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共同富裕的秘訣,在於對人才的投資

要做到真正脫貧,壯大中產階級,那麼我建議中共應該重新思考投資策略,出發點就是不要一直在搞硬體建設的投資。
(1)
所謂硬體建設的投資,包括以下一些項目,第一個是政府來推 “基礎建設投資”,從公路到高速公路,到高速鐵路,到城市地鐵,機場,再到發電廠,水庫等等。一開始,這些基礎建設投資確實有助於經濟發展,但是他們終究會飽和。
再來一個項目是由國營企業推 “固定投資”,例如鋼鐵業,石化業。沒錯,這些投資項目也可以推動GDP的成長,但是他們已經陷入產能過剩的危機,這也是為什麼習近平前幾年在推「供給側改革」,要去產能(重工業),去庫存(房地產業),去槓桿(金融業)。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也因為要推碳中和的關係,鋼鐵業 “被監管” 了,要限制產量,這才造成最近鋼價的上升。
(2)
在基礎建設投資與固定投資之後,我們還看到中國在推 “房地產投資”,用來拉抬GDP的成長。這又是一種硬體建設。但是,這個也飽和了,現在大家都知道空屋率很高,到處都有空屋,甚至還出現所謂的鬼城。
中共現在面對的是總體經濟學上講的「過度投資」的苦惱。可是,即使如此,他還是沒有看到那一扇窗,那個真正帶來光亮的窗,那就是對人才的投資,而不再是對硬體的建設。
(3)
對人才的投資,目的是提高勞動力的素質,讓勞動力有更高的生產力,因為經濟發展到最後,不是靠資本累積或生產要素的一直投入,而是要靠已經投入的生產要素有更高的生產力!
對人才的投資首先看的是教育,要提供國民義務教育到初中階段,在台灣稱做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接下來,政府可以搭橋,幫助企業做職業培訓,把學校畢業生轉換成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4)
第二是醫療,從藥品安全到醫療系統,再到健保制度,政府把這個領域當公共財,讓普通老百姓不至於因為醫療問題而花光儲蓄。
第三是住宅,要提供社會住宅,至少要讓社會底層租得起,減輕租金的負擔。
這三項,教育、醫療與住宅,算是對人才的投資,而不是硬體建設,這會提升勞動力的素質與生產力,讓經濟增長的動能可持續下去。
(5)
廣大勞動人口是不能跨國移動的,但是,資本、技術與高階人才是可以跨國移動的。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
答案是,政府的經濟發展策略是提高勞動力的吸引力,把那些可移動的生產要素從國外都吸引過來,簡單講,就是吸引外來投資。
大家現在已經看得到,外來投資會帶進資本、技術、管理與訂單,更重要的,會帶來就業機會,讓社會底層的窮人能改善經濟情況,也讓國內的企業家有樣學樣,開始打造自己的企業。
(6)
結論是,經濟發展的初期,政府肯定要推動公共投資,提供公共財,提供教育、醫療與住宅系統,提高勞動力的作用,這之後,就可以吸引外來直接投資,推動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然後,本國企業家也會崛起,透過民營的中小企業可以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最終促成中產階級的崛起。
幫助社會底層能實現經濟崛起,才是共同富裕的真正出路,相對的,打壓大型企業與有錢人則不是辦法,借用共產黨的話,叫做既不說明問題,也不解決問題。
為了讓國內自己的中小企業能夠不斷地創造就業機會,政府要提供條件,從對人才的投資開始,經由對私有產權的保護,對民營企業家的重視,再到維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法治」,創造有利的商業環境。這些,才是追求共同富裕一定要做的事。
(7)
在我看,中共只是借用共同富裕這個名詞,他其實根本不懂得如何做到共同富裕。他沒招了!將別人的收入與財產收割過來,共產過來,才是他想做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