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身處於以科學實證主義樹立普世信念正統的當代,我每讀到古典論述裡的「心」,就會有一小陣失措,不知到底該讓概念建立於前科學時代對於人體內部機能結構未明的客觀認識條件下所產生的錯誤,或是乾脆把現代醫學常識直接套用在這古老的二元概念上,定一新義、取一新解。
總之,現代科學對於人類腦機能的認識,足以讓「心與智」、「理性與感性」、「靈與肉」、「精神與物質」這類二元對立為探索範疇的古老命題全數淪為偽命題,但「心」這個概念是不是真的應該服從它錯誤的古典出身,被當作前科學時期人類認識過程中的遺跡,隨著新知的建立而消失呢?
在未有定論之前,我們思及華文語𢑥中的「心意」,會覺得這個詞指涉的是什麼?是一件事,或是兩件事?很有趣的是⋯⋯在讀這篇理論之前,依常識取義,我覺得這個詞裡用的兩個字複合起來指涉的是「感性動機」,是一件事,而在我的審美短論裡,「心」依認識理論直接等於主體於每一當下直覺感官經驗的總和,直接等於那個內容龐雜的經驗資料庫。而在本論中,很明顯地,「心」與「意」則依明確定義被區分,依於各別殊相,分別指涉不同的智性運用的範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胡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復次應觀五識所依,如往餘方者所乘」
而這些例子跟我方才讀到的例子有什麼不同呢?
若於認識階段任由主觀涉入,很妙的是⋯⋯有些明擺著的客觀特質你就是會無視無感
「復次應觀五識所依,如往餘方者所乘」
而這些例子跟我方才讀到的例子有什麼不同呢?
若於認識階段任由主觀涉入,很妙的是⋯⋯有些明擺著的客觀特質你就是會無視無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主觀是隨時都被客觀所定義,但客觀卻會被主觀所影響,因此三觀正中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才如此重要。 於是將以上論述重新導回命題,自然得知要確認自己以及對方都是自由的狀態,才能看清楚重大心理變化在主客觀中所帶來的影響。
心智代表的不只是思想,還包括情緒。
Thumbnail
前言 在我們的文化與語言中,「心」這個字承載著豐富的意義與象徵。 它不僅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更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 古人說:「心有所念,便有所行。」 現代心理學也強調心態和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這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心」的不同面貌,解讀「唯心而已」這句話,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主觀是隨時都被客觀所定義,但客觀卻會被主觀所影響,因此三觀正中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才如此重要。 於是將以上論述重新導回命題,自然得知要確認自己以及對方都是自由的狀態,才能看清楚重大心理變化在主客觀中所帶來的影響。
心智代表的不只是思想,還包括情緒。
Thumbnail
前言 在我們的文化與語言中,「心」這個字承載著豐富的意義與象徵。 它不僅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更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 古人說:「心有所念,便有所行。」 現代心理學也強調心態和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這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心」的不同面貌,解讀「唯心而已」這句話,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