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如何與世界建立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究竟,在這個被視作進步且文明的世界裡,人類是如何開始理解他人、自然和走向文明?而文明又帶領人類將走向何方?便成為這場「傳說的辯論會」首要討論並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圖片來源:《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劇照

暴力與反知性

在回答各種問題以前,三島由紀夫列舉法國小說家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的小說《泰芮絲的寂愛人生》肯定了現場與他理念不同,卻一樣充滿熱情的青年們。小說裡的泰芮絲是真心想要毒殺自己的丈夫,「因為想見到丈夫眼中的不安」;而這群發起改革運動的年輕人也企圖想見到「統治者」眼中的不安。
三島由紀夫相當振奮,他說眼前這群學子是「打破大正教養時代主智主義」的人。此外,他亦認可(非法)暴力的重要。正因為大學體制必須革新,反戰意識必須抬頭,因此才使學生有了以暴力來革命的決心。甚至,三島由紀夫還說出「互相殘殺才能取得共識」這般激進的話語。
圖片說明:法國小說家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

自我與他人

「他人」對三島由紀夫來說,等於「擁有意志的主體」。他認為這些抗爭的學生是一群「瘋子」,而瘋子就應該送進精神病院好好照顧;可是,面對抗爭學生的政府卻企圖要鎮壓、抓捕,將他們送進監獄。這不就是已將學生視為一個個「擁有意志的主體」了嗎?我們何以得先認知三島由紀夫對於「暴力」的見解,因為對他而言,當暴力發生時就是「擁有意志的主體」的兩方陣營在進行角力和取得共識的時刻。
再者,三島由紀夫還認為建立自我與他人關係的關鍵是「情色」。當我們對一個人產生情色的想法時,我們就是對一個「擁有意志的主體」有了情慾的遐想,情色是確立自我與他人有力的方式。三島由紀夫還進一步將自我與他人詮釋為「是可以隨意變形的概念」,其實就是「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自我因為指認他人為客體而產生主體;同時他人也因為被自我指認為客體而成為主體。這個「指認」的過程,以三島由紀夫的理解,就是暴力、情色的實踐。
圖片說明:持麥克風者為全共鬪成員「木村修」

人類與自然

延續自我與他人的討論,一名學生向三島由紀夫提問關於「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認為「與人類無關的自然是存在的」。與人類無關的自然當然是存在的,因為自然本就先於人類誕生。重要的是,在人類出現以後,與自然的關係是如何演變的,才是我們更應該考慮的。因此,辯論會上三島由紀夫轉而談起人類與作為「生產環境的自然」的關係。
他以桌子為例:桌子在被生產後,原本就有它自然的用途,可是當我們將桌子當成「路障」時,桌子的自然就產生了變化,與人的關係也隨之發生變動。對此,芥正彥則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關係本來就會不斷改變,像是在革命時期,不僅是桌子,眼前所見的一切事物,人都會自然地去想,這個東西是否能成為武器。
至此,討論的核心實已脫離對人類與自然的探究。芥正彥接著說,只有關係改變,才會出現革命,而革命就會產生新的空間,將話題又再次帶回空間與時間的辯證。但透過雙方的此番言論亦能發現,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確實發生劇烈的轉變。今天的我們不再思考如何與自然成為一個整體,而是將人類與自然剝離,只看得見自然作為「生產環境」的用途與功能了。
圖片說明:芥正彥(左)與三島由紀夫(右)

