也等待著被人呵護的小孩 在學習如何愛孩子的時同時 也重新陪伴自己一回
    對我來說 這正是育兒最療癒、也最美之處 -
    如果一個1歲多的孩子能表達, 我想大概會像是這樣吧。 這首【生氣詩】,送給大家
    . 媽媽,你知道嗎? 那天,我真的很生氣 可是大家都不准我哭、不准我叫、不准我生氣 於是我知道了 「生氣是不好的。」
    偷偷跟妳說,生氣他的名字叫壯壯。
    今天,壯壯又來找我了 我好想叫壯壯不要再來了 因為我想當一個被大家喜歡的好孩子 可是為什麼壯壯一直來? 為什麼我沒辦法讓自己不要生氣?
    媽媽,你知道為什麼生氣叫壯壯嗎 因為生氣他真的很強壯哦 我感覺他可以保護我 而且啊,其實壯壯長得很可愛呢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 每次只要壯壯跟我在一起時 我就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壞孩子
    媽媽,妳告訴我好嗎? 下次壯壯又來找我玩的時候 我該怎麼叫壯壯離開我的身體?
    我一定會叫他走開的 因為 我不想當一個沒禮貌的孩子 我不想當一個煩人的孩子 我不想當一個討厭孩子
    我真的想當一個可愛的孩子。
    媽媽, 如果壯壯一直不走 妳還愛我嗎?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實踐阿德勒+薩提爾的媽咪,簡稱阿薩母。 因育兒踏上自我覺察的探索成長旅程, 願我的文字帶給你一些勇氣、啟發、和力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