文明的陷阱

三島由紀夫對人類與自然的思考,點出另外一項重要的議題,那便是人類觀看世界的方式。他對芥正彥提出兩個疑問:不存在名稱的話,要如何與世界建立關係?沒有「目的論」的「利用」還可行嗎?芥正彥則回應「這是由於人太依賴文明的結果」,而「文明是人看世界以後才產生的」。
這個概念提醒我們必須去思考「文明」。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在《啟蒙的辯證》裡論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在神話的時代是相當模糊且極具親緣性的,可是文明(啟蒙)的發展,卻使人類與自然作出明確地區分,自然僅成為可供人類利用的客體,於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才出現巨大的改變。而當文明高度進步,人類開始依賴文明後,就使得少數身居高位者有機可乘,他們利用文明操控多數的人類。從此,人類就深陷在虛假的文明陷阱之中了。
圖片說明: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芥正彥對三島由紀夫最後提出的兩個問題,並無再作深入的回應,留下了一則宏大且複雜的難題。現代世界的人們已經太習慣文明帶來的便利,失去對他人與自然的關切。《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這部紀錄片來得正好,在這個困頓艱難的時間裡,的確該是重新思辨這些問題的時候了。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三島由紀夫作品中主角羽仁男的自殺心理及其生活的荒謬性。文章深入分析羽仁男的被動自殺理念,及其在面對生活的困頓與死亡的矛盾心態下,所經歷的奇異事件和內心的掙扎。該作品不僅挑戰了生命的價值觀,還對自由、信念和人生的虛無感進行了反思,讓讀者思考生活的意義與存在的真實性。
Thumbnail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對於三島最後的死意,我個人也是解讀為精神與感情上的發洩,因為三島最後在近乎混亂的場面下,高聲吶喊著看似激昂、但實則可能大家聽不太清楚的宣言,接著就馬上自殺。因此將其形容為「殉情」,我覺得十分契合,同時我也認為三島會做下如此決定,可能不僅是對於當時社會的憤慨,而是對於自身累積已久的情緒及壓力。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慾望是在合理範圍,優雅地歇斯底里!」三郎在悅子眼裡有著一股她難以形容的清澈。她深愛、也同時嫉妒那股清澈。能夠讓一個拋下萬物且孤傲的女人,被動搖、甚至被折磨得一點都不剩的東西,也許只有愛情。只有愛情這種混雜著慾望、肉體、精神般的獨有情感,具有如此強大的救贖與摧毀力。
Thumbnail
看見「他人即地獄」的本質,來自於要進步的壓力後,再透過「季康子問政於孔子」的典故,才發現,我們正在往象徵著天堂的文明前進。 當看見這一切時,不只他人向地獄,現在也很像,於是又有著更多的壓力,要督促我們往更文明邁進。
Thumbnail
本書從田野調查的四位一體談起;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存在論。四位之間在討論時可以區分,但在實作上則是一體的。四位一體皆因探究社會生活而起,也反映了研究者的立場(一體)。研究者試著用四位一體的田野工作方法,來達到對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認識與從中找尋突破性的理解。在進入田野之前,研究者必然帶著問題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Individual 翻成中文是「個人」,原本的意思已經無法再分割,但日本作家平野啟一郎提出不同的看法。個人當中,有各種不同的人格,獨立的個體當中,也有多個面向與面貌,我們人不是「個人」而是「分人」。 平野啟一郎曾經在台北國際書展擔任嘉賓,小說頗有個人特色,閒來無事,勤於閱讀 ,不像村上春樹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三島由紀夫作品中主角羽仁男的自殺心理及其生活的荒謬性。文章深入分析羽仁男的被動自殺理念,及其在面對生活的困頓與死亡的矛盾心態下,所經歷的奇異事件和內心的掙扎。該作品不僅挑戰了生命的價值觀,還對自由、信念和人生的虛無感進行了反思,讓讀者思考生活的意義與存在的真實性。
Thumbnail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對於三島最後的死意,我個人也是解讀為精神與感情上的發洩,因為三島最後在近乎混亂的場面下,高聲吶喊著看似激昂、但實則可能大家聽不太清楚的宣言,接著就馬上自殺。因此將其形容為「殉情」,我覺得十分契合,同時我也認為三島會做下如此決定,可能不僅是對於當時社會的憤慨,而是對於自身累積已久的情緒及壓力。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慾望是在合理範圍,優雅地歇斯底里!」三郎在悅子眼裡有著一股她難以形容的清澈。她深愛、也同時嫉妒那股清澈。能夠讓一個拋下萬物且孤傲的女人,被動搖、甚至被折磨得一點都不剩的東西,也許只有愛情。只有愛情這種混雜著慾望、肉體、精神般的獨有情感,具有如此強大的救贖與摧毀力。
Thumbnail
看見「他人即地獄」的本質,來自於要進步的壓力後,再透過「季康子問政於孔子」的典故,才發現,我們正在往象徵著天堂的文明前進。 當看見這一切時,不只他人向地獄,現在也很像,於是又有著更多的壓力,要督促我們往更文明邁進。
Thumbnail
本書從田野調查的四位一體談起;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存在論。四位之間在討論時可以區分,但在實作上則是一體的。四位一體皆因探究社會生活而起,也反映了研究者的立場(一體)。研究者試著用四位一體的田野工作方法,來達到對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認識與從中找尋突破性的理解。在進入田野之前,研究者必然帶著問題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Individual 翻成中文是「個人」,原本的意思已經無法再分割,但日本作家平野啟一郎提出不同的看法。個人當中,有各種不同的人格,獨立的個體當中,也有多個面向與面貌,我們人不是「個人」而是「分人」。 平野啟一郎曾經在台北國際書展擔任嘉賓,小說頗有個人特色,閒來無事,勤於閱讀 ,不像村上春